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来源是。

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第一书记|河北|财富|北村|留下|大名县---


2016年2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159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477名市县驻村干部,带着组织嘱托,带着群众期盼,奔赴河北省大名县159个贫困村。

两年多来,800多个日日夜夜,大名县上演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扶贫壮歌 ”。

第一书记|河北|财富|北村|留下|大名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

王占龙和村干部们在马时庄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1只为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党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2016年2月24日,邯郸市规划局驻黄金堤乡马时庄村工作队到村后,迅速召开村“两委”班子摸情况、拿措施,然而,频频迟到的村干部让工作队成员有些尴尬。进一步了解得知,村书记马新强身体不好,工作精力不集中,群众满意度不高;村主任金玉枝是一位83岁的女同志,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余6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干事动力不足,带动力不强。

  “这样的班子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第一书记王占龙意识到,提升“两委”班子战斗力,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务之急。

  为选好带头人,工作队多方“纳言”,先后召开5次党员大会、8次群众代表大会,走访群众900余人,最终决定由年纪轻、能力强、学历高、人脉广的马振林担任支部书记,负责马时庄村全面工作。并及时调整了两名年龄偏大的村干部。

  新任村班子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重托。在工作队的支持下,书记马振林多方融资,新建了三个小广场和一处公共厕所,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室,硬化村内主要道路14条,硬化便道3500余米,新建绿化廊道2条,改造低压线路5300余米,修理路灯120盏。

  工作队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青年中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让42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方案。村委委员马子良带头将临路的一处旧宅院交给村集体免费使用。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马子昆无偿将一处宅院让出来,建设村民休闲娱乐广场。

第一书记|河北|财富|北村|留下|大名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

杨玉洋陪伴留守老人夏青芳过春节

2只为留下可持续的脱贫产业

 “刚来村里时,环境脏乱差、办公室破陋、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干部精神疲沓,我还真有些不适应。”杨玉洋说。

  2017年9月5日,杨玉洋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来到大街镇双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杨玉洋破解困局指明了方向,半年后,杨玉洋交出了一份“年中试卷”。

  成立双台玉带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开展肉羊和仔羊养殖,投资56.4万元的“贫困户集体寄养肉羊”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申请河北省发展集体经济试点村,200万元资金初步获得批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康仁堂药业技术团队支持的中药种植项目,试种工作顺利展开;注册成立双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平台,已经开发和正在研发的系列工艺品、纪念品、食品有16个品种;整合现有资源,设计打造的“双台村精准脱贫农业产业链”项目,签定了投资协议。这些项目实施后,将在双台村实现“肉羊养殖—中药种植—饮片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给村集体经济插上一双翅膀,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半年多来,杨玉洋18次往返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广东等地,行程2.2万多公里,动员亲戚、同学、战友共同助力双台村的脱贫攻坚。因大部分时间在外奔波,杨玉洋的在职博士课程连续四次请假。2017年11月13日,北京大红门公司来村考察养殖项目,远在山东的老父亲打来电话,说他的母亲在医院检查出乳腺癌中后期,需要马上手术,希望儿子能回到身边。然而杨玉洋实在脱不开身,只能让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回老家照顾老母亲。看到患有严重关节炎拄着拐杖的爷爷,搀扶着刚刚手术后的奶奶时,杨玉洋的儿子忍不住给杨玉洋打电话:“爸爸,你到底忙什么啊?”听到孩子略带责备的话语,军人出身的杨玉洋心里五味杂陈,眼角流下了泪水……

  今年春节前,当得知村里贫困户、留守老人夏青芳20多年来都是一个人过年时,杨玉洋放弃了回家团聚,留在村里陪夏大娘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面对当地采访人员的采访,杨玉洋只说了一句话:“党员干部就应该这样做!”

  最近,杨玉洋又做了一项决定,除了每月留下2000元生活费,将挂职期间的工资和补助,全部捐出来用于修建村里的文化广场。他说,“想为村里多留下一些财富。”

第一书记|河北|财富|北村|留下|大名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河北大名县的“第一书记”们留下了哪些财富?

杨梅在查看大棚蔬菜长势

3只为留下前瞻性的发展理念

  杨梅,冢北村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束馆镇冢北村位于县城东35公里,与山东莘县接壤,位置偏远,经济条件差,全村2900多人中,有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66名贫困人口,是束馆镇最大的贫困村。就是在这样一个贫困村,市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杨梅,一呆就是两年。

  2016年,当杨梅带领两名队员到村时,冢北村的班子刚刚调整。村干部虽然有通过发展产业造福一方的想法,但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却没有明确思路。

  经过听取各方意见,结合冢北村实际,杨梅打算通过发展果蔬大棚,把冢北村建成绿色果蔬基地。为争取项目落地,杨梅多次登门,邀请市县领导到村里现场办公,先后解决了园区生产路、排水设施、市场建设等困难,还自筹经费带领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到莘县、寿光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大棚种植户交流经验。

  在土地流转中,有的村民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可没少让杨梅费心。她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甚至不怕吃闭门羹、碰硬钉子,多次上门,耐心劝导,直至做通工作为止。村民史改素家的4亩地在基地的中心位置,如果这块地不能流转出来,整个计划就会泡汤。2016年冬天,杨梅带着队员上门。“你们把我的地收走了,我每年的麦子、玉米就少收了,再说万一以后这个地不还给我怎么办?我就吃亏了。”刚开始,史改素始终不同意将这4亩地拿出来。“二婶,咱们来算一笔账,您种一亩麦子、玉米毛收入1700多块,刨去种子、化肥、浇地得1100多块,一年收入只剩600块,4亩地一共2400块,出租一亩地租金1000块,您不用风吹日晒一年就能轻轻松松拿到4000块,您还可以打个零工,再多一份收入,让村委会给您签个协议,这个地终究是您的,谁也拿不走,您再好好考虑考虑!再说以后咱们冢北村富起来了,也有您的一份功劳啊。”杨梅苦口婆心地给史改素算起经济帐,终于让她转过弯来,同意将地流转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白天黑夜,风吹日晒,冢北万亩果蔬基地项目终于落地。已经建成使用的核心区第一期,包括高档钢构棚和冬暖棚55个、春秋棚110多个,占地面积700余亩,初步形成了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格局。2017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亩均收益1.5—2万元,是传统产业的10倍以上,全村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左右,有效带动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大学生村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