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然:给地理插上人文的翅膀

张伟然:给地理插上人文的翅膀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

作者:

  

张伟然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



页数:

 340



定价:

 58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史学文丛



ISBN:

 9787303225736



目录  

自序



谭其骧先生的五星级文章及学术活性

谭其骧先生的才情与笃实

谭其骧先生与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忆谭其骧师对我的博士入学考试

陪教师散步

独辟蹊径 为霞满天

无处登高——怀文元珏先生

镇筸出凤凰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

陈桥驿先生在记忆中

学术的合作与创新

对学术的诚敬——邹逸麟先生和历史地理

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侧记

九十年代初期的沪上书市

赤脚年代的读书往事

千古文章未尽才——悼尚立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后记

《定额制度与区域文化》序

讲事实,讲科学,不要讲故事

文白异趣与文理殊途

思维过程与表述过程——《石钟山记》的文章学

学问中的证与悟

——陈寅恪、唐长孺俩先生对《桃花源记》的解读

大老表的现场感

邻家秋深

社会史如何贴近社会——读《清代嫁妆研究》

文体与语体——读《林村的故事》

环境史研究的核心价值

评《东汉政区地理》

给地理插上人文的翅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附〕历史地理学八十年:研究技术引领学科发展



        

二十多年前,大学读了一半多的时候,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部门自然地理已经学完,接下来转入综合自然地理以及中自、世自等区域自然地理的学习,与此同时,也搭配着学习经济地理概论、中经、世经三门经济地理课程。老师们说,现在的地理学发展很快,已有不少学者主张,地理学除了传统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还应该包括人文地理;更有一些激进的学者甚至主张,地理学应该就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不过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人文在地理学中已经占据了足够的地位。它已经取代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一道成为地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不仅分庭抗礼,在一般的话语中,几几乎有将自然逐出之势。过去我们看到的地理,总归是先位置后气候、地形、河流,然后是矿藏、物产、交通、工农业、政治文化中心,再然后完了。而现在呢,很多以前的必要内容看不到了,无限弥漫的是风土人情,甚至观察者个人的感怀。

        

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进步。地理学又像中国的传统时代那样,重新贴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本质上讲,地理学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过程中的媒介。它是人类知识金字塔一个底座,其中很多是不可一日或缺的常识。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人文地理发皇之后自然地理会因此而衰落,不会的,真正的自然地理从来就是供少数人当作职业并奉献热情的工作,社会需要它,所以它必得会前进。只是没必要让太多的人成为那样远离生活情趣的地理学家而已。

        

如果说现在的人文地理在发皇过程中还存在着缺憾,个人认为较突出的是缺乏足够的历史感。现在的人文地理从业者就气质来说大多属于科学家,——研究人文现象的科学家,他们很注意对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吸收借鉴,却很少引入历史的视角。或许是因为另外有一些人专门在研究历史地理的缘故吧。但事情的复杂性也就体现在这里:人文地理面对的虽然是现代视野中的地理事象,但因为它是人文的,所以往往也是历史的。例如,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再现代不过的人文地理问题了,可是,各区域原有的城镇体系,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且不说,各地在近数十年城市化急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说这是崭新的问题,可是,崭新的问题背后深藏着的却是一道历史的走向。同样是城市吞噬农村,在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城中村”问题,而在长江三角洲,在其它地区,类似的问题却并不突显。如果说这中间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除了问历史还能问谁呢?这个现象虽然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现代地理现象,但实在是一个从区域社会历史中生发出来的问题。

        

要解决人文地理中的这一类问题,最好当然是人文地理学家本身有足够的历史修养。但这不现实,也不够人道。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文地理学家总还有更值得他们花力气去做的事。因此,笔者认为,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最好还是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互济。解决历史时期地理问题的不是有历史地理吗?那么好,可以将人文地理中的历史问题交给他们。这样既节省人文地理学家的精力,也能给历史地理带来新的发展。如果能那样,我们会看到,那样的人文地理将更加丰富、深沉,更加地人文。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近二十余年人文地理与相关人文学科的深度渗透,已经出现了一幅很美妙的图景:人文地理的发皇能大大推进其它学科向纵深发展。例如说文学,按理它不象城市、经济等那些落实在地面上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与地理缺乏一种必然的联系,然而不然。当我们要对一些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时候,地理实在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作家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摆脱其成长的地理环境的制约,其语言习惯或多或少都会带着母方言的影响。尤其当面对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时,甚至作品中的地名、空间意蕴往往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以往地理学家很少介入文学研究,而文学研究者为此大伤脑筋、非常吃力,效果却并不怎么样。可以说,没有不犯低级错误的高手,在这方面。

        

指出这一点并不是为了逗笑取乐,恰恰相反,正好可以藉此说明人文地理的路还很长,用得着一个古老的成语:任重道远。只是,正如我们对生活的信念一样,任重不一定要步履蹒跚。我们可以在人文地理的天空中,自在而快乐地走着、跳着、飞着,给地理插上人文的翅膀,为人文厘清地理的舞台。

                                                                                   

        

2007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