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与养成:从李宇春到蔡徐坤的粉丝进化简史
特别声明:《仰望与养成:从李宇春到蔡徐坤的粉丝进化简史》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商学院
剥洋葱
读书会
访谈
视角
正在看韩剧《迷雾》的姜姜,觉得后半段有些烂尾,于是打开弹幕,想看看有没有和她有一样想法的人。
而屏幕中出现的弹幕,却只有不断重复的三个字——蔡徐坤。这让姜姜产生了一种被时代淘汰的恍惚——蔡徐坤?什么梗?
姜姜查了下。蔡徐坤,来自一档名叫《偶像练习生》的偶像养成节目,他是100名练习生之一,也是目前粉丝基础最大的练习生。
这些刷屏弹幕,大概就是来自蔡徐坤的粉丝团“ikun家族”。他们可能在为蔡徐坤拉票吧。
拉票,投票!一下子,让姜姜产生了可以指点江山的错觉。
2005年,即将升高二的姜姜,差不多花了大半个暑假,干了一件她觉得必须要做的事——发动身边所有能发动的亲朋好友,用他们的手机,为电视中素未谋面的短发女孩——李宇春,投票!
结果揭晓,李宇春最终以3528308票压倒性的优势,夺得第二届《超级女声》总冠军。回想起来,那一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13年过去了,还历历在目。
同样也是2005年,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即将要上高中的资深日宅——诚君,粉上了日本刚成立的养成系女团AKB48。
这一年,好像种下了两颗种子:一颗叫“偶像选秀”,在湖南落地生根;另一颗叫“养成经济”,从日本漂洋过来到国内。
在那个隔“圈”如隔次元的年代,姜姜和诚君不知道,13年后的某一天,他俩所在的圈子,因为一档名叫《偶像练习生》节目,打破了“次元壁”,在大众视野中产生了交集。
这两颗种子,萌发了一部浩浩荡荡13年的“中国粉丝进化史”,同时,也牵扯并记录了,在这两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过程中,不断演变的特殊土壤。
作者
丨姚赟
来源
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这场低门槛的素人选秀,选了13年
今年,是姜姜成为“玉米”的第13年。
13年间,她的“真?理智粉”佛系追星态度,逐渐清晰明朗:不抱团、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这种方式,维护着她偶像的形象。
当然,也包括每年雷打不动的现场演唱会,还有日常的投票、买正版专辑、购买代言产品等等。粗略来,一年的花费大概在3W左右。
在外人看来,这是她作为一个资深“玉米”的自我修养,但,姜姜并不认为她是一个典型的“玉米”。同时,李宇春的粉丝们也一直觉得,和当红流量小生的粉丝们比起来,他们算是“非典型”的饭圈。
13年间,这些素人海选选秀节目也好,或是红极一时的偶像明星们也好,他们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看多了。
眼见着他们起高楼,眼见他们宴宾客,更眼见他们的楼塌了。
2005年,湖南台《超级女声》火爆大江南北后,上至央视下到各地方台,都相继推出了大量的同质选秀节目,如湖南卫视后续推出的《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
这些对姜姜来说,还是有印象又叫得出名的,记不住、叫不上名的更多了。
2005年至2011年,这类素人海选选秀节目喷涌而出。有数据统计,在这6年期间,各家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超过200档大同小异的节目。
同时,通过这200档以上的节目,除了个别能让人记住的名字外,更多产出了众多“速生速死”的偶像,甚至有媒体将这类现象总结概括为“粉丝3月现象”,大意是粉丝维持热度只有3个月。
而这期间“通用”的核心赛制和看点,可以总结为:素人海选+唱歌跳舞类才艺表演+由导师主导的淘汰制+电视台制作播放。
再美味的食物,吃多了总会腻——看了6年核心赛制雷同的素人选秀节目后,观众审美疲劳,也在所难免。
所以,当《中国好声音》送到观众面前时,这档加入了专业性筛选、话题导师、素人选秀等元素的导师对抗制节目,让大家觉得新鲜、有趣。从赛制的革新上来说,选手和导师的关系也变为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回忆起来,当年,转身——说“I want you!”,这套标准动作出现在不少公司的年会节目中。
根据CSM44城市网收视情况显示,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收视率最高达6.101%,收视份额最高达29.47%。
高收视率,在收益上来说,则代表着高广告招生费用。随着收视率和话题性的不断增加,据媒体报道,《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广告招商冠名费达2.5亿元,第四季不仅拿下3亿冠名费,决赛夜的一条广告更是直接拍出3000万高价。
就像是“轮回”一样,在高收益的驱使下,大批同质节目又开始被批量制作。
