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日记 | 校庆献礼:为您,千千万万遍
编者按
校庆日倒计时已是三天,整个校园都在为这场庆典的来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记者来到了各个筹备工作的现场进行探班,带大家预览这份盛大的献礼。
添彩
校园里很多日日得见、扎根于脑海的地方随着校庆的接近似乎都被涂抹上了新的色彩。
校园东区的教学楼群新添“吕志和”楼,仍采用现代线条感和自然造景手法相结合的形式,与周围景物形成呼应;
吕志和楼
二教、三教、四教区域的下沉广场以木质地板、木架、石材走廊和台阶、玻璃雨棚为主要框架,点缀以参差有致的绿植和花架,待开放后不知会存留下多少浪漫记忆;
下沉广场
图书馆本尚未完工,但为了还原校友们的记忆,特意拆除了正门的围挡,也终于让园子里的新人们一睹图书馆正门的真容;
图书馆前
珍藏着北大历史的校史馆此次维修选用传统工艺烧制而成的琉璃瓦铺设屋顶,室内也新增了除湿设备、智能照明系统、数码点播系统等设施,提高了展馆的安全性和智能性;
此外,校景亭上的十二幅燕园校景和勺海长亭及长廊的彩画都通过传统工艺原样恢复,花神庙塌陷瓦顶揭瓦换新、钟亭彩画除尘、静园五院大门挑檐刷漆及校园西门添钉等,景观绚然但不失典雅古韵,在一片明媚焕然之中让校友们沉淀的记忆再次鲜活。
校景亭
勺海长廊
除了大型基建,校园环境在边角处的增彩也让人眼前一亮,校庆期间在未名湖畔、静园、百周年纪念讲堂、图书馆、一教、西门六地放置六个不同的校庆主题合照牌,以装点校庆氛围,为校友和对燕园的依恋搭设起现实的桥梁。沿途挂上了书写着“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校庆道旗。
校庆主题合照牌之一
校庆主题合照牌之一
校庆道旗
校园内各处散布的路牌也进行了换新,新者较旧者做了很大改善,内容上对楼名、卫生间、餐厅、医院等等都做了完善,以便利校友们的校园出行;形式上,排版、图文都清晰了许多,灰色调更深以与浅灰色的建筑形成层次感。
路牌之一
校园内还专门设校友接待总站,为校友们赠予校庆服务温馨提示折页,办理临时校友卡、临时餐卡,提供咨询、医疗及安保等服务,让校友们沉浸在回家的暖意和温情之中。
校友总接待站
校庆纪念临时餐卡软卡版办理现场
但相比于营造校庆氛围的种种校园环境设施,最为百廿校庆添彩的莫过于燕园里俯拾皆是的北大人对母校的精神追索和炽烈红心!
忘我
在此次校庆志愿者招募中,共有三千六百多人报名,但由于只有两千余岗位需求,招募人员们采用了由所有报名学生组成志愿者库并通过二次招募根据具体活动需求在库中选拔人选的方式,将这些志愿者分配到各个校庆所需的服务岗位上,包括校庆纪念大会、校园引导服务、“双一流”论坛、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校友信息宣传工作助理、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发展与公益论坛、全球金融论坛等等从前线活动到后台筹备大大小小二十余种岗位。
校园内还会在标志性地点分散设置22个志愿者服务站,配备校庆服务温馨提示折页以及饮用水,由一到三个志愿者为校友们提供信息咨询、路线引导、后勤服务、宣传展示等综合服务。
校庆志愿者服务站
志愿者们的热情绝不仅表现在踊跃报名上,很多同学牺牲期中季甚至毕业季以及假期休闲娱乐的宝贵时间参加校庆志愿活动,有同学在半夜时向招募负责人员打电话询问录取情况,志愿者培训虽然会占用不少时间,但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加。
4月27日的校庆志愿者动员大会虽然是志愿者们第一次集体亮相,但此前各个部分的培训工作很早就开始进行了,既有校庆整体活动概述、礼仪培训,又有具体岗位能力培训、现场踩点熟悉工作环境、志愿者团队建设活动等,志愿者“小燕子”们互相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校庆志愿者
规模极大、结构极复杂的校庆志愿服务工作无疑给志愿者和组织人员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类似于会场活动实际出席人员与计划不匹配、因为时间有限等客观原因培训组长和组员之间的沟通不甚充足等问题不是个例,但比起志愿者们的收获,这些困难不足为道。
校庆志愿服务
