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请国际球星站台能否推动足球发展

你要看的是不是《光明日报:请国际球星站台能否推动足球发展》?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俄罗斯世界杯在即,中国球迷虽然不能支持本国的球队,却总要有地方安置对足球的热情。近日,有媒体报道,安徽蚌埠的“世界足球峰会”花了两千万人民币请到国际球星贝克汉姆。这样的手笔,让一位“曾经与小贝团队合作多次的某跨国体育公司高管”不禁感叹:“中国不缺钱,更不缺想象力。”





不缺钱,也不缺想象力,那中国足球究竟还缺什么呢?出于经济规律,球坛大明星惦记中国市场本无可厚非;而出血本请大明星,为活动增加曝光率达到商业目的,似乎也无不妥。然而,这些打着足球名义进行的活动,是否真的对中国足球有益,却值得我们思索。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中国足球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多做基础性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也多有共识——足球进校园,建立俱乐部青训制度,对足球这项运动进行全民普及。这些基础性工作中,既包含了硬件的建设,也包含了观念意识的更新,但无论是何种意义上的基础性工作,共同的一点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建一个标准化的足球场馆从审批到建成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俱乐部青训制度需要有长期的运转来修正、磨合,从小学开始培养一茬足球运动员可能需要10年,而对足球这项运动进行全民普及更是久久为功的事。但是,这一切似乎都不如贝克汉姆突然出现在中国的一个舞台上来得更有热度。





多年来,来中国“捞金”成为国外一些退役球员或将退役球员的首选,或者至少是热门选择之一。然而,曾经因为引进外援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广州恒大目前在亚冠和足协杯双线被淘汰,在中超第一阶段也历史性地首次跌出前四;而早前屡有“土豪”阵容的大连万达已经破落挣扎在保级边缘……那种超脱于常识,以为仅仅依靠国际球星和高水平教练,就能为中国足球带来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国内球员迅速成长的道路看来未必行得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谓常识。道理总在明面上摆着,然而从道理到实践却需要身体力行。如果不做好有利于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国足球很难真正迎来转机。2003年,中国足球提出了十年规划,“建设亚洲足球一流国家,即一流的国家协会、一流的职业联赛、一流的职业俱乐部、一流的产业规模和一流的竞技水平”。15年过去了,我们必须回头再审视当年的雄心壮志,想想我们离这个目标是远了还是近了。





(作者: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