2012年到2017年,《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最美和声》和《中国好歌曲》等等,这一路下来,姜姜像个看透尘俗的隐士一般,冷眼看着“历史的更替迭代”。
从《中国好声音》改名为《中国新歌声》,尽管明星导师比第一届的看点更多了,但这也救不了收视率。总决赛当晚收视率为2.201%,同比去年第一季下滑44%,全季2.213%的平均收视率更是创该系列历史新低。
这也成为“导师制选秀节目”的滑铁卢。
这个节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大批网剧、网综,也开始被不断贴上“良心”的标签,比如,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这批由如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平台制作并播放的选秀节目,在综艺界,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位置。2017年,爱奇艺推出了《中国有嘻哈》,累计播放量高达30.6亿;腾讯视频推出的《明日之子》累计播放量高达42.4亿。
时代再变,但对自家偶像,姜姜还是一直都很有信心。
毕竟13年了,她家“春春”依旧常青。更重要的是,歌曲、电影等各类作品不断推出后,“春春”不再是偶像,她的身份是歌手、创作人、演员,甚至是导演。
走出日宅小圈的“偶像养成”
多年后,有人观察并惊讶总结了当年的第一颗这种子——
2005年《超级女声》决赛,让观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赛制,不就是中国偶像养成节目模式的萌芽么!
而另一颗种子——2005年,AKB48开始酝酿募集。作为日本实力最强的女子偶像团正式成立。最初就确立了“能见到的偶像”的定位,于是招募到的女生都是长相中等偏上,也没有经过唱歌跳舞等专业技能培训,气质都偏邻家女孩型。
这样的设定,就让偶像从原先的“完美”神化设定,转为“人”设:追星,不再只是对高高在上的偶像的崇拜,还可以陪伴一个女生逐渐成长外,还能全程参与她的改变。
全程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便是“养成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
“入坑”13年的诚君,也是被这点不自觉吸引了。
目前,已经“三十代”的诚君,在对待偶像这件事上却很“精进”。比如在买CD的事上,不断重复买同一张CD也只是表象动作,并不是他的目的——为了握手会的入场券、为了他支持的偶像冲榜。
如果他的同事在演唱会现场看到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工作中看起来板正靠谱,又没有娱乐细胞的负责人,在跳这个以动作夸著称的Wota舞时,竟然可以这么投入和享受,全然忘了自己在单位的人设!
“养成经济”这个舶来品,在日本最早形成规模。国内最典型的“养成系偶像”TFboys和SNH48,他们的运作模式模仿的就是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
杰尼斯一般招收10到14岁的男孩利用业余时间进社培训,声乐、乐器、舞蹈、主持、演技多方面培训,发现潜质好的苗子,培训几年后,会打包成一个组合正式出道。
木村拓哉所在的SMAP组合和小虎队,都算是“养成模式”。
而国内,在其他泛娱乐领域也已经进行了多次试水,同时反响良好,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TFboys。
TFboys由王俊凯、王源和易烊千玺三人组成,2013年8月6日正式出道。出道时,老幺易烊千玺年仅13岁,队长王俊凯也才14岁。在2015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18岁的王俊凯和17岁的王源、易烊千玺榜上有名。
除了偶像经济外,围绕TFboys的另一个常规性话题便是他们的粉丝模式。吴晓波曾观察分析,TFboys的粉丝分工明确,负责跟帖、沟通、氛围营造、各地粉丝群关系维护,之后逆向引爆大众传媒。
截止目前来看,国内的“养成经济”,除了TFboys这类偶像养成外,其他泛娱乐、ACG领域也都在不断试水。比如游戏领域中的《奇迹暖暖》《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这类的养成游戏。养成节目中的如《国民美少女》《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明星的诞生》等等。
而“养成”一词,也从国内的“小圈子”中,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ikun家族们的崛起:Z世代背景下的特殊土壤
来自日本的“养成”,加上来自韩国的“练习生制度”,这两者的结合大概就是《偶像练习生》 卖点之一。
从《偶像练习生》的第一期开始,以“全民制作人代表”身份出镜的张艺兴,一直在强调“屏幕前的你,作为全民制作人,将决定这100名练习生的去留。”
对,这里赛制观众能起到的作用是“决定”,而不是“影响”。