“这种整十年的校庆我本科四年要遇到真的很难,何况这次是120周年,”2015级的德德玛将在5月4日的纪念大会上负责引导校友入场的工作,“这是我能重新认识和了解母校的一次机会。”志愿者动员大会上发言的志愿者代表刘晨曾参加过G20、里约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世界级高规格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对她来说,校庆志愿的工作多了一份归属感。
或许此次为校庆志愿服务的“小燕子”们所做的只是最简单琐碎的衔枝守巢的工作,但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点滴为校庆的燕园组成了坚实可靠的后备力量,正如刘晨所说:“志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传承北大精神的方式,让我们的青春充实而有光芒,鲜活而有力量,成为她百廿风华之时,最有朝气的当代北大人。”
校庆志愿服务
如常
“来,老师们!别站着了,过来坐着等吧!” 无论师生,学一食堂的孙经理都总习惯称呼为“老师”,他领着不到10点就排在江南大学菜品售卖口的数十米长队就坐,而后与值班经理一起依次为排队的同学们发放排号票。孙经理全程都在跟进队伍,时不时吆喝一嗓子提醒没有拿到票的同学不用排队了。
东坡肉
这是高校美食节的第三天。而在大师美食节第一天的夜晚12点,学一食堂全体员工还在准备第二天要售卖的水饺,第二天也将晚餐供应时间延长至七点,为了不让排队的同学期待落空。
“我们好几个员工都累病了!”孙经理说。
金银卷
在美食节之前,各个食堂已经在室内装饰、环境卫生、菜品更新、员工培训、临时餐卡办理等等方面为校庆做了全面的准备,在校庆期间,学一、学五、松林、最美时光四个食堂全天营业,其他所有食堂都延长了供餐时间。
“我们还会推出一些专门为校庆准备的老菜式和套餐,包括干烧肉、肉片烧茄子、红烧豆腐等等,”孙经理介绍道,“算是给老校友们一个惊喜吧。”
校庆版蛋糕
但作为校园餐饮服务单位,忙碌并非校庆期间的特殊状态。在平常,学一食堂的员工们早班要从早晨4点开始,由于学一食堂开放了夜宵,上晚班的员工要在晚上10点半才能下工休息。而食堂改善工作的推进也是日常,面包房的增设、非正餐临时窗口的设置、座椅的休闲化改善等等,让学一食堂越来越成为师生们广泛好评的食堂之一。
炒面线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口味和需求,孙经理经常会根据同学们线上线下的反馈改善工作。去年五一期间,学一食堂推出的什锦蒸菜就是采纳了一位河南同学的建议,“后来那个同学还专门来找我说这个菜跟他奶奶做的味道一样”。
但提及员工问题,孙经理有些犯难,员工们平均年龄偏大和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局限,“有个别员工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针对此,食堂对员工的培训非常看重,大大小小的例会和培训每天、每周都会进行。“我们确实达不到外面酒店那种服务,但我们始终都在努力达到‘低消费、高标准’的服务目标。”孙经理语含歉意但不乏坚定。
从学一食堂我们已经能够窥见学校餐饮中心在服务师生上所付出的努力,燕南食堂鲁菜窗口的打菜小哥,每次有人经过时都会微笑说道“您好,想吃什么”,无论路人是否会在此驻足;树洞上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分享到,农园沙县小吃窗口的阿姨已经熟悉了自己不喜香菜的口味,水果供应处的阿姨会对他关切着说“才吃一碗馄饨啊?阿姨给你挑个大点的苹果吧”……诸此种种,在我们的心上投射下点点暖光。
与食堂不同,博雅塔的光芒是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作为探班记者,有幸进入塔内参观。
塔内楼梯
进入博雅塔拾阶而上,灰尘有些辛辣,抬头望望绵延生长的回折楼梯,有些微眩晕感。行至第七层,带领我们的总务部黄老师忽地停住了,感叹道:“前人的设计还是很精妙的,”他指了指墙壁上错落有致的梯形小窗,“窗户会分开排布,让各个方向的风都能够进来。”黄老师不止一次感叹近百年前的工艺竟能够如此成熟精巧 ,将实用性和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性完美结合,“确实对当代有很多启发”。到了顶层,我们都有些微喘,由此可以想象在塔外进行2750盏灯的装换和维修何等不易。
塔顶内景
“你知道吗,其实大家口耳相传的信息都是有误的。根据我们的测量,博雅塔可能并非是准确的37米;而且博雅塔在外面看是13层,在里面实际上只有9层。”黄老师的眉毛扬了扬,我们则是面面相觑,仅仅为绚烂灯光惊叹的我们哪里知道这些呢?
