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石漠化村:“小康村”争做“样板村”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武陵山区石漠化村:“小康村”争做“样板村”》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杨云摄
中新网贵州思南4月11日电 题:武陵山区石漠化村:“老典型”站上“新赛道”“小康村”争做“样板村”
作者 杨云 罗兴
乌江环抱,阡陌相连,农舍整洁,村道葱郁,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给人一种武陵山桃源的感觉。
享受全国文明村殊荣的青杠坝村,曾以全国劳模冷朝刚的“冷朝刚治村模式”闻名:掌握政策实践农村、志智双扶培训农民、民主决策分类推进、整村设计个别指导、人才为核法治强村、适时创新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如今在贵州许多地方得以推广。
记者来到青杠坝村,发现这个“老典型”站上了乡村振兴的“新赛道”。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基层党建的‘老典型’,奋力升级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青杠坝村耕地面积不足千亩,辖六个村民组,千余人,典型的喀斯特山村,荒山荒坡面积大,土壤贫瘠。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就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青杠坝村党支部采取“水路不通走旱路”办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创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经济作物从不足50亩发展到1700亩(其中向外村租种1000亩),总值达到320万元。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杨云 摄
结合村里遍地石旮旯和喀斯特地貌造成工程性缺水的实际,全村推进山上建生态果园、山腰建农家乐园、山下建蔬菜田园的“三园”发展模式,建成以大蒜、辣椒、西瓜等产业为主的种植园区,形成花卉苗圃基地、种植园区、蛋鸡养殖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乡村旅游园区即“一基地四园区”产业发展格局。
“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就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冷朝刚更看重的,是“产业”对三产的辐射能力。这些年,青杠坝村努力改变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多年前村集体就通过土地流转,将农田集中起来发展现代农业。
青杠坝村村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
小河有水大河满。充分整合和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8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以上,成为思南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村集体富起来了,“兜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青杠坝村落实村民医疗报销、危房补助、关爱贫困户等多项惠民举措更加有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农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多年来,青杠坝村的村干部走家串户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得益于此,村级党组织在村民中很有号召力。
“依法治村事事成,以诚待人人人敬。”冷朝刚告诉记者,“法治兴,人才聚。”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好不好,村干部和村民能否齐心协力是关键。“把舞台留给想干事的人。”村主任赵晓虎说,把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深入推行村民自治,以民主集聚发展正能量,以法治破发展难题,以德治激发干群精气神。
目前,青杠坝村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35人、种养大户17人。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青杠坝村通过落实村规民约保障村庄生态环境。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推进村民自治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冷朝刚告诉记者,最关键的是在干部群众中培育和践行吃苦耐劳、文明诚信、包容开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兴村精神”,念好“富、学、乐、美、治”五字经,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振兴发展之路。(完)
- 两岸媒体走进太行山区
- 北京西部北部山区午后阵雨 外出需注意带伞
- “愿为广东山区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泉山区火花街道:服务核心区 争当排头兵
- 房山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 合肥市蜀山区纪委副书记姜发葆接受审查调查
- 公车私用送亲属去火车站 洪山区社区党总支委员受处分
- 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副主席刘胜国接受审查调查
- 上海首个12309检察服务中心在宝山区检察院揭牌成立
- 北京7月受理环保投诉3037件 房山区环保诉求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