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编者按:198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现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秦大河研究员受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遣,参加国际横穿南极考察,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9046日载誉归来。

说起南极,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企鹅、海豹、极光、极昼、冰原等,但在科学家眼里,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极端最低气温-89.2℃;是风力最强的地区,最高风速达92.5米/秒;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素有“白色荒漠”之称;那里的冰盖平均厚度2200米,最厚达4776米,占地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南极拉森冰架雪原

 

它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因为它的神秘,所以这片大陆如磁石般强烈吸引着全世界的探险者和科学家,其中秦大河院士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他是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29年前,跟随秦大河的脚步一同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感受这次万众瞩目的壮举吧。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出发前夕的秦大河

1989年,秦大河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遣,参加由中国、法国、美国、原苏联、英国、日本六个国家的6名科学家和探险家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在此之前,他曾二下南极,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和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越冬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科考经验。此次南极考察他以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主要承担南极冰盖现代冰川冰面特征、雪层剖面观测和采集雪样等科学考察任务。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队员秦大河

正当秦大河信心满满地准备踏上横穿南极大陆的征程时,他的妻子周钦珂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伤势严重。他不得不放下一切准备工作,回到妻子身边,守护在病床前。走还是留?难以抉择。妻子的一番话给予了秦大河最有力的支持,她说:“大河,你去吧,不要担心我。你不去,六面国旗中就没有中国的旗。国事家事,以国事为重。”

为保障此次南极考察的顺利完成,秦大河等6名队员在北美伊利镇进行了集训。集训期间,在身体检查时,口腔外科医生告诉他:“需要拔掉10颗牙齿。因为这次探险吃的食品全是坚硬、冻结的压缩食品,如果牙齿出了问题,在南极洲无法医治。”秦大河就一个字:“拔!”这样,他的10颗牙齿被一次性拔除并镶上了假牙。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伊利集训营地六国队员合影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伊利集训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驾驭狗拉雪橇训练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秦大河在医院检查牙齿

1989年7月27