翻转:这场教育创新论坛学生”唱主角“,校长、专家甘做“绿叶”
教育论坛经常有,学生“唱主角”的教育论坛小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近日,一场名为“创新、创造、创生——学生引领未来教育创新”的论坛在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举行。论坛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气氛非常民主、平等、温暖。围绕教育创新,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各抒己见;论坛的形式也很有新意,既有传统的演讲,还有学生辩论、学生评课、甚至还设计了一场学生的记者见面会。论坛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校长、专家退居观众席,甘做“绿叶”。
2018年5月26-27日,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联合主办的“创新、创造、创生——学生引领未来教育创新论坛”在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会会长赵连根、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博士、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
上海市建平中学郑朝晖副校长、华师大二附中娄维义副校长、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冯征峥校长、上海市浦东中学倪瑞明校长等
出席本次论坛。
什么是教育创新?
5月26日上午,与会专家首先就教育创新各抒己见。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在演讲《道法自然——对学校管理创新的思考》中首先分享了他对创新的理解。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在演讲
他认为,在学校管理中:
创新是变,变的本质是生长;
创新不是管理命令,管理只能为创新赋能;
赋能需通过“管理的翻转实现”,即:重输入更重输出、踩油门更踩刹车、靠权威更靠涌现。
万玮校长还以平和师生自发形成的交响乐团、学生戏剧社与师生戏剧节、高中生哲学大会、自行车骑行社等为例,分享了平和近年来创新的现状,并表示一个学校的创新需要包容精神,校园就是学生不断犯错的地方,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管理者的无为而治便是最大的作为。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博士做了《基础教育创新:从生态角度的思考和实践》的演讲。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博士在演讲
李一诺博士用商业管理作类比来看待学校管理,指出我们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以国家教纲、课程体系为骨骼,特色的教学方法为肌肉,个性化培养、内驱力激发为灵魂。强调去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沟通与协作。她提倡回归教育第一性去看待一个学校。作为一名校长同时也是一位妈妈,从根本上说,她认为好教育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孩子爱上学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第二,教师觉得爽的学校是好学校。教师来了每天觉得有成长,教师是最具创造性行业,所以要让教师得到创造者的幸福是最重要的;
第三,让家长觉得成长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不少家长是无证上岗,所以有时如果一味满足家长,让家长满意,反而可能会把学校带到坑里去,重要的是让家长可以一起成长。
同时,李一诺博士也表达了她对教育创新的理解:
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人变成主动的创造者;
让教师从疲惫的服务提供者变成有充分职业支持的职业者;
让家长从一味的焦虑,变成一个终身教育的学习者;
关心教育的人从批判者变成参与者和行动者。
“有更多人参与教育才有更好的未来。因为教育是每个人的义务,每个公民教育有责任,先从做好家长开始。”她说。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博士做了《基于创新素养理论模型的课堂变革方案》的演讲。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博士在演讲
她认为
培育学生创新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在当前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认识误区和实践困惑。陈静静博士用长达十年的课堂调研,以“蚂蚁之眼”深入学生实际,从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人格与心理
三个维度研制出创新素养金字塔模型,提出了以全纳、倾听和高品质学习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新图景,为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创新素养提供可行方案。
创新素养模型建构与发展阶段
翻转一:将主席台交给学生
从5月26日下午开始,论坛的舞台开始翻转。据主办方介绍:两天的论坛中,有一半时间主席台属于学生。5月26日下午的学生创新社团展出和分论坛环节,不仅有平和学校的课程、教学、科创、人文、艺体等方面的展示,在学生分论坛上,来自平和学校、建平中学、上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建平实验中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为教师和来宾进行了精彩的交流。
平和学校机器人社团的同学在演讲
翻转
二:学生谈“教育创新”5月27日上午仍然是学生的主场,领导、专家等继续退居观众席。
来自上大附中的蔡龙昊、俞林昊、须奕航、陆安诚、徐昭阳、罗沁怡等同学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实践“学习共同体”这一创新教育的故事。
上大附中的蔡龙昊同学在演讲
比如,与传统课堂相比,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课堂——
首先,学生不一样了。在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讲与记录,更多的是倾听和交流。在课前自主预习成为常态,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课前完成,课上积极发言保障课程进度,他人表达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同学们在台上分享交流时候,台下根据台上同学的发言记录,整理,分析,并且向学生提问。
其次,老师不一样了。学生发言时老师不随意打断,发言完之后老师也不进行点评,只负责记录,以免限制同学们思维空间,如果讨论被带偏,老师及时将问题引向正规,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老师全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讨论。而不是灌输教材的内容,使讨论更加深入。
