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芯片公司别再抱着“人工智能”不放了
目前的AI芯片领域的竞争更像是一场没有标定终点的赛跑,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得更快,让后面人看不见你。
文/李基祥 亿欧专栏作者
3月27日,AI芯片教父黄仁勋在GTC大会(英伟达GPU技术大会)上进行了演讲,发布了新款QuadroGV100 GPU和DGX-2超级计算机,以及英伟达最新在AI计算和自动驾驶上的进展。
有趣的是,在去年的GTC大会,同样以AI为核心,英伟达发布了一系列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股价大涨17%;而就在今年发布会之后的几小时里,纽约股市英伟达报收225.52美元,直降7.5%。
一样的故事,不同的结局,难道英伟达的AI芯片生意要凉了?
生在最好的时代,面临最大的挑战
业界曾有很多人表示,英伟达在这两年的爆发,真的就像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到了脸。
上世纪60年代,Intel从专用芯片转向通用型芯片——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PU(中央处理器),从而一跃成为了芯片领域的老大哥。
不过在AI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CPU对于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差,效率和消耗上都完成不了机器学习技术对算力的要求,专用AI芯片需求持续走高。于是当开发人员发现GPU(图像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架构可以加速深度学习培训过程时,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器领域的英伟达迎来了春天。
从2015年到现在,英伟达的股价已经从每股20美元上升到了每股200美元以上,十倍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市场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投资者对于未来趋势的信心。
然而,利润的血腥味必然会引来更多的猎食者。
谷歌是英伟达GPU最大的客户,据说占到英伟达1/3的市场。2016年,谷歌对外开源了自己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这降低了深度学习的门槛,同时也为英伟达带来了新的用户。
不过,在2017年,谷歌发布了两代TPU,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优化的AI芯片。尽管谷歌表示TPU不会对外销售,但其一旦形成了垄断的生态优势,同样对英伟达形成巨大威胁。
无独有偶,传统芯片巨头英特尔尽管在AI芯片行业萌发阶段,错过了第一波机会,但随后的跟进战略可以说是重拳出击,它先后买下Nervana 、Movidius、 Altera、以及Mobileye,总收购金额超过300亿美元。在目前基于X86(一种采用复杂指令架构的服务器)的生态圈中,IT领域的基础设施是完全“生长“在英特尔制造的沃土中的,不难想象当英特尔完成转身后将产生多大的能量。
而以微软和亚马逊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商同样在为AI计算力进行升级,分别在自家的云端和数据中心中加入了FPGA应用,提升相关解决方案的处理速度。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英伟达所面临的AI芯片之战,那就是““神仙打架”。
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群强环伺之下弯道超车
尽管上有神仙打架,我们依然能看到层出不穷的国内AI芯片公司在芯片赛道上发力。
中科寒武纪代表了其中一派,寒武纪副总裁钱诚认为,人工智能必然会出现一种重量级的应用,硬件就必然要标准化、通用化。因此标准化、通用化的智能芯片代表着未来。
目前,寒武纪已经拿下华为麒麟970芯片合作订单——将其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专利植入麒麟970芯片,为华为的新型旗舰手机加速。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该款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3000万片。
另一派创业公司的目标则是瞄准了形形色色应用场景的专用型芯片,包括面向智能驾驶领域推出AI芯片的地平线,主打安防场景机器视觉应用的深鉴科技,以及在自家语音领域研制芯片的云知声等。
它们认为,未来不会是一颗芯片打天下,必须按照需求设计相应的芯片,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提高算力效率。而随着AI应用的深入,诸如边缘计算和终端计算力需求的出现,让人们在选择计算平台时有了更多考虑。
不过无论哪种方向的创业公司,他们看起来都不太畏惧以英伟达为代表的芯片传统巨头带来的威胁。目前的AI芯片主要针对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定制,所以芯片的硬件设计上比传统的CPU和GPU要简单,并非高不可攀。
而软件重要性的提升则是另一个原因。由于AI人才存在断层,客户对于AI芯片的要求往往不是芯片本身,而是包括了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幸运的是,在国内AI芯片创业团队中,大多数负责人都是人工智能研究型学者或偏算法型人才。
所以客观来说,中国创业公司弯道超车的概率很大。
英伟达股价下跌带来启示:他们不买AI的账了
话题回到英伟达,在昨天公布了QuadroGV100 GPU和DGX-2超级计算机,以及最新在AI计算和自动驾驶上的进展之后,英伟达股价直降7.5%。而国外科技媒体的评论中最多的观点则是,没看到全新20系列高性能显卡,对英伟达很失望。
人们已经不买英伟达的账了?显然不是,失望大代表着期望大,人们依然相信英伟达的能力,他们只是不买AI概念的账了。
一直以来,AI芯片的定义都很模糊。广义上来讲,性能是评判的唯一标准,只要支持主流算法,尤其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的芯片就可以称作AI芯片,GPU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些性能不错的CPU和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也可算入其中。
但如果严格来说,AI芯片要围绕深度学习或者人工智能算法,对这颗芯片内部的架构和计算、存储单元进行专门设计。
崛起的GPU可以看做是一个中间产物,尽管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特意设计,但它的并行计算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贴合了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要求。因此,当全球高校和大公司实验室进行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时,GPU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并进一步延伸到了产业当中。
不过产业和实验室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成本。深鉴科技创始人姚颂曾算过一笔账,谷歌如果有1000万台服务器,每年一台的运行费用是1万美元,哪怕运营节省10%,100亿美元就能省出来。而为深度学习,或者更加贴近应用层的计算机视觉和语音技术专门设计的芯片,显然在计算功耗比上要更具优势。
归根结底,企业的出路还在于创新。
当“人工智能”还是创新的代名词时,拥有GPU的英伟达也拥有着耀眼的成绩;而当人工智能光环褪去,逐步落地产业,英伟达的故事很难就这么平淡地继续讲下去。
同理也适用于国内AI芯片公司,目前AI芯片领域还存在大量的创新空间。由于还不存在适应所以应用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因此AI芯片也就没有确定的架构,新架构的出现必然将是一次巨大的商业机会;而在各个细分领域,当AI技术进入了应用落地阶段,对成本和功耗的要求,也是推动各类垂直应用AI芯片的迭代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AI芯片领域的竞争更像是一场没有标定终点的赛跑,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得更快,让后面人看不见你。
5月25日,相约北京·千禧酒店,与安防大咖共话安防AI创新千人峰会,人脉、资源、投资人都在这里!亿欧呈献一场安防行业盛宴。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直达 官方报名通道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热文
谁,在封杀支付宝?
湖畔大学梁宁:成就最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
25岁的顺丰,很焦虑
大润发COO:阿里不是“掏鸟蛋”,我们也没输给时代
美团打车来了,滴滴司机跑了?
- 中国内地游客去日本人均消费1.4万元 零食开支全球第一
- 珠海一公司未办就业登记被罚近3万元
- 4月4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4月3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一男子造出国内民企首架双座直升机
- 这一家科技公司竟已悄然布局海南...
- 芯片概念龙头之争尘埃落定?主力资金已给出答案!
- 谁是中国独角兽公司最大的幕后推手?
- 中盘股性价比已显现,这些好公司正在蓄势待发
- 【天蓝智能冠名】固态电池竞争激烈?细数国内企业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