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从 iPhone 6s 搭载 Taptic Engine 开始,iPhone 的触觉反馈体验一直遥遥领先同时期安卓阵营,直到 mEngine。

上个月的 22 号,魅族终于发布了备受期待 15 系列新品,按照惯例,我们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在第一时间对15、15 Plus 两款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体验评测。

作为魅族老大黄章时隔 5 年又一款亲自主导研发的产品,魅族 15 系列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全面屏时代特立独行的 16:9 超窄边框屏幕,继承自 MX2、MX3 时代「小白圈」的正面圆形指纹识别,收纳了呼吸灯的隐藏式听筒,独特的不锈钢铝材质和舒适的后盖弧度。

不过除了上面这些外在的特征,魅族 15 系列还有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整个安卓阵营的特性——mEngine。

触屏时代不可或缺的触觉反馈

点击屏幕,手机发出振动,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触觉反馈。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在将触摸屏作为主要交互介质的智能设备中,触觉反馈是用户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触觉反馈可以让用户使用设备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直观,而通过使用更先进的振动马达并加以精确地控制,可以在触摸屏这种 2D 维度上虚拟出按键等实体元素的感受。

在这一领域,苹果是走的最激进、技术最领先的厂商。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2014 年 9 月,在发布 iPhone 6 和 6 Plus 的同时,苹果还首次对外展示了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而 Apple Watch 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 Taptic Engine 触觉反馈引擎。通过定制的线性谐振马达,配合具备可以识别压感的屏幕,Apple Watch 可以在用户用力按压屏幕时,模拟出按压实体按键的感觉。

之后,苹果把 Taptic Engine 稍作改良,全面用到了 2015 年款及之后的 MacBook 上。在 iPhone 6s 上,苹果进一步优化了 Taptic Engine 的体验,配合可以识别多级压感的屏幕,打造了 3D Touch。

在之后的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X 上,苹果还进一步增大了 Taptic Engine 的体积,提高振动性能,让用户在按压固态 Home 键(iPhone X 除外)时也可以体验到类似按压实体键的反馈。

为什么「努力」的只有苹果?

和苹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向对苹果「紧追不舍」的安卓阵营,却在触觉反馈上有些不思进取。别说是媲美同时期的 iPhone 了,即使是 2015 年发布的 iPhone 6s,触觉反馈体验也可以「吊打」几乎所有现在的 Android 旗舰。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占用体积。

相比起传统的振动模块,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体积要大很多,而且随着振动模块性能的提升,Taptic Engine 的体积还越来越大。到了 iPhone X 这一代产品上,Taptic Engine 的体积已经不亚于「巨大」的双摄模组了。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来自 iFixit

对于内部空间寸土寸金的智能手机来说,为振动模块留出如此大的空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相比起「塞」一个巨大的振动模块,Android 厂商往往更倾向于把这些空间用来放一块更大容量的电池,或者是把机身厚度收窄一点点。

2. 成本过高。

Taptic Engine 不仅大,成本也是相当可观的,根据我们去年从一位熟悉供应链人士处了解,多数中高端 Android 手机使用的普通线性马达成本在 1 美元左右,iPhone 6s 的 Taptic Engine 要 10 美元,iPhone 7/7 Plus 的更贵,差不多要 15 美金。

3. 不容易宣传。

触觉反馈并不像电池容量、相机规格、售价等特性可以通过数据等方式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而是需要用户亲自使用才能感受到,这让它不容易进行传播。

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大家都知道 iPhone 的振动体验特别好,但这么多年以来,却几乎没有其他手机厂商愿意在自家的产品上「复制」这种体验,直到魅族 mEngine。

媲美 Taptic Engine 的魅族 mEngine

我们先从 mEngine 的硬件部分说起。

根据振动原理的不同,目前手机的振动马达可以分为偏心转子马达和线性谐振马达两种。转子马达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不过在性能上,线性马达有着明显的优势。

普通的转子马达达到满负荷一般需要 10 次振动,而线性马达 1 次就能搞定,马达加速度要比转子马达大得多。此外,在性能更优异的同时,线性马达在振动时的噪音也明显小于转子马达,可以控制在 40db 以内。

反映到具体的使用中,使用线性马达可以获得更加干脆(马达加速度大)、跟手(响应时间短)、安静(马达噪音小)的振动体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以通过线性马达为手机赋予更多、更细腻的振动效果。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为了获得更好的触觉反馈,和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一样,魅族 15 系列的 mEngine 选用的自然是线性谐振马达,不过这还不算完。

线性马达在 Android 手机中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大多数中高端 Android 机(比如三星 Galaxy S9、一加 5T)、甚至是部分千元机(比如魅蓝 S6)都已经用上了线性马达,不过目前 Android 手机上用的线性马达大都是 Z 轴振动的,体验明显优于转子马达,但和 Taptic Engine 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魅族 15 系列采用的是和 iPhone 类似的 XY 轴线性马达,它的体积上明显比 Z 轴马达更大,性能也要优秀不少。事实上,魅族表示,mEngine 采用的 XY 轴横向线性马达和苹果的 Taptic Engine 是同一家供应商。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从上面这张来自 IT168 的拆解中也可以看出,魅族 15 的 mEngine 的物理体积的确非常可观,和 Taptic Engine 属于同一个级别,比普通的线性马达大很多。

有了好的硬件才是第一步,为了充分发挥魅族 15 系列的这颗横向线性马达的「威力」,还需要在调度上做很多工作。

魅族为 15 系列设计了一套全局式的触感反馈系统,在拍照、打字、移动光标、滑动时间滚轮、调节手电筒亮度等 45 种具体的场景中,可以提供非常清脆、跟手的触觉反馈体验。

此外,配合具备压感功能的 Home 键,魅族 15 系列还可以在轻按、重按 Home 键时,模拟出不同的按压实体按键的触感(像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 的 Home 键那样),在 Home 键本身无法按压的情况下还原「原汁原味」的 mBack 体验。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横向对比的话,魅族 mEngine 的振动体验明显优于所有同时期的 Android 手机,已经非常接近 iPhone 8/8 Plus/X 上用的最新一代 Taptic Engine。

要说差距的话,由于魅族 15、15 Plus 的屏幕没有压感,所以无法像 iPhone 那样将触觉反馈和多级压感屏幕配合实现 3D Touch 效果。当然了,对于一款安卓机来说,屏幕压感也基本没什么实际意义。

安卓手机第一次有了媲美 iPhone 的触觉反馈体验

从纸面上看,mEngine 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吃力不讨好」的功能,它占用了手机内部空间,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并且还不容易在宣传中展现。不过另一方面,这恰恰体现了魅族在设计 15 系列时难能可贵的坚持。

魅族并没有像其他厂商选择更加「合理」的触觉反馈方案,而是以这种看似「吃力不讨好」的方式,为手机赋予了安卓阵营最好、接近同时期 iPhone 的振动体验。这种体验不容易通过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来呈现,但却是每一个魅族 15 的用户都能真正切切感受到的。

对于魅族 15 系列来说,mEngine 是一个有点「隐性」但又很实在的加分项。对于安卓阵营来说,希望 mEngine 只是一个开始,优秀的触觉反馈理应成为更多安卓手机的标配。

 

本文出自

「极客之选」

看到下面的二维码了吗?这就是

让你制霸朋友圈的秘笈,赶快扫码关注吧!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