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付伟琦:政策驱动影响减小 新能源汽车投资进入新时期

融通付伟琦:政策驱动影响减小 新能源汽车投资进入新时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 朱文君



 

近日,融通新能源汽车拟任基金经理付伟琦做客中国基金报粉丝交流群。

 

据了解,付伟琦先生具有8年证券投资从业经历,现任融通新能源灵活配置混合、融通内需驱动混合、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三只基金今年年内收益率均超过10%,在同类基金中均位居前五。

 

自2015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新能源车目前渗透率不到3%,以国家目标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20%来计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值规模有望近万亿,或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些变化,正由政策市向消费市逐渐切换。

 

付伟琦先生在一个小时的交流中讲解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对于产业链的影响等等。内容详实,深入浅出,以下为交流实录。

问: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应该比日本落后很多吧?等着技术成熟再买。基金投资看中的是什么?

 

付伟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其实主要是在电池产业链以及电控、电驱、电机等领域,从这几个领域来讲,中国其实已经处在相对比较领先的状态。从2015年以来,我国整体产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并不是处在落后的状态。就基金投资而言,我们认为通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各个细分领域具有优势的公司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公司从研发到成本控制都是领先于同行的,这些就是我们需要挖掘和投资的企业。

 

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何选择投资标的?

 

付伟琦:从2015年至今三年时间里,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进入了新时期。在过去几年,它更多是由于政策驱动而存在主题性的投资机会,过去几年都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性在某个节点上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导致该环节的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带动了一波较强的股价反弹。到现在来看,经过了这么几年的发展,结构性的供不应求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所以就目前阶段来讲,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新的时期,我们的投资也进入了阿尔法周期,可以看到有一些具有非常强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公司领导者地位逐步凸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我们的投资不再是看政策的驱动,或者某个环节上的供不应求,更多是精选个股。我们在选标的时候,更多是衡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相对较长时间内该公司的市值空间增长水平。

 

问:电池续航、寿命、价格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和市场在这块的布局如何,多久能达到化石燃料汽车的条件?

 

付伟琦:电池技术在过去几年不断进步,成本也处在快速下降的周期。我们判断,大约三年之后,电池的综合成本会跟汽油车比较接近。

 

问:宁德时代的上市,是否会和药明康德上市带动整个医药板块上涨一样,带动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司上涨吗?

 

付伟琦:我认为,药明康德的上市和医药板块出现普涨,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按照同样的逻辑,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行业如果上涨,也不能只归因于宁德时代的上市。

 

问:新能源补贴金额减少对新能源汽车影响多大?新能源车、电池能否像医药板块大涨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对新能源车、电池影响如何?

 

付伟琦: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内公司的利润增量来源是来自于其成本的节约,它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补贴金额的下降,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讲,利润持续增长的能力取决于,量增的同时,成本下降的速度大于补贴金额的下降。在目前补贴减少的周期里,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利润总额会阶段性受损,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整个新能源汽车表现相对低迷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和汽车关税调整对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其实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因为在进口车领域,消费税的税率和金额占比最大。

 

问: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前5个月表现非常优秀,能否回顾一下您是如何操作的?未来您将如何操作?

 

付伟琦: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从操作策略和股票选择上,更多是自下而上选择业绩增长比较快,持续性比较好的成长股。今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主流指数都是下跌的,尤其上证指数跌幅较大,所以我们在成长股的方向选择上略微占优。其次,从股票本身来讲,我们投资的个股业绩增长和估值之间的匹配程度我们相对看好,同时其表现出一定的阿尔法属性,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波动率也略低。



未来的操作跟我们之前对市场整体的判断是比较一致的,我们认为市场处在长期上涨的趋势之中,但是我们认为市场并不存在很强的风格或贝塔性的机会,更多是来自于行业内部优秀公司的阿尔法机会。所以未来,我们还是会坚持自下而上选择长期成长性好的个股进行集中配置。从行业方向上来讲,我们重点会配置消费、科技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还是由于政策驱动,国家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也存在续航能力不强等诟病,那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有哪些?

