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糖厂的甜蜜回忆:弥漫着片糖的味道
你要看的是不是《广州老糖厂的甜蜜回忆:弥漫着片糖的味道》?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在广州,留存着数家曾散发甜蜜味道的老糖厂遗址。作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广州建起不少制糖厂。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东甘蔗种植减少,不少糖厂逐步停产,留下起蔗码头、生产车间、原糖仓库、烟囱等厂房设备及成片生活区,构成承载糖业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近日,记者探访广州老糖厂遗址,听老工友讲述厂区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统筹、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嵇沈玲
糖厂建筑威水史
在老糖厂旧址建筑中,主要有起蔗码头、压榨炼制车间、原糖仓库、仓库、烟囱、吊车、运输带、秸水灌等厂房。
糖厂有个“万吨仓”
昨日,温永权带着记者来到华侨糖厂旧址内参观,当走到一座拱形仓库前,他停步告诉记者,这就是华侨糖厂最有名的万吨仓。
1958年8月,华侨糖厂开始炼制原糖,原糖由古巴等国进口,也被称为“古巴糖”。随着原糖配额的增多,1976年华侨糖厂建成一间原糖仓,占地2160平方米,配备150米长的运输带,用于运送原糖,因其储存能力达一万吨,得名“万吨仓”。“轮船将‘古巴糖’运到糖厂边的码头,经过抓斗、过磅,放到运输带上,囤入‘万吨仓’。”
“当时,我们厂经常处于‘喂不饱’的状态,为了增加储存量,后来又在‘万吨仓’旁建设了一座更大型仓库,储存量达到了1.8万吨。”温永权说。
烟囱成为“家”的路标
“每个老糖厂都有烟囱,因为糖厂都是通过锅炉烧煤发电,产生动力后再输送到各个车间。”温永权告诉记者,烟囱通常靠近动力车间,作为糖厂的制高构筑物,具有独特的标识性。“我们吃住在糖厂,看到了冒烟的烟囱,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据了解,市头糖厂的石烟囱和紫坭糖厂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均为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独立设计而建。早前,记者在走访紫坭糖厂时,在三善大桥上,就远远看到了几根高耸的烟囱。此外,今年1月12日,市头糖厂三根烟囱被爆破。
概况
糖厂依赖蔗源水源 大都临江而建
据了解,广东地区现存糖厂旧址工业遗址共有16家,广州占了5家,主要分布在番禺区、南沙区、白云区等地。记者梳理发现,现存糖厂旧址中最早一间建于1934年,是位于番禺区南村镇的市头糖厂,最晚一间建于1983年,是位于南沙区黄阁镇的梅山糖厂。此外,还有番禺区沙湾镇的紫坭糖厂旧址、白云区松洲街的华侨糖厂旧址、南沙区东涌镇的鱼窝头糖厂旧址。
北方甜菜糖、南方甘蔗糖。广州曾不少地方种植甘蔗,随着城市化发展,甘蔗种植不断萎缩,迁出珠三角,直接造成了甘蔗糖厂的停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刘晖和研究生龙晓专门对珠江三角洲的甘蔗制糖工业遗产进行研究。
刘晖指出:“老糖厂留下的起蔗码头、生产车间、原糖仓库、办公楼、烟囱、吊车、运输带、秸水灌等厂房和设备,以及成片生活区,共同构成承载糖业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目前,广州现存糖厂工业遗址都保存完好。其中,鱼窝头糖厂地块内的“蝴蝶楼”于2005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紫坭糖厂旧址于2011年被列为番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华侨糖厂旧址(拱形仓库)于2014年被列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记者注意到,这些老糖厂都位于江边。对此,华侨糖厂退休人员温永权表示,糖厂对于蔗源依赖较重,过去甘蔗都由水路运到工厂。“老糖厂的选择一是靠近甘蔗产地,二是临近河道。”温永权说。有研究指出,甘蔗制糖是原料导向型工业,生产过程原料消耗大,甘蔗又不耐储存、不便长距离运输,所以甘蔗糖厂普遍接近原料中心,远离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大型糖厂主要集中在南海、番禺、顺德及珠海斗门区,这些地方属于适合甘蔗生长的沙田种植区。
刘晖、龙晓在研究中指出,一间日处理量为3000吨甘蔗的糖厂,榨季原料日运输量为3500吨以上。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为甘蔗制糖原料和成品提供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件。此外,甘蔗制糖工业用水量大,一间日处理量为1000吨的亚硫酸法制糖的甘蔗机制糖厂,日生产用水量为35000吨左右。每年10月到次年2月的榨季,要有足够的生活用水来满足临时工人生活需求。因此,珠三角地区的大型糖厂都临江而建且设有专用的起蔗码头。
旧时记忆
厂区里弥漫着一股片糖的甜味
糖厂选址普遍远离市区,厂区旁边通常建有成片生活区。生活区内宿舍、食堂、小学、幼儿园、礼堂、俱乐部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对于糖厂工人来说,厂就是家,家就是厂。
今年81岁的老人何流是华侨糖厂一位老工人。1956年,年仅19岁的他作为工赈队工人来到罗冲围松南江边,在此挖山填塘建厂。“华侨糖厂这块地原来是一片山丘、一方水塘,我们把山挖掉半边,填掉了水塘,在这样一块平地上建起了糖厂。”何流说,建完了厂,他通过招工正式进入了工厂工作。