灯光亮起的博雅塔
大概在20年前,博雅塔第一次亮灯。那时候,灯还是落后的白炽灯,陡立的楼梯两边只有单薄的两根扶手,顶层上通向天窗的梯子是脆弱的木质,人站上去摇摇晃晃的。
而今天,灯已经换成了环保的节能灯,楼梯两边加上了围栏,梯子铸成了牢固的金属,电路以层为单位控制,塔外也设置了避雷设施,施工环境比以往安全了很多。“墙也会经常重刷吗?”“当然不!我们只会在尽可能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我又回头看了一眼墙体,纵横交错的裂隙和点点印记像是能够让人不自觉俯首聆听的天书。
塔顶层窗外视角的未名湖全景
提及为校庆所做的准备,黄老师笑笑,他坦言:“其实即使不是校庆,我们也会亮灯,只是校庆期间的亮灯,在同学们看来可能意义更重大一些。”博雅塔,以及南门、西门等地在很多节假日都会亮灯,而且总务部也会根据情况不定期地对这些灯具进行维护和更新。“这就像当你们某个同学宿舍的灯坏了,我们后勤部工作人员会像修塔上的灯一样及时地修学生宿舍的灯,对于我们来说,本质相同,都是为了师生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北大西门
北大南门
参观完毕,黄老师调笑道:“没来过的时候充满了无限想象,看了之后会觉得比较low吧。” 但是关于博雅塔,我们能够看到的太少了,散落在塔内不及一人宽的台阶上都绰绰有余,而看不见的,从前使用过的两个合高十几米的蓄水池都盛装不下。
校庆像一束每年都会在回归线上慷慨泼洒的直射阳光,在这时碎叶闪烁摇晃的树木格外悦目、荫凉格外舒爽,我们不禁惊喜;但大多数时候这束光并不来临,我们似乎会习惯于头顶的青绿和脚下的阴影,但树木仍在安静而倾力地伸展拥抱,一切如常。
寻真
距离北大百廿校庆特展《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考研成果展》开展只有两天左右的时间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下简称赛克勒博物馆)布展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摆放展品、粘贴说明牌、更换展板、调整灯光设施等等工作同时进行,工人、老师、学生同时参与,馆内尘土飞扬,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施工工具和墙屑废纸,载物小车拖拽着小孩子耍脾气一样令人烦躁的声音从身边匆忙经过,电钻、砸墙的声音此起彼伏,没有人停下脚步和手里的活儿。
布展现场
这幅情景让人很难把眼前的施工现场跟两天后开展仪式上那个井井有条、光影错落又弥漫着跨越千年的历史厚重风尘的文化场所联系起来。
事实上,赛克勒博物馆从三月底就开始闭馆筹备这次的展览,初期的规划设计甚至要追溯至去年。但时间依然略显仓促,其中从其他博物馆请调展品就是一个最为基本但非常复杂的环节,藏于故宫博物院、曾由宿白先生主持发掘的白沙宋墓中的白沙一号宋墓砖第123箱就在开展前一天的中午才运送至赛克勒博物馆,而包括金牛山人化石、鸮面、刻辞卜甲、晋侯鸟尊、白地黑花缠枝芍药纹梅瓶等在内的其他代表展品也是与山西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磁州窑博物馆等多个单位合作才得以展出的。
对于精益求精地呈现出一次趋近于完美的展览,用仓促形容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绝非夸大。
刻辞卜甲
晋侯鸟尊
“这个展览是有魂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对这次展览这样定位,在他看来,文物展览并不只是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不能一大堆好东西堆在那里,不知道要说什么。”顾名思义,这次展览首先要诉说的是北大考古学教学与科研的累累硕果。在救国图存的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北大考古“得风气之先”,在关于中国人起源的激烈论战中背负着复原中国古代历史的使命诞生。作为北大早期建立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跟北大共同沉浮于历史长河,日渐厚实起来的手掌承托着北大奔至最上游。