 

付伟琦:我们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第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十分具有确定性。同时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确定性也逐步提高。从2015年产业链的实业投资角度来讲,特别主流的汽车厂商是没有参与的,但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主流厂商都已经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方向。



第二方面,从渗透率的角度来讲,中国今年的渗透率大约是不到4%的水平,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还比较低的状况下,我们觉得这个行业的成长空间会非常大。国家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其阶段性利润总额的影响。



从产业指导的思路上来讲,从初期的高额补贴,让厂商能够赚到一部分利润,也有持续投资的能力,到随着成本的下降,过去几年电池的成本在大幅下降,在这个过程之中的话,他们对补贴的依赖本身也在不断下降,所以我们预计三年以后,这个行业基本无需补贴也会处在比较良性的循环状态。

 

问:我查了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第一季度达到了14.3万辆,同比增长154%。但是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处于下降中。我想了下,原因可能有两点,一个是去年电池厂的库存比较高,今年上半年在以库存为主消耗;另一个原因在于今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大幅下滑,导致正极材料需求不足。这两大原因导致现在碳酸锂的价格下滑。您认为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今年的碳酸锂向上拐点大概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另外请问下未来几年全球碳酸锂的扩产情况是怎样的,什么时候会真正出现供过于求?

 

付伟琦:影响商品价格的核心主要是在供需。从需求角度,新能源汽车是处在比较景气的状态。从供给端来讲,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碳酸锂的价格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上涨趋势,所以在实业领域,很多厂商已经开始扩产,但由于扩产周期较长,所以我们预计大概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有一部分新增产会开始向市场投放。

 

问:在国家对汽车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减收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大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处于ppt造车阶段,投资标的是不是放在国外一些企业会不会有更亮眼的表现?或者投资标的可能集中在国内某些新能源汽车配件更好?

 

付伟琦: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会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领域,以及细分领域中具备特别强的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



就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整机制造的能力而言,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处在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地位。特斯拉之所以之前表现特别抢眼,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主流的主机厂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特斯拉之前的一枝独秀更多是因为竞争者相对较少。大量主流汽车厂商陆续进入这个领域,类似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稀缺性就会下降。

 

问: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最受益?充电桩还有前景吗?

 

付伟琦:从产业链受益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最上游和核心零部件是会比较受益的。充电桩整体来看,我们认为行业壁垒相对较低,所以未来前景我们相对不太看好。

 

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但近段新能源车板块表现并不好,持续回落。您觉得目前是介入的好时机吗?上游钴价持续回落后暂时企稳,但锂价还在下跌。您认为钴锂价格会怎么表现。您这只基金,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的那个细分板块,上游钴锂,中游设备制造,电机,电控,充电桩相关,还是最后的整车制造?

 

付伟琦:今年的投资机会主要还是看成本和补贴之间的赛跑。如果销量在增长,但投资者预期补贴下降导致整个链条利润总额收缩,那么其实大部分公司阶段性都是受损的。所以我们要选的一定是那些成本控制能力能跑得过补贴下调的公司,这些才是真正长期利润能够实现持续增长的公司。



从链条和板块的选择角度而言,我们相对看好电机、电控领域。从产业层面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进入了新时期,不再像2018年以前受到政策驱动表现出明显的板块特性,未来更多的是阿尔法的投资机会。

 

问:是旧的汽车行业龙头向新能源转型的这种企业发展势头好,还是全新产业形态刚起步的这种企业发展势头好?

 

付伟琦:缺乏国家最初的高额补贴,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现在白手起家的公司已经天然处在劣势阶段。一些公司借着政策东风已经快速成长, 在性能和研发能力上具备了显而易见的竞争优势,接下来的竞争主要是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

 

问:提问:某新能源车企一季度销量同比高增22%,而利润高台跳水,你怎么看?未来的国补政策是否会有影响?



付伟琦:最主要原因在于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就是所谓的增量不增利。从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角度,价格下降的趋势本身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整个产业的发展要求。如果一个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涨价,那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从投资的角度落实到企业盈利,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讲,在产品价格下降的这个过程中,成本的控制能力或者下降的幅度能跟得上价格的下降幅度,利润才能保持稳定。

 

问: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上下游产业链影响?目前韩日电池巨头开始布局国内2020年新能源补贴结束后的市场对国内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影响?新能源汽车目前除了锂电池技术外的燃料电池技术那个长期更具优势?

