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本文《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人》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2018年1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先让先生撰写的《徐悲鸿》,杨先让先生以研究者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描写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以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为基础,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徐悲鸿在桂林有着特殊的艺术与情感经历。1935~1938年间,是他居住桂林的重要时期。期间,他的个人创作和美术教育实践对桂林、广西乃至全国的艺术发展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为早期桂林文化城的进步事业增添了光彩。
据杨先让先生介绍,桂林对徐悲鸿来说特别重要,桂林阶段是徐悲鸿一些重要艺术活动时期,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艺术活动都是以此为枢纽展开,而且在其个人情感最低谷期在此结识廖静文先生,创作了《广西三杰》《漓江烟雨》《鸡鸣不已》等重要作品。
为纪念徐悲鸿筹建桂林美术学院,我们特别邀请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同霞,徐悲鸿的长孙徐小阳,徐悲鸿研究专家王文娟等名家来桂林,希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这些嘉宾的分享了解一代大师徐悲鸿与桂林这座美丽城市息息相关的佳话,并一步把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理念发扬光大。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读者参与我们的这场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以最终收到邀请短信为准
。
活动内容
(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揭幕仪式
活动时间
2018年4月12日 9:00—9:25
活动地点
桂林市五里店路9号出版大厦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
(二)“徐悲鸿在桂林”名家对谈 ——大师徐悲鸿的桂林印记
活动时间
2018年4月12日 9:30—12:00
活动地点
桂林市五里店路9号
出版大厦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完成报名
活动嘉宾
杨先让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系主任,徐悲鸿主持国立北平艺专后的第一届学生,《徐悲鸿》一书作者。闻立鹏
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之子。
1949年考入中央美院,现为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张同霞
徐小阳
徐悲鸿长孙。徐悲鸿艺术沙龙理事长。
王文娟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延伸阅读
缘 起
本文摘自《徐悲鸿》前言
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在创作、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美术教育方面,均有卓越建树。
我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受到他的教导,后来又在他曾经执掌的中央美术学院执教三十余年。
在这所中国艺术的高等学府中,很多方面能够看到他的影响。教与学、继承与革新都离不开老院长徐悲鸿的精神和主张。
徐悲鸿的学生众多,第一、二代的学生属于我的师长辈,他们中不少人写过研究和纪念徐悲鸿的文章。目前我师长辈的人,有的已陆续离世而去了,现在剩下我们这第三、四代的学生。如我等较年轻者也已至七旬,对徐悲鸿老院长再不写点什么,一切就晚了,何况近些年来心中对老院长不是没有想谈的话题。
徐悲鸿
本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徐悲鸿好像已盖棺定论了,因为他各方面成就显著,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到了80年代初,社会走向开放之时,在新一代青年学生中,泛起一股重新评价徐悲鸿的潮流。蒋碧微写的《我与徐悲鸿》,曾在台湾出版,1985年开始在《中国美术报》上连载。这对青年学生来说,好像找到了一个认识徐悲鸿很新鲜的层面似的。再加上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冲击,青年一代头脑中产生了波动。就拿教学秩序一向平稳的中央美术学院来说,有的教员也茫然无所适从了。原有的一套教不下去,新的一套尚未建立,疑云四起,教与学之间出现了彷徨,出现了一种反思和重新比较的倾向。直至80年代中期,教学开始进入明朗程序,简单说,就是将被动局面转向主动,实施敢于面对西方现代艺术,取其优秀者兼容并包的方针。
上面谈到的教学一度动摇,其中包括否定徐悲鸿的教育和艺术方向。当时海外和国内少数美术理论家、画家,集中指责徐悲鸿在20年代没有从欧洲引进现代派艺术,而是将西方即将“落伍”的写实主义引进到了中国,使中国的美术步伐落后世界潮流半个世纪之久。徐悲鸿成了中国美术事业上的“历史罪人”。
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厚彼薄己的不公平现象,竟少有像样的文章出来从正面回击反驳。
时间是最好的冲刷剂。徐悲鸿的民族气节谁能抹掉?他的功绩谁能代替?他所倡导的美术教育经验,全国美术院校不是照样在执行吗?!
