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来源是。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透过西方石油媒体的报道和评价,“从外向内”的视角,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中国石油公司,对国内石油行业同仁,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与启迪作用。
作者 | 郭永峰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内民众通过国内媒体了解很多西方媒体对国内事务的看法。但是相对来说,国内民众还很少接触到西方石油媒体对国内石油企业的报道与评价信息。作者收集欧美石油媒体对于中国的“三桶油”——中石油(CNPC)、中石化(SINOPEC)和中海油(CNOOC)的一些典型报道与评价。虽然这些报道与评价,不一定十分公允与全面,但毕竟从另一个视角提出问题,体现了欧美石油同行对中国石油工业现状的看法。
如果说石油圈之前的两篇文章——《独家!中国石油工业的“中国芯”》及《揭秘:从“石油圈”外的斯伦贝谢“秘史”看石油工业》,是由“从内向外”的视角探讨中国企业眼中的欧美石油企业,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将从欧美媒体,主要是欧美石油媒体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眼中的中国石油企业的形象,或者说,中国石油企业给西方石油企业的印象,而这又是“从外向内”的视角。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整体特点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总的看来,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报道与评论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欧美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报道与评论,口径较为一致,很少出现报道与评论角度大相径庭的情况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这其中原因,首先是西方媒体或油公司的主要决策人物,大多母语为非中文,或者说这些决策级人物很少为华裔,他们一般不会熟练掌握中文,故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看法,主要来自拥有专门中文翻译人员的研究机构,所以不会出现明显的不同看法或意见。
还有一个情况,即凡是在美国工作过的中方人员都注意到,对于中国一方来说,美国石油行业是我们时刻关注的“风向标”,我们时刻考虑应当向美国同行学习什么,何处应汲取他们不足或教训。
然而,对于美方人员来说,中国是与其竞争的诸多国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方面对他们来说,还排不在“第二名”的位置。所以,美方人员不会太深入地思考中国石油企业的特点与不足,而仅是根据欧美专业人员撰写的报告,来认识中国的石油企业。所以,很难形成美国方面对中国石油企业的不同看法与意见。
二是欧美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报道与评论,基本上是从欧美当前企业制度视角来进行评述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具体说,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政策、决策、技术特征与财经动向,皆以目前欧美企业制度的通行标准为导向,为评判标准。故欧美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评论较少顾及中国石油企业的“中国特色”问题。
更详细地说,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判别标准,没有顾及中国石油企业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或“特色”问题,而是与西方石油企业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评判,故欧美媒体的评论在某些方面就存在一些偏颇倾向。
三是欧美媒体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报道与评论,分析方法相当细致,表述起来既系统又具体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例如,欧美各国对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各自特点的研究报告,至少有10部之多,平均每部均在10万字左右。而在三大石油公司所在的中国,至今也很难找出一部描述三大石油公司各自特点的报告或书籍来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当前在欧美媒体与石油公司较有影响力的报告,即关于中国“三桶油”(国家的三大石油公司)的研究报告,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院(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于2016年2月撰写的报告,《关于中国石油工业的结构的历史趋势与未来的前景(The Structure of China's oil industrial for pas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这部研究著作中,对于中国的“三桶油”的研究深入程度,甚至到将各次机构改革或组织结构变动中,几大石油公司的转岗与下岗人数,精确到个位数人员的程度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对于中国石油国企的动态较为关注的欧美媒体,除了出版发行的期刊与研究报告之外,还有一份世界上唯一的石油专业报纸,即挪威出版的英文《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此报纸为周刊,每期的厚度堪比一部长篇小说,加上订价较贵(差不多人民币100元一期),国内订阅的单位不多。此外,既使订阅,按照国内石油技术人员的平均英文阅读速度,也无法在一个星期内阅读完全部内容,或许,这也是国内订阅此英文石油专业报纸较少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份英文报纸,对于研究国外对中国的“三桶油”的评述是重要窗口。在欧美石油界,对于英文石油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戏称其类似于英国的《太阳(Sun)》报(英国一份报道街头巷尾琐事的著名小报),是一份热衷于报道国际石油界“小道消息”的媒体,并且以“敢报”,“敢说”与“敢评”而著称。
