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来源是。

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国民党|毛主席|解放|李天霞|刘斐|地下党员|职位|李默庵---


国民党|毛主席|解放|李天霞|刘斐|地下党员|职位|李默庵---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

国民党军74师在二攻涟水时,师长张灵甫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横冲直撞,而是稳扎稳打,谨慎稳重了许多。

1946年12月3日,57旅和192旅奉命从淮阴出发,向涟南发起正面进攻。

在涟水地区组织防御的,是华野政委、第六师师长谭震林,辖有第六师、淮南第六旅等部共10个团的兵力。

谭震林按照涟水战役时的经验,判断张灵甫仍旧会主改城南方向,因此也把第六师配置于南线。

第六师由副师长王必成直接指挥,涟南缺乏老黄河河堤这样的有利地形,经过两日激战,第六师未能守住涟南,阵地全部为57旅所占。

退至老黄河南岸后,王必成依托河堤阵地,对第六师实行梯次配合,一共五个团,他每次都只用一个团与敌作战,打到一定程度再换一个团上去,运用这种车轮战法,成功地阻止了74师的继续进攻。

除涟水外,其它三路,粟裕率华野的12个团在盐城以南迎敌,陈毅将山野的27个团放在鲁南,又亲率24个团南下沭阳设防。

国民党|毛主席|解放|李天霞|刘斐|地下党员|职位|李默庵---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

四路之中,以从宿迁东犯沭阳的这一路威胁最大,防守上也最没把握,因此陈毅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夹击沭阳之敌。

中央军委由此电示粟裕,让他等盐城作战结束后,尽快率华野主力赴沭阳参战。

解决盐城战事,变得十分迫切。不过粟裕已经设好一套,这个套,他要等着李默庵来钻。

1946年12月8日,李默庵以李天霞整83师为主力,已逼近盐城以南的伍佑场。

伍佑场是座有两千余户人家的小镇,镇东南环绕一条河流,粟裕便利用这条河流,在北岸布置了牢固工事。李天霞集中炮火,组织兵力强攻数日,始终不能奏效。

11日,李默庵赶到前线坐镇指挥,除督促李天霞继续从正面进攻外,他还将李振第65师投入右翼,以加强攻势。

但是随后李默庵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根据空军传来的侦察情报,大量新四军正在朝盐城方向移动。

为查明情况,李默庵亲自坐小飞机到盐城上空察看,发现确实如此,而且新四军已经在盐城东南的河流上架起了几座浮桥。李默庵浑身一个激灵:粟裕增兵绝不仅仅是为了固守,他是准备对进出盐城的第83师、第65师实施包围。

国民党|毛主席|解放|李天霞|刘斐|地下党员|职位|李默庵---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

(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左为李默庵)

回到指挥所,李默庵立马接通李天霞的电话,问:“你有没有把握迅速拿下伍佑场?”

李天霞老实承认:“没把握。”

李默庵又问:“你部队的粮食够吃几天?”

李天霞说:“仅够吃两三天的。”

李默庵已调黄伯韬增援,但算算时间,黄伯韬到盐城还得两天,而以粟裕的作战风格,新四军当晚就可能行动。

第83师、第65师总计四万余人,处在四周河港交叉的不利地形之中,很容易被新四军吃掉,见情况紧急,李默庵不待请示,即下令迅速撤退。

用以撤退的公路只有一条,两支部队没法同时行动,李默庵对这两支部队的特点都很了解,他知道李振第65师是粤军,粤军的特点是两条腿利索,进攻时冲得快,撤退时跑得也快,于是就传令李振先撤,李天霞随后跟进。

李默庵退得很及时,粟裕果然是要调兵在晚上“包饺子”,因为李默庵撤得快,他只尾随其后打掉一个营。

李默庵的这一决策,马上为南京国防部所知。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当即与李默庵通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经请示就撤退。

国民党|毛主席|解放|李天霞|刘斐|地下党员|职位|李默庵---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国民党内职位最高的地下党员,毛主席说他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大功

(刘斐)

对方已经张开了口袋,不跑,难道等着被吃?

看似不可理解,但只要对照一下刘斐的真实身份,一切便迎刃而解——刘斐是当时中共在国防部内职位最高的秘密特工,连毛泽东后来都说,“其实今天我们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是立下了大大功劳的”。

李默庵答复“刘斐同志”,他这不是撤退,而是调整进攻,电话里说不清楚,国防部可派人调查。

国防部随即派来汤恩伯。汤恩伯是军事行家,一听就明白了,连连点头表示赞许,认为李默庵的处理既及时又准确。至此,刘斐才没法再追究下去。

黄伯韬援兵一到,李默庵决定再次对盐城发动进攻,华野的12个团脱不了身了。

部队走不了,只好粟裕一个人去,中央军委的指示是“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于是粟裕从盐城出发,只身赶到沭阳,对宿北战役(此战在宿迁以北进行,故名)进行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