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突然出手,谁会第一个被引爆?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2018-04-06 T教授 博闻财经 博闻财经 为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华夏银行北京分行4家银行作为集体土地租赁房长期贷款政策的首批试点已完成具体贷款方案的出台。 如果去年的一系列包括“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 ,重磅!国家突然出手,谁会第一个被引爆?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2018-04-06 T教授 博闻财经 博闻财经 为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华夏银行北京分行4家银行作为集体土地租赁房长期贷款政策的首批试点已完成具体贷款方案的出台。 如果去年的一系列包括“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


正文开始:

来源:蜜财经(ID:WJCF99);作者:蜜姐

自2017年以来,金融强监管风暴强势来袭,一个个金融乱象被查处、被整治,而就在这两天,国家又向地方债举起了“违规举债的铡刀”!

 

3月30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财政部明确表示,除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外,国有金融企业不得直接或通过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间接渠道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不得提供债务性资金作为地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本金。

 

那么,现在,除了处于中央财政正常监管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券外,以往地方政府利用城投等融资平台、利用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PPP项目等一些“移花接木”的方式借款的渠道已经基本能被堵死了。

这意味着,国家要让金融系统,与地方债明确划清界限!地方债的种种“后路”,已经被国家全面封杀!

 

那么,面对地方这样的“亲儿子”,国家为何要在此时痛下杀手?而这为何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

1

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

“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提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从此吹响了“强监管、防风险、去杠杆”的战争号角?

那么,当下中国经济的灰犀牛是什么呢?地产泡沫、地方债、影子银行、国企高杠杆、违法违规集资。

而地方债,被有些专家警示为“最大灰犀牛”!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地方债风险有多严重!

截至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0.5%,平均下来就已经挺高了。

个别地方更为严重,贵州和辽宁两省的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180%。内蒙古、云南、浙江、湖南、陕西、福建等身份债务率紧随其后,超过了100% 债务率“红线”。

想想看,负债80%的房企都已经被列为“防风险”的头号关注对象了,那么地方债的风险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而且,这还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风险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隐性地方债务,是统计数据无法显示的。

在财政开支的压力下,有些地方就开始使用各种花招,通过各种表外、PPP、购买服务等大规模变相违规举债融资,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以至于到了几不可控的地步。

 

三年翻一番!也许有些地方在大肆举债的同时,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要还的问题,而且往往处于“灰色地带”,各种数据不透明,里面的水有多深没人知道。

 

由于好大喜功、追求利润的冲动,这些地方债融资往往会进行盲目投资,大笔挥霍借来的钱,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无效工程,这样的工程,怎么可能有高回报?

 

那么既然投资回报率不高,地方债的钱,该怎么还呢?

 

地方手里有什么呢?土地啊,世界上最宝贵的生产资料。于是,土地出让金是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偿还债务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卖地卖得越多越贵,偿债能力就越高,进一步借债的能力也越强。这个依靠土地价值升高不断循环的融资模式,也是房地产这十几年来价格暴涨的深层次逻辑。

 

而地产泡沫的膨胀必然会重伤实体经济,进一步影响地方的税收,那么地方就得进一步“借新债偿旧债”,债务越滚越多,银行不良贷款也越升越高;同时,对地产的依赖也进一步增加,就进一步推高房价上涨………

 

不断累积的债务、不断膨胀的泡沫,随时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引爆点!

2

谁将成为第一个被引爆的对象?

有些地方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往往都是抱有国家兜底的幻想。

但是现在,国家对这些乱象重拳出击、明确表示——

谁借债、谁买单!国家绝不兜底!

2017年12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其中对地方债处置的态度如下:中央绝不对地方债兜底!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同时,国家还通过典型案例查处,“杀鸡儆猴”!

 2017年12月22日,财政部通报,江苏、贵州两省近期查实多起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除责令限期整改,还依法依规对70多名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查处地方债风险的决心,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还史无前例地提出问责处理到具体责任人,而且终身问责,出问题了想跑想推卸,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

 

看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底线,谁想僭越这条底线,都会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

 

恐怕接下来,有些地方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今年开年,几个省份的主动爆料GDP数据注水掺假,已经亮起了违约的警报。面对债务压顶的压力,却有入不敷出的尴尬,现在国家又明确不兜底,还让金融系统与其坚决划清界限。

 

最难受的,恐怕就是那些市县级的政府了。融资渠道受限最大,违规举债现象最多。中国有3000多个市县行政区,相当于3000多个隐雷,一旦一小颗爆炸,就会引起区域性的连锁反应。

3

 关乎每一个人

然而,风险只会转移,并不会消失。

当前地方债的处理,是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现在,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借钱之后换不上来,怎么办?

 

那么地方政府就可以发行债券,向社会募集资金,成功将银行的债务风险转化到债券投资人身上,而大的债务投资人又将偿财政收入低、本息支付能力差的债券进行包装,通过理财、基金等形式,让个人购买。

 

其实,现在大家投资的很多理财产品,很多都是对接地方债的。

 

在债务置换过程中,发债人已经成功解套、金蝉脱壳,那么个人投资者,就会成为风险的最大背锅侠。

 

大潮退去,裸泳者就将浮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凸显,流动性风向的改变,那么曾经高杠杆、高债务运作的模式,在金融强监管、大力去杠杆的严打之下,将会一一现出原形、暴露风险。

 

不止是地方,还有各种企业,就像今年的乐视一样,窟窿已经越捅越大,随着资金链的断裂,再也借不到钱填坑,债务违约问题就会爆炸。

 

“打破刚兑”,已经成为了国家“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未来不会再有保本的理财项目。

所以,现在大家在理财投资之时,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理财产品、理财项目的资金,其流向标的为何?是否存在违约风险?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在这金融形势空前动荡的2018,大家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让别人的欠下的账、自己来买单;别人埋下了雷、被引爆的却是自己。

重磅!国家突然出手,谁会第一个被引爆?

重磅!国家突然出手,谁会第一个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