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重返二万五千点,全球市场恐慌时刻结束了吗?

美股重返二万五千点,全球市场恐慌时刻结束了吗?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美股重返二万五千点,全球市场恐慌时刻结束了吗?

  2018

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关键时间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一年属于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的纪念日,而回顾过去三十年的时间,市场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临近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的时间点之际,随着全球股市前期的持续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少的上涨压力,积聚了大量的获利盘筹码,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预期也在明显升温。



 

从美联储缩表加息,到本土开启轰轰烈烈的税改改革,再到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这系列现象的一一上演,实际上也为今年美股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大幅波动埋下了隐患。对于

2018

年以来的美股市场,整体波动率也开始发生了明显地加大,而美股也自历史最高点出现了近

15%

的累计最大调整幅度。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波动率显著增大,而对于本与美股市场联系性不是特别大的

A

股市场,也难逃一劫,而年初以来,白马蓝筹股的大幅下挫走势,实际上也加大了

A

股市场的调整压力。



 

然而,正当全球投资者担心美股市场会否重新步入熊市行情之际,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缓和,近期美股市场再度重返二万五千点的整数关口。截至最新收盘,美股道琼斯报收

25013.29

点、纳斯达克指数报收

7394.04

点,标普

500

指数报收

2733.01

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部分欧洲股市,更是率先创出新高,乃至历史新高。至于其余主要股票市场,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上涨表现,创出了近期的阶段性反弹新高。由此可见,对于全球市场前期的恐慌时刻,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而随着美股再度重返二万五千点整数关口,全球市场的回暖预期似乎得到了阶段性的确认。



 

中美贸易摩擦缓解,或许成为了全球股市持续回暖的催化剂。不过,与

A

股及港股市场相比,美股市场乃至部分欧洲市场的回升力度似乎更为明显。至于

A

股市场方面,虽然今年

5

21

日成功收复

3200

点整数关口,但鉴于今年

3

23

A

股留有逾百点跌幅的跳空缺口,仍然成为了市场继续反弹的重要阻力位置,而

A

股可否完全回补这一缺口位置,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岛型反转形态,也将会影响到后续市场的回升高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得到了阶段性缓解,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而贸易摩擦风险依旧存在。考虑到对方出牌颇具无规则性,仍需要做好自身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应急水平的提升,并加快研发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力度,这也是拉近双方差距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提升自身风险防御能力的重要举措。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中美贸易摩擦风波得到了阶段性的缓和,为全球市场的持续回暖带来了一定的良好预期。但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与加息的频率压力仍然存在,而随着本土逐渐走出超低利率的环境,利率提升压力对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考验压力确实是不可小觑。



 

除此以外,最近一段时期内,强势美元的回归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的迭创新高表现,更是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或许,面对比较少见的美元与原油价格正相关表现,市场更为担忧的,一方面是利率持续回升预期,另一方面则是通胀抬升的预期,而这两者的叠加冲击压力还是不可忽视的。



 

美股重返二万五千点关口,全球恐慌时刻得到了些许地缓解。但,这未必意味着今年全球市场恐慌时刻的完全结束。不过,所幸的是,对于时下的

A

股、港股,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其中,与

A

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更为突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的核心价值运行中枢,增强了投资安全底线。



 

截至

5

21

日收盘,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

15.72

倍;深市平均市盈率

28.83

倍,深市主板

19.61

倍,中小板指数

33.86

倍,创业板指数

46.2

倍。至于港股恒生指数平均市盈率

13.48

倍。由此可见,现阶段内,市场平均估值水平已经达到政策底部的区域,而市场要走出政策底部,确实需要一定的外力与内部力量的推动,才能够实现股市投资活力的有效激活。



 

政策底部虽在,但作为

A

股市场而言,步入熊市行情不难,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由熊转牛。然而,在长期以融资作为功能定位的背景下,加上产业资本以及部分大资金大机构的频繁高抛低吸,实际上也制约着

A

股市场的持续上涨高度。或许,在全球股市持续回暖的背景下,身处政策底部的

A

股市场,其近期上涨的性质仍然只能暂时定义为超跌后的反弹修复行情,而现阶段内,我们最关心的不是全球市场恐慌时刻是否结束,而是更关心

A

股市场投资信心可否得到实质性的修复,而对于不少投资者而言,似乎仍未有效摆脱三年前股市非理性波动的投资阴影,投资安全感仍然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