最后,课堂不一样了。较传统课堂有所普通通常的拼桌,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常用四人小组,便于大家交流和倾听,讲台不再是老师的专场,而是更多的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分享智慧的舞台。同学们可以在分享期间自由上台发言,利用多媒体,黑板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和图表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演讲中,他们还透漏了自己的“小梦想”:作为“学习共同体”这种创新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希望能把“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非常愿意跟各位领导和老师一起为教育改革努力,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开花结果!”他们笃定得说。
平和高中电视台台长王梓衡等同学介绍了平和电视台十二年来从无到有的创新实践。
学生演讲过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来自上大附中、平和双语、华师大二附中的八名同学就“教育改革阻力主要来自学校内部还是外部”这一辩题进行了现场辩论。犀利的演讲、辩论,赢得现场听众掌声不断,纷纷喝彩、感动、震撼。
学生辩论赛:
“教育改革阻力主要来自学校内部还是外部”翻转
三:学生评课5月27日下午,郑艳红、程春雨、王晓叶、金玉芬、秦亮、郭歆等老师进行了分学科的学习共同体课堂展示与研讨。在共同体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站在了课堂中央,不仅担当起课堂探索的主角,有的还在评教过程中取代执教者踊跃释疑。“师道无为,生道有为”,这是前来听课的专家、教师、家长对学习共同体课堂发出的由衷感慨。
部分课堂展示现场
来自吉林长春的秦亮老师为平和的学生带来了一堂非常创新的科学课。他首先用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秦老师从吉林乘坐灭火器来到上海,但是没有动力了,请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一辆动力小车,把秦老师送回长春。学生经过前期的准备,来到教室外进行了多次实验,失败了一次再来,再来。看到自己的动力小车开动的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
科学课现场
评课阶段,学生对秦亮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学生说:“如果每一节科学课都能这样上就太好了!”在场的学生家长也对秦老师的课给与了高度认可,特别是看到孩子学习兴趣完全被点燃了,失败了也不气馁,而是坚持尝试,家长表示自己非常感动。
翻转
四:“学习共同体”学生答记者问论坛的最后还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学生与媒体见面会。
学生与媒体见面会现场
来自上大附中的夏聪等11位同学现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不同?学习共同体对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如果为学习共同体提一个建议,你会怎么说?等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逐一回应了媒体的提问。
在回答“学习共同体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
初中的时候,我不认为语文是一门学科,觉得答案就是老师告诉我的,我只要背下来就可以了。到了高中,经历了学习共同体,我不再认为语文是死记硬背,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理解,太渴望自己探索了。
学习共同体教会我理性看待事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大大小小冲突,学习共同体的课上,我们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思维的冲突。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我们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改进自己的想法。
学习共同体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两种意识是为人处事当中特别需要的东西。如果懂得考虑大局,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与别人合作,我们在待人处世当中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
在钢琴与小提琴伴奏声中,学生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学习共同体之歌《荣耀相伴》将论坛推向高潮。
上大附中学生在演唱《荣耀相伴》
最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会会长赵连根会长在总结环节分享了三点感受,他说:
第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过程当中,尤其是创新素养的过程当中,应该将
学生的主体地位
牢牢确立起来。第二,逐步构建现代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在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而是课堂教学观念。传统的基于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观,把孩子们脑袋当成知识的容器;我们正在逐步构建的现代课堂教学观基于人的发展。学习共同体的探究正是这种基于人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观,在这种课堂教学观指导和引领下,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的生态。
第三,去改变我们的外部环境。这种改变单靠个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并不会因为改变不了,我们就无所作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基础教育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相信整个基础教育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相关链接:
陈静静:课堂里,哪些孩子在真正学习,哪些孩子在虚假学习?
学生说她的课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珍贵
李玉贵:让同学,成为同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
- 肖思佳:致力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
- 教育部印发通知校外学科类培训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
- 这场婚礼 情牵“低碳”
-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 教育部: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
- 省教育教学工作 专项调研活动开展
- “污水零直排区”怎么建 这场培训给出规范解答
- 教学考评管一部机器搞定 这个智慧教育平台覆盖重庆136所学校
-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