1958年,华侨糖厂第一次试机生产。当年,近600名工人、初中毕业生被派往广西等地学习先进制糖技术,后进入糖厂车间工作。何流也是其中一人。“最多的时候,我们工厂里有2000多人,大家三班倒上班,厂区里一片忙碌。”何流说。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的糖厂最为忙碌,甘蔗从清远、三水等地由水路陆续运来,糖厂要请大量临时工帮忙做堆蔗渣、搬运入库等工作。每当此时,糖厂里的工人数量是平日的两倍多。甘蔗经过水上运输、吊机转移、过磅后,便被送到压榨车间,榨出的蔗汁被泵到制炼车间,通过过滤、浓缩、煮糕、助晶、分蜜、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白砂糖。
“那时候,在旁边路过,都闻到一股片糖的味道,甜甜的,厂区里更是充满甜味。”华侨糖厂居委会负责人何顺颜家住石井张村,她们村的甘蔗每年都会运送到华侨糖厂榨糖,返还的糖票给生活多添了一份甜味。
“在车间工作时捧起一把糖就吃”
早期的罗冲围还是一座岛,与广州城区被水隔断。“那时,连接西村与罗冲围的增埗桥还没建起来,从市区回趟糖厂要先从西村坐船到达罗冲围,再步行30分钟才能回到厂区。”温永权说。
因为交通不便,加上糖厂周边大多是农田,很多工人日常生活在厂区内解决。“我们一些老工人家的孩子找对象也是在厂区内解决的,厂区内知根知底,很多孩子又在一起成长,两小无猜。”何流笑着说。
2010年,华侨糖厂搬迁到了广州开发区,位于罗冲围江边华侨老糖厂就正式“退役”,新糖厂转向精制糖深加工。老糖厂曾做过一段时间创意园,现在又停业闲置起来。工厂搬走了,工人宿舍还在,在此居住的老工友们常聚在一起聊那段“甜甜的”生活。“过去厂区生活很丰富,工会组织学习跳交谊舞,厂区礼堂也很大,经常有节目上演。”何流说。
糖厂的工作经历在这些老工友生活中留下痕迹。“过去在制炼车间工作,捧起一把糖就吃。现在我喝一杯奶茶要放4个糖包。”温永权说,那时工厂每年发两次糖,每次10多斤,那时糖很珍贵,“吃惯了糖,现在改不了了”。
活化:变身创意园 老糖厂恢复生机
作为工业遗产,珠三角现存主要甘蔗糖厂的保存状况可分为三类:厂房、生活区及部分设备保存完整,得到合理的再利用,有保护身份;厂房基本保存,但空置或转产,无保护身份;厂房大部分或全部被拆,再开发时也未考虑遗产保护。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多数老糖厂保存现状都较为完好。
对老番禺人来说,沙湾紫坭糖厂在记忆中是响亮的老字号。据了解,紫坭糖厂于1953年建厂,总占地36万多平方米,其中近8万平方米的生产和办公的核心区域拥有老办公楼、宿舍楼共11座,保留有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不同时期的厂房。1997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糖厂关闭,旧厂区被废弃或作为仓库出租。
梁叔曾是紫坭糖厂制糖工人,梁叔19岁时就到工厂工作,他的父亲也是糖厂工人。“过去,我们厂主要生产白砂糖,日产量5000吨左右。”梁叔告诉记者,工厂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现在只有30多个人留守工厂。“很多老工友都搬走了,没有那个热腾劲儿了。”
近两三年,紫坭糖厂正在进行分期开发,将转型为创意园,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厂区的仓库引入艺术展会,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经过改造后,成为特色精品主题酒店、高档餐厅、艺术展会等。“年轻人越来越多,在这里开店、休闲、拍照,老厂区变得有活力了。”梁叔说,看到工厂慢慢恢复生机,他很欣喜。
建议:注重保留制糖工业遗产的特征
记者走访发现,除少数糖厂外,其他糖厂的机械设备已被拆走,制糖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破坏。
对此,刘晖认为,糖厂的再利用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地块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糖厂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未能保留制糖工业遗产的特征,只重视主要建筑的保留,忽视对制糖设备、工艺流程呈现和几代糖厂人的集体记忆。
有专家表示,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工业遗存量大面广,展现了南方工业遗产的地方特性和时代特征,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甘蔗制糖业适应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征,推动了以蔗基鱼塘为代表的基塘农业和上下游相关产业成长。同时,甘蔗糖厂记录了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发展历程,作为典型的大院型社区,也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目前,对珠三角甘蔗制糖工业遗产的研究起步较晚,保护滞后。大部分糖厂尚未纳入法定保护体系,制糖工业遗存被破坏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活化利用的糖厂,往往在创意园改造过程中忽略了遗产价值。“甘蔗制糖业是珠三角近代化工业化的独特路径,其对珠江三角洲现代化过程的全面影响,尚待进一步发掘。”该专家表示。
- 辟谣:台风“山竹”期间广州不会多区域“计划停电”
- 广州打造安全之城 刑事案五年下降五成
- 美国教授亲身体验广州巨变: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30年
- 煽动村民要挟政府 广州一恶势力团伙被打掉
- 滴滴一键报警形同虚设 广州女乘客被困一小时后跳车逃生
- 乘客被滴滴司机挟持用一键报警竟形同虚设 广州交通部门立案
- 广州市商务委原主任肖振宇接受审查调查
- “侨”这四十年:改革开放40年,我眼中的广州
- 广州铁路回应"高铁供应盒饭发霉":下架同批次产品
- 男子杀妻后从广州逃至防城港 警方十天内破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