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本文《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人》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2018年1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先让先生撰写的《徐悲鸿》,杨先让先生以研究者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描写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以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为基础,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徐悲鸿在桂林有着特殊的艺术与情感经历。1935~1938年间,是他居住桂林的重要时期。期间,他的个人创作和美术教育实践对桂林、广西乃至全国的艺术发展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为早期桂林文化城的进步事业增添了光彩。


据杨先让先生介绍,桂林对徐悲鸿来说特别重要,桂林阶段是徐悲鸿一些重要艺术活动时期,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艺术活动都是以此为枢纽展开,而且在其个人情感最低谷期在此结识廖静文先生,创作了《广西三杰》《漓江烟雨》《鸡鸣不已》等重要作品。


为纪念徐悲鸿筹建桂林美术学院,我们特别邀请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同霞,徐悲鸿的长孙徐小阳,徐悲鸿研究专家王文娟等名家来桂林,希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这些嘉宾的分享了解一代大师徐悲鸿与桂林这座美丽城市息息相关的佳话,并一步把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理念发扬光大。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读者参与我们的这场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以最终收到邀请短信为准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活动内容


(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揭幕仪式


活动时间

2018年4月12日  9:00—9:25


活动地点

桂林市五里店路9号出版大厦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



(二)“徐悲鸿在桂林”名家对谈

——大师徐悲鸿的桂林印记


活动时间

2018年4月12日  9:30—12:00


活动地点


桂林市五里店路9号

出版大厦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完成报名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活动嘉宾


杨先让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系主任,徐悲鸿主持国立北平艺专后的第一届学生,《徐悲鸿》一书作者。


闻立鹏


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之子。

1949年考入中央美院,现为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张同霞


1959年开始从事美术史研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徐小阳


徐悲鸿长孙。徐悲鸿艺术沙龙理事长。


王文娟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延伸阅读


缘  起

本文摘自《徐悲鸿》前言


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在创作、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美术教育方面,均有卓越建树。


我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受到他的教导,后来又在他曾经执掌的中央美术学院执教三十余年。

在这所中国艺术的高等学府中,很多方面能够看到他的影响。教与学、继承与革新都离不开老院长徐悲鸿的精神和主张。


徐悲鸿的学生众多,第一、二代的学生属于我的师长辈,他们中不少人写过研究和纪念徐悲鸿的文章。目前我师长辈的人,有的已陆续离世而去了,现在剩下我们这第三、四代的学生。如我等较年轻者也已至七旬,对徐悲鸿老院长再不写点什么,一切就晚了,何况近些年来心中对老院长不是没有想谈的话题。


闻一多先生之子,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和学生……齐聚桂林,为了这个

徐悲鸿


本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徐悲鸿好像已盖棺定论了,因为他各方面成就显著,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到了80年代初,社会走向开放之时,在新一代青年学生中,泛起一股重新评价徐悲鸿的潮流。蒋碧微写的《我与徐悲鸿》,曾在台湾出版,1985年开始在《中国美术报》上连载。这对青年学生来说,好像找到了一个认识徐悲鸿很新鲜的层面似的。再加上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冲击,青年一代头脑中产生了波动。就拿教学秩序一向平稳的中央美术学院来说,有的教员也茫然无所适从了。原有的一套教不下去,新的一套尚未建立,疑云四起,教与学之间出现了彷徨,出现了一种反思和重新比较的倾向。直至80年代中期,教学开始进入明朗程序,简单说,就是将被动局面转向主动,实施敢于面对西方现代艺术,取其优秀者兼容并包的方针。


上面谈到的教学一度动摇,其中包括否定徐悲鸿的教育和艺术方向。当时海外和国内少数美术理论家、画家,集中指责徐悲鸿在20年代没有从欧洲引进现代派艺术,而是将西方即将“落伍”的写实主义引进到了中国,使中国的美术步伐落后世界潮流半个世纪之久。徐悲鸿成了中国美术事业上的“历史罪人”。


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厚彼薄己的不公平现象,竟少有像样的文章出来从正面回击反驳。


时间是最好的冲刷剂。徐悲鸿的民族气节谁能抹掉?他的功绩谁能代替?他所倡导的美术教育经验,全国美术院校不是照样在执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