在此期间,
使我最为感动的是廖静文。她单枪匹马不顾一切,为徐悲鸿建纪念馆奔走,同时写出了专著《徐悲鸿一生》并出版
。这是为宣扬徐悲鸿的艺术和艺术主张,所表现出的最有力最坚强的态度。记得艾中信教授曾说过这样的话:“廖静文当年在徐院长去世时,即向文化部提出自己要去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看来那时她就是为了以后写这本书而做了思想准备。太有心了,可佩。”
后来我知道她的儿子徐庆平在法国留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徐悲鸿的艺术。他回国后与母亲一起,为他的父亲徐悲鸿及其艺术能弘扬国内外,默默地、艰难地工作着。
记得1993年在北京,一个晚上,廖静文师母和庆平徒步登六楼忽然来我家,并带来一包鲜荔枝,为了向我要两幅写意花卉,作为出国举办展览期间应酬之用,用她的话说:“只能求悲鸿的学生帮忙了,总不能拿悲鸿的画去送礼呀。”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她的奔波辛苦和处世之无奈。
尤其我又得知她的小女儿芳芳,在美国也走上了宣传她父亲的艺术道路。这真是一幅十分感人的图画:
廖静文和她与徐悲鸿生的一儿一女携手共事,那不止是为了个人和家族,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文艺事业在努力奋斗着。
廖静文与徐悲鸿
我从美术教育阵线上退下来,几年来居住海外。在讲授中国近代和现代美术史时,必然讲到徐悲鸿本人和他的艺术,并且着墨颇多。这一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徐悲鸿像一道门槛,不讲他就不可能迈过去,他确实是一座里程碑,是不可超越的一个存在,影响深远。
身处西方的艺术天地里,你不做比较是不可能的,这种文化艺术上的比较是时时的、处处的,是必然要去做知己知彼的思考。比较思考后,便会感到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它因祸得福的一面。难道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的诸现代流派,必须成为世界定律,要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去遵守吗?这不禁令人怀疑。何况东西方的文化艺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藏。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么多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艺术,其中有共性,但是相差相异是必然的,是可歌颂、值得肯定的,互相学习交流是必要的,可以各走各的路,何必去规整划一呢?
历史上曾出现过你统一我、我统一你的悲剧,而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消灭践踏别国文艺的愚昧现象也存在过。因而更显出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可贵性,以及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调的重要性。
这里不存在民族主义的偏激。持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才会发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多么令人骄傲,因为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世界才得以更加绚丽多彩。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可能身在海外会产生一种空间,可以远距离地对本土文化进行思考。这种思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徐悲鸿之难得、重要。他当年也身处国外学习西方,做深入虎穴的艰苦努力,其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健康发展,这种崇高的精神永远值得尊重。我们中国出一个徐悲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太应该去珍视他。因而又深感对徐悲鸿可写的方面太多太必要,应用实事求是的尺码去评说他、研究他。
虽痛惜自己知识的浅薄,情之所至只好跃跃欲试了。况且徐悲鸿老院长生前亲自教过我,我还得到过他的奖励和爱护。今天提笔写他,某些方面,也是为了纪念。徐悲鸿一生的业绩以及他那多彩的感情世界,都是明明了了毫无遮掩,可释可解。
所有这些,都应该在一个前提下被阐述,那就是徐悲鸿一生的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离开这个前提去单纯谈他某一个生活层面,必然显得毫无意义。
一代宗师徐悲鸿的出现,是时代的赋予。
徐悲鸿是文艺界在近现代中国要奋强、要艰难地与世界争高低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位有骨气的民族斗士。
这就是我要写老院长徐悲鸿的缘起和动机。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完成报名
相关阅读
《徐悲鸿 》
著者:杨先让
广西师大出版社
杨先让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导。在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从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独闯上海滩、北京,留学欧洲八年,回国后献身美术事业,到徐悲鸿的美术创作理念、美术教育思想,丰富而曲折的情感经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与选择……
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034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报名
- 习近平寄语教师金句:要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 琢磨先生:希望每一个好人身边,都守着一个昆山公安
- 从EIA到APIA |《留学》专访亚太创新学院理事长林竹先生
-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的言行给我们以榜样
- 吴奇隆《月嫂先生》颠覆人设
- 94岁裸捐1857万,她是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却从未上热搜,
- 琢磨先生:在股市里赚钱,就如同在婚姻里寻找幸福
- 先生娃后领证、自求入赘 相亲路上你有哪些奇遇?
- 唐山“教科书式老赖”刑满释放了,受害者之子:将继续追偿
- “教科书式老赖”出狱 受害者之子:将继续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