来中国访问、合作或进行商务谈判的欧美专家,与中方人士见面时,看起来笑容可掬,谈起中国石油企业来一脸木然,貌似一无所知。实际上,他们从欧美来到中国之前,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底层传言”,“中层传言”与“高层传言”,都知晓得一清二楚,甚至比中国石油企业员工自己都清楚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他们的消息源,大部分是通过这份英文石油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当然,这份石油报纸的报道,不仅包括对中国“三桶油”的经济、技术与政策性消息,还包括对中国“三桶油”高管层的频频采访。这些采访不但深入,而且具体与详细。其中被采访人的谈吐自然与风雅,幽默与实际,时常会涉及一些具体油气开发技术问题。这些使人“脑洞顿开”的采访录在中文报纸上几乎是无法见到的,然而在这份报纸上常常占据连续几页的版面。
客观地说,挪威英文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对于中国“三桶油”的报道与评论,真实、详细,带有某种技术上的前瞻性。在近期的20年时间跨度内,中国石油企业,主要是“三桶油”所做出的多数重大改革,获得的辉煌业绩与重大经济与技术成果,几乎都在提前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前,由这家报纸以“业内人士”、“不愿透露身份人士”名义等,用英文报道形式予以提前公布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这些报道与评论,不仅影响了欧美媒体对于中国国内“三桶油”的了解,而且本身就构成西方石油界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未来趋势的观察与预测。从事后“三桶油”正式发布的消息来看,这家《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提前“透露”没有出现过明显失误与失实情况。
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国内有关机构在国内石油政策与规程变化之前,先通过某种渠道,让类似《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这样的欧美媒体得到少许风声,以探测国际社会对国内石油行业变革或政策的反响,从而修正相应政策与规程。直至在正式发布相应政策与规程时,更能顺应客观规律,并更能使相关各方顺利操作,无误执行。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外媒眼中的“三桶油”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描述,使用频率最多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是中国第一家油公司”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这一提法,国内许多读者起初觉得不好理解,或者不习惯。但实事确实如此。欧美报道谈到,由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以来,多家外国石油公司尝试与中国开展石油勘探合作,但没有对等的部门与中国方面签订合同。最早与中国洽谈开展石油合作的公司,都先后经历与中国的国土资源部,或财政部签订有关协议或合同,结果事情都没有办成。后来多家公司与最早拥有油公司建制的中国海油签订相关合同,在中国海域进行油气勘探。最后,项目进行得都较为顺利。
根据欧美媒体的追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时间为1982年2月,是原国家石油部与外国相关公司经过4年的较长时间讨论与协商的结果。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欧美媒体在谈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时,不可避免地提起中国陆上与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国内不同石油公司的归属界线问题。
在中国陆地油气田与海上油气田的界线区分方面,欧美媒体注意到,原来中国的陆上油田与海上油田的勘探与开发的分隔线,是沿海的5米水深线。即中石油与中石化所属的陆地油田,其勘探与开发的地域,不应超过海上的5米水深。
或者说,若油气田延伸到海上,若水深超过5米水深,则就应该归于海洋石油总公司进行作业,若水深浅于5米,则就应该归于中石化或中石油的陆上油田作业。
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日益深入,这条界线已经不存在了。即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超出5米水深线的油气田,只要拿到勘探权,也可以去作业;而对于海油总来说,浅于5米水深线,甚至陆地油田的区块,只要拿到勘探权并且愿意去勘探开发,也可以去作业。
挪威英文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文章指出,相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三桶油”来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石油勘探开发工艺特点,是其完整,系统与高效率的钻井工艺与作业程序,及其专业人才与作业队伍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其中有3个原因。一是海油总的钻井作业集中在海上,包括浅海与深海,钻井难度大,要求高,因此,作业队伍经受的锻炼也较多。