 

付伟琦: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是整个产业链利润的一部分来源,所以补贴退坡的话,在一定程度肯定损害了整个产业链利润。从国家层面,希望整个产业链公司能有相对比较合理的利润率。但从调控节奏而言,国家政策与企业成本控制之间存在时差,会导致一家企业在某一阶段的利润率不匹配。从这点上而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哪些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在投资层面这就是我们需要抓住的公司,在其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进行重点布局。

 

问:商用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市场表现情况怎样?是不是要比家用新能源更值得关注和投资?

 

付伟琦:商用新能源车目前已经普及率较高,但家用新能源车的的渗透率目前还不到4%,所以投资机会相对较大。

 

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壁垒有哪些 ?

 

付伟琦:新能源汽车不管电池技术,还是电机电控电驱技术,还没有进入非常成熟的状态。但通过过去多年的积累,已经到相对比较稳定和成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最核心壁垒主要是在成本的控制和技术持续开发的能力上。

 

问: 新能源汽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大也很快,今年会是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年还是爆发年?

 

付伟琦: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经过过去几年快速的发展,2018年往后会进入持续成长的周期,我们认为行业渗透率从4%持续提升,至少提高到20%以上。

 

问:去年消费领域的白酒、家电已经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您今年继续看好消费的理由为何?看好科技的理由呢?

 

付伟琦:消费领域从去年的高端白酒扩散到了大众消费品以及小食品、纺织服装等领域。我们重点布局的是旅游消费领域,主要逻辑在于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出行方式也在逐步升级,消费内容也产生变化,因而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投资机会。



在科技领域,我们看到科研实力正在从量变到质变,比如科研院和高校层面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企业研发开支占整体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从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上来看,已经从中低端开始向高端突破了。所以在目前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可以重点挖掘投资机会。

 

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链特别长,交叉行业特别多,在这些行业内如何甄别出哪些是处在行业周期性向上的企业?

 

付伟琦:我们认为从周期角度去判断,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周期性的因素会相对弱化。整个产业链在过去几年从绝对量上来讲是比较小的,特别容易在某一阶段出现结构性的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比如之前电解液、铜箔、上游材料等的价格大幅上涨,到目前阶段来讲,经过几年的发展,各个链条都已经进进入到相对比较成熟的状态,不容易出现由于终端销售量的上涨导致某一环节特别明显的供不应求。

 

问:您是什么样的投资风格?如果按照成长和价值两个维度划分,您如何给自己定义?

 

付伟琦:从投资风格上来讲,我非常注重风险收益比,不能严格地说是以成长或者以价值的维度进行完全的划分。我们在选股的时候,无论看好行业,还是看好个股,我们都要衡量今天我们买入这个股票的时候,它的市值是不是处在低估的状态。以1到2年的时间维度来讲,如果我们认为公司处在明显低估的水平,我们就会重点买入这个股票。比如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买过非常多的资源类的股票,当时我们认为经过五年下跌之后,这类公司市值已经开始低估了。



从成长股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不但要研究这个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速度和持续性,还要结合其目前的估值水平。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公司虽然业绩增长很快,但它的股价表现、估值水平已经反映了未来1到2年业绩增长预期。



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更加倾向于投资具有成长性的公司。

原因就在于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投的是未来,我们永远是在积极寻找那些能做大做强的公司。所以如果从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周期来讲的话,成长股可选择可发挥的余地更多。

 

问:独角兽公司回归A股,您认为这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



付伟琦:我们并不能单一地讲一件事情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独角兽回归A股,我们觉得可能会强化整个市场在价值选择层面上的理解,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至于说这些公司对整个市场股价的表现有什么影响,这个不太好评估。至于这些公司回归后,能否参与,还需要看价格与估值的匹配程度。

 

风险提示:文章意见以及推测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投资标的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融通付伟琦:政策驱动影响减小 新能源汽车投资进入新时期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