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大国走向强国——北影节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从电影大国走向强国——北影节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中国电影受众调研报告》发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17日举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多位电影业内人士及电影院校专家齐聚一堂,讨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专家建议,可通过完善制片人制度、提高类型化电影制作水平等方式使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创作活力持续增强,电影市场生机盎然。2017年全年票房规模达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其中,《战狼2》以56.8亿元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国内票房纪录;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继续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大年初一单日票房12.61亿元,创世界单日票房新纪录;第一季度单季票房破200亿元,刷新了世界电影史上单季度国家电影市场的纪录。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司若在17日举行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电影产业要抓住契机,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首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增速在一段时间之内还会继续保持,这对我们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影视产业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备,具有影视精品生产和产能输出的基础条件。第三,在影视人才的培养方面,经过了多年发展也有了很好的储备。第四,从去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国电影促进法》,如何让《促进法》更好的落地,就会给我们的产业发展带来一个提升的契机。”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 俞剑红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电影市场失序状态仍然存在;电影质量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建议,可通过建立完善的制片人制度,提高电影制作质量。“简单的讲就是制片人中心制,它真正对一个项目的研发,从策划运作开始,进行全产业链的设计,包括后产品开发以及相关的电影发行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现在每一个公司在运作电影的时候,真正的制片人中心这样的务实和理念都不够,特别是有专业水准的、对项目有评估或者是专业洞察力,能够掌握行业创作资源的制片人还欠缺。”





嘉宾热烈讨论





当天,在论坛上,CC-Smart新传智库发布了《中国电影受众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看电影的观众平均年龄为24.9岁,90后的学生为最大观影群体;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观众占62%,男性观众占38%;其中,男性更关注动作、战争类型的电影;而女性更喜欢看喜剧、爱情电影和动画片。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强调,提高类型化电影制作水平可进一步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我们的商业类型片要完善,要有中国特色的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魔幻片、科幻片和功夫片,真正是要靠这些类型化或者是混合类型的影片,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现在要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很多的片子票房的天花板在不断被突破,从十个亿到近六十个亿。”





中国电影产业数字化程度正不断加深。目前,中国80%以上电影票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此外,在电影技术、未来影像、高精尖虚拟现实制作、国际合作和创新技术等方面,中国电影都快速跟跑世界。蓝海彤翔集团是一家专门提供电影技术支持服务的公司,该公司董事长鲁永泉表示,中国电影目前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常面临电影超期、超预算等实际难题。鉴于此,他提出,电影制作必须要注意四个问题。“在过去这几年,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围绕这四个问题,通过技术的手段去解决:第一个问题是以项目为中心,如何围绕着项目去配置资源。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的管控。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对资金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第四个问题是质量的监管。因为电影的内容是非标的,所以在整个电影的生产过程中一定是实时交互的过程、不断确认的过程。我这些年服务过的项目是比较多的,很多的电影制作的过程,说实话,你跟他谈信息化、工业化都比较困难,没有这个意识。”





论坛会场





业内人士同时提出,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分依赖票房,票房收入在影视行业收入中的占比达80%以上,而成熟电影市场这一数字仅为30%,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占比更大。因此,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其开发潜力巨大。





据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主办,CC-Smart新传智库承办,紫金文创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