这样的赛制下,让ikun家族成员的责任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与2005年8月的姜姜们相比,更强烈、更直接——他们将蔡徐坤从100名候选人中送上榜首,以强势C位的身份出道成功。
《偶像练习生》不是国内第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但,这是国内同类节目中第一档产生现象级意义的。
自《偶像练习生》开播以来长期以满分占据微博网综榜第一名,几乎每期的播放量都在2亿左右,节目相关的微博短视频播放已达124亿,相关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25亿。
粉丝贡献的除了话题和流量外,还有大量的真金白银。据明星资本论统计,3月中进入决赛以来,仅是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偶像练习生》前20名的练习生粉丝就集资了超过1300万,如果算上隐藏金额和散粉自发参与的投票活动、同款购买,保守估计粉丝将贡献出了2000万。
当然,一档“现象级”的爆款节目产生,除了需要节目本身内容的质量、看点和话题作为基础外,还需要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土壤,比如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是粉丝心理需求等等。
2017年,《中国有嘻哈》也火了,与《偶像练习生》一样拥有流量、颜值、话题等,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转折点就在“价值观”上。
一直向观众输出“社会哥”形象的《中国有嘻哈》,一纸禁令下来,也开始不断强调,今后会说出正能量!而《偶像练习生》在价值观上,就和“越努力越幸运”这句Slogan强调的一致,是个积极向上、拥有梦想的三好少年。
据爱奇艺指数显示,《偶像练习生》的观众群体中,95后观众占比达到73%,成为绝对的收视主力。这类观众群体,便是媒体中常提到的“Z世代”。而如今在“偶像养成”中的中流砥柱,也已经不是“千禧一代”的姜姜们。
聚焦到“Z世代”的消费观后,会发现,他们非常愿意为虚拟的东西花钱,比如购买数字专辑、直播打赏、内容付费、偶像应援等。
内容付费、偶像应援、直播打赏,这些看起来不像是同一类人群画像,但这些有一个共通点——喜欢经济——为什么花钱,不为品牌、不为便捷、不为性价比,就是因为自己喜欢。
这也是 “练习生”们,能让各自粉丝费时费力费钱,只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出道梦想的原因之一。
这在那些不追星的“老阿姨们”看来,更是不理解:费时费力费钱,也依旧看不到、摸不到,究竟在图什么?
用“玉米”姜姜的话来解释就是,“开心,就是高兴,享受!”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粉丝间相通的。
这类需求的不断变化,让偶像的设定从“星”到“人”,从仰望到养成,参与感强了,沟通互动更多了,距离也更近了。粉丝们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各自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这种快乐与满足的背后,可能仅仅是填补了现实生活中某个不能实现的“缺口”,比如现实中期而不得梦幻爱情的姑娘,想要挥洒青春热血却时代已过的小伙,又或者只是需要温暖陪伴的人。
或许是市场、资本们看到了这个缺口,于是奉上了这一场场的狂欢盛宴:为期待一场梦幻爱情的,送上韩剧、高颜值鲜肉;为想要在球场奔跑,挥洒汗水和青春的,送上了乔丹、科比、巴萨、皇马;为孤而不独、需要陪伴的,送上了养成。
注:本文为盒饭财经原创,转载请加微信:iduoshao,侵权必究!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何打造有“趣”的IP?
《兴趣变现》读书会本周五开讲,报名请扫描下方?
盒饭财经,约会最好的商业思想?
点击下方
关键字
,看往期热文
柳传志与孙宏斌
丨
孙宏斌
丨王健林丨董明珠丨 王石丨李彦宏丨
徐和谊
丨
陈九霖·上丨陈九霖·中丨陈九霖·下丨宗庆后
丨陆正耀丨杨浩涌丨陈春花丨陈年丨
贾跃亭反思丨刘晓光丨
李彦宏2016
丨陈向东丨张瑞敏丨马云与澳洲丨
宋志平·上
丨宋志
平
·下丨朱民丨姚劲波丨周云杰丨谭希松·上丨谭希松·下丨王胜江·上丨王胜江·下
版权声明:
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及作者,侵权必究。- 好身体养成第一步:吃对食物!专家推荐7大饮食法则
- 浅谈萌系塔防《大头三国》中的养成体系
- 结婚后,男人不再珍惜你,从你养成这四个坏习惯开始
- 仰望许昌:地价王中王,房价涨又涨
- 六小龄童,李宇春领衔那些年被造谣死亡的明星,明明活的好好的
- 训练模式养成计划 派克十大连招技巧
- 她是世界上最称的上贤妻良母的人,丈夫是总统又把女儿培养成总统
- 今日手游:异种植物养成录
- 泰国人妖到底是如何养成的放荡的生活背后,充满不为人知的心酸
- 别把孩子养成“熊孩子”,值得家长深思,爸妈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