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花开 富美山村

《油茶花开 富美山村》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初夏时节,蕲春县横车镇凉岗村2200亩油茶园里,一片郁郁葱葱。





50岁的李文斌,看着长势喜人的油茶,高兴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今年又会丰收。”





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回乡种油茶,已近10个年头。





成功商人决定回乡创业





李文斌是蕲春县漕河镇人,2001年到武汉从事餐饮行业,经过多年打拼,到2009年,已拥有一家大型酒店。“平时生意不用太操心。”李文斌说,大堂有专业的经理,后厨高薪请来厨师长,“酒店一年收入几百万元,但有时会觉得无聊,想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





2009年,几个朋友回乡种油茶,李文斌经过了解,觉得这个产业前景广大:油茶籽可以榨油供食用,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还是肥料,浑身都是宝。“油茶从种下到收益,约需七八年,时间成本高,但风险小。”说起油茶,李文斌滔滔不绝,“只要开始挂果,就会实现阶梯式增长,盛产期长达50年。”





反复权衡,李文斌决定,回乡种油茶。





穷山僻壤下的自力更生





2009年,李文斌来到凉岗村考察,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





“满眼都是大山,没有路,也没有水电。”当地人告诉李文斌,这个地方叫“老虎洼”,解放前野兽横行,如今村民多外出打工,下午四五点钟就见不到人了。





进?退?李文斌犹豫不决。





走进村民家中,一穷二白的状况让他深受震撼,也让他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先把路修起来,就算失败了,也算为村民做了件好事。”





修路、引水……一个个困难先后克服。此中艰辛,他只说了一句话,“第一年我就没敢让老婆来这里,怕她受不了。”





基础设施建好了,油茶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时又遇到资金困难。“前期需要好几年的纯投入,几乎没有产出。”有一年腊月廿九,村民等着李文斌发工钱过年,但他身无分文。无奈之下,他打电话求助,朋友送来20多万元现金救急。





多年坚持,前后投入3000余万元,终于守到挂果。2016年,油茶进入收获期,采收2.5万公斤,2017年采收10万公斤,今年预计采收15万公斤。





李文斌去年又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蕲春第一家茶油深加工厂。据省粮油检验中心检测,他的茶油达到一级标准,上市后供不应求。





前行路上不忘共富愿景





凉岗村地处蕲春和浠水交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产业初步成功,李文斌就开始考虑,如何带动周边百姓富起来。





蕲春的油茶种植户不少,但比较分散。李文斌牵头成立了蕲春县油茶产业协会,吸纳全县油茶种植户,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我们提供技术,高价收购,种植户还能到就近的油茶园务工,增加收入。”





李文斌自己的基地,也先后带动凉岗、牌楼、黄土咀等5个村160户贫困户,每年安排近百名村民在油茶园除草、灌溉、施肥,人均年收入1.2万元。





5月8日,浠水县丁司垱镇清安寺村的村干部上门,希望学习技术,发展油茶产业。李文斌帮他们详细分析。临走时,他们约好,过几天去考察。





将客人送出门,李文斌看着一片绿色的油茶园,笑了……





记者手记





聚人气 接地气 立志气





□ 陈鹏





采访结束,回去的路上,车里的广播正在讨论人工智能的话题。





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高精尖”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资本也在追逐着这些风口。





但一些人却默默回到农村,蹲守看似离“高精尖”很远的农业。





李文斌多年打拼之后,完全可以安享富裕生活,却回到家乡,种植油茶。本报报道的“草莓哥”马伟,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和妻子回乡种草莓。





他们为什么回到农村,扎根农业?一是看好相关产业,二是希望能帮助到父老乡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样的创业者会越来越多,聚人气、接地气、立志气,农村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