在北大百年华诞之际,北大考古以此展为献礼,展现北大考古也是整个北大在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和为中国传统文化夯基固本中做出的举足轻重的贡献。
展厅一角
在云集的珍贵文物中,一些展品十分特殊,一个专门辟出的长展柜展出了北大考古专业师生们部分学术著作和文章,还有现在早已淘汰的碳十四年代测定仪器,同时在完全可以外包给高效可靠的公司布展的情况下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很多几乎零经验的学生参与布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一学生徐僖婧这次是第一次参与布展,虽然只是做贴说明牌的简单工作,但她表示:“我觉得还蛮激动的,因为可以亲自把博物馆那种神秘的柜子打开,和文物这么亲密地接触,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经历。”
凡此种种实际上体现的是北大考古从未偏离过的本心,即不断推动包括教学和科研在内的考古学科建设的发展,这也能视为北大考古“守正”之所在了。
展览宣传海报
李大钊先生曾说:“只有学术上的成就才称得起‘北大万万岁’的欢呼。”诚然,对于一所大学来说,不论是20年还是120年,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始终是其灵魂所在和所“寻”之“真”。
正如考古文博学院一般,北大所有学人为百廿校庆最好的献礼当属一份秉持“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原则的一流的学术研究成绩单,并坚定信念、继往开来,坚守最为纯粹的学术宗旨、追求更加高远的学术目标,正如胡适先生在出任北大校长时的开学典礼上所言:“希望大家把学堂当作学堂,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使先生学生在学术思想人格上作最大努力。”
120个春秋,43830个日夜,1051920个时刻。
如果时间有形,那么它们一定是这座园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一声一色,但我们所了解的和所能做的,远不能填平这些时间颗粒上存留的一条条旧伤痕,也远不能攀上它们营建而成的一座座奇迹的高塔。
但我们还能添彩、能忘我、能如常、能寻真,千千万万遍。并且不止这些、不止这些。我们还将会有无数个百廿,我们还能够亲手将千万个颗粒雕刻成钻石镶嵌在这个园子里,在不夜的湖边、塔下和自由之风中千万遍呼喊她名字:北大!
记者:信鑫
文字:李佳瑞
摄影:湖塔子、张越扬、芮昌昌、王宇
编辑:木头
责编:园中葵
- 奇怪君翻车日记第72期:刺激战场菜鸡互啄,打完2个弹夹还没人倒
- 新华社记者驻村挂职日记之五:一位贫困户的“纸短情长”
- 高考的那些事
- 二丁目的健身日记 篇一:打造钢铁般的背部肌肉,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 狂人日记:0611上证成交量创近4个月新低!
- 最新!浦东和睦家明天开诊,小布带你探班高端医疗→
- 阿哲基金定投日记20:定投的越久,后期收益浮动就越来越稳定
- 年轻女子被母亲“圈养”,留下死亡日记,母亲含泪不敢靠近
- 奇怪君翻车日记第66期:刺激战场中把队友炸倒,那样他就不能抢盒
- 【足彩日记】友谊赛继续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