二是海油总的钻井队伍与国外公司的钻井队伍,包括各种钻井配套队伍,如测井、泥浆等,协同作业较多,所学习的先进工艺与技术也较多。
三是海油总的钻井队伍相对这一公司的其他作业队伍,如油田增产措施等,开展作业的年代也较早,获得的经验也较为丰富。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描述,较多集中在国家成立这一公司的初衷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国家有若干部级机构,都需要石油作为原料,例如,化工部,纺织部等都需要石油生产化工燃料与化纤产品。而这些部级机构相互之间协调石油原料非常困难。国家就决定成立一个部,将所有与石油有关的行业都统一兼管起来。于是从1983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石化,SINOPEC)。
在中石化的上游行业,欧美媒体除了关注一些大型油田,如胜利油田之外,最多关注由原来地质部所属的石油地质局并入中石化的油气勘探队伍。这支队伍有2件事受到国外媒体较多关注,一是在新疆有系列新的油气发现,二是东海平湖气田的天然气发现。再有,中石化近10年来在国际上购买海上油气田,特别是深水油气田进行勘探与开发,确实做得有声有色,也受到欧美媒体的关注。
挪威英文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文章指出,相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三桶油”来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的上游部分,即石油勘探开发工艺特点,是其油气地质与勘探方面,理论全面,技术到位,人员精干,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的上游部分,即油气勘探与开发部分,其相当部分技术力量,来自原中国国家地质部(后来的国土资源部)石油地质局。
上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中国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中国勘探新的油气田的程序,是先由地质部的石油地质局,进行大面积初步勘查,发现油气田的“苗头”,再由石油部进行详细勘探。故原地质部的石油地质局练就过硬的石油勘探与分析评价“本领”,培养一批油气勘探的精干队伍,因而在几十年中,取得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辉煌成果。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描述,集中在此公司是中国石油行业规模最大,油气产量最高,最为重要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于1988年成立。公司由包括中国的主要油田,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和塔里木在内的87个不同单位的资产的合并。20世纪90年代,中石油雇员140万人,到1997年,中石油在中国的石油总产量中占90%,天然气产量占77%,尽管其炼油能力仍然有限。
挪威英文报纸《Upstream(油气上游报道)》文章指出,相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三桶油”来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石油勘探开发工艺特点,表现在其油气田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措施,特别是“三次采油”的工艺方面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
。具体实例即为中国大庆油田的长期原油稳产的业绩。大庆是中国北方重要原油开采基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在长达40年期间,能够持续稳产与高产,主要依靠的是油田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措施,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与大庆油田相同的稳产实例。而在油田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措施,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方面,国际石油专业会议上的高水平优秀论文,基本上都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系统。石油|眼中|深度|三桶油|媒体|西方---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于欧美石油媒体对于中国的“三桶油”,即中石油(CNPC),中石化(SINOPEC),中海油(CNOOC)的一些典型报道与评价,其内容不一定十分准确与全面。主要是欧美石油媒体看问题,仅从与中国石油公司做生意,赚取利润角度看问题。
例如,多数报道只谈某中国石油公司成为一个国际常规体制的油公司的年代,而其并不看重这一石油公司,在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油公司之前,已经取得哪些业绩。在衡量石油公司的业绩时,欧美石油媒体更偏重与欧美石油公司合作过的中国石油公司的某一部分的专业特长,而忽略那些没有与欧美石油公司合作过的中国石油公司部分的技术专长。
然而,欧美石油媒体毕竟从另一个视角提出问题,表达了欧美石油同行对我们现状的看法。将这些信息提供国内石油行业同仁,希望能够获得些许参考与启迪。
- 贵州发现7000万吨“宝藏”, 这次不再重蹈覆辙,引起西方觊觎
- 重磅!两个“百年老字号”深度携手
- 西方又干一件蠢事 直接得罪金砖国家两个大佬
- 证券股的坑堪比中石油,连续3年一直跌,无数股民抄底抢反弹
- 江苏盐城今晨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中石油大赚2万亿!中国油气改革迫在眉睫,国内油价终于要降了?
- 谷歌又来造福AI学者了:数据增强也能自动化!
- 深度|上市1年多,这家医疗集团独占北京中高端儿科市场半壁江山
- 南京直飞 德国一地12日品质深度游
- COMPUTEX 2018重磅:技嘉101展台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