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来源是。

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意外|除掉|刺杀|汪精卫|孙凤鸣|蒋介石---


1944年11月10日,大汉奸汪精卫病死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他的死因,是由于9年前被射入体内的一颗子弹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最终导致“骨髓肿”,不治身亡。

意外|除掉|刺杀|汪精卫|孙凤鸣|蒋介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

我们现在觉得大快人心,要感谢当年向他开枪的那位壮士,但是回头想一想,却发现一个问题:9年前是1935年,当年的汪精卫还没有当汉奸,那位壮士为什么要杀他?难道他未卜先知,已经预料到汪精卫日后会投敌当汉奸?

我们先把时间轴退回到9年前。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国民党所有的军政要员几乎都参加了,包括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林森、孙科、阎锡山等近百人。

按照惯例,所有人都要在开幕式大礼堂外合影。等要合影了,大家却突然发现,合影的主角蒋委员长还没有来。这时候,汪精卫便去休息室请蒋介石,但是蒋介石觉得外边太乱了,熙熙攘攘一百多个采访人员聚集在前面,突然曹操附身,多疑起来,以生病为由不肯出去。不仅如此,他还劝汪精卫也别出去合影了。

意外|除掉|刺杀|汪精卫|孙凤鸣|蒋介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

但是汪精卫心想:这是什么地方?保卫这么严密,谁敢图谋不轨?蒋介石的架子也真是大。于是,汪精卫一脸不高兴,独自一人出去和大员们合影留念。汪精卫是当时国民党内的二号人物,因此坐在第一排正中间。

突然,在镁光灯闪动的一瞬间,一名“采访人员”从人群中闪出,高呼一声“打倒卖国贼”,然后对着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瞬间倒在了血泊中。

不过,汪精卫并没有死,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不过有一颗子弹却卡在了后背的两根肋骨中间,无法取出。

这名“采访人员”叫孙凤鸣,曾经在十九路军担任连长,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与日寇血战三个月。之后由于十九路军被派往江西“剿共”,孙凤鸣满怀报国热情,义愤填膺,毅然脱下军装,内心里也逐渐萌发了“反蒋抗日”的思想。

意外|除掉|刺杀|汪精卫|孙凤鸣|蒋介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

恰在这时,孙凤鸣遇见了王亚樵手下的头号刺客华克之,两人都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颇为不满,逐渐成为了知己。

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反蒋失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李济深等人避难香港,但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坚决反对,于是他们找到了“暗杀大王”王亚樵,准备暗杀蒋介石。

当时全国都掀起了反日浪潮,蒋介石也成了众矢之的,于是王亚樵欣然同意,然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得力干将华克之。

华克之找到孙凤鸣商议,最后决定由孙凤鸣化装成采访人员,靠近蒋介石,伺机进行暗杀行动,不过孙凤鸣要先取得采访人员身份。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孙凤鸣已经可以独立进出各大机关,进行采访、交换材料并出席各种招待会,刺杀行动最终确定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刺杀的首要目标就是蒋介石。

意外|除掉|刺杀|汪精卫|孙凤鸣|蒋介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他本来要刺杀蒋介石,却意外除掉了另一个比蒋更大的危害

行动的头一天晚上,孙凤鸣和刺杀行动的其他人一一举杯告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知道此行必死,但他已经决定效仿当年的“荆轲刺秦王”,慷慨前往。

不过,在孙凤鸣克服重重困难携枪混进采访人员团时,却惊奇地发现,参与合影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都来了,却唯独缺了目标蒋介石。但是机不可失,一年的准备不能白费,所以他临时决定,将暗杀目标改为国民政府二号人物汪精卫。

其实,汪精卫也早就犯了众怒,从当年“一·二八”事变签署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到后来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等,都是汪精卫主张,蒋介石点头,何应钦最终去签的。

最终,孙凤鸣虽然没有将汪精卫直接打死,但也让他受了重伤,而且还留了一颗子弹在他体内,折磨了汪精卫九年,最终夺走了他的性命,也算孙凤鸣为国家和民族立了一件大功。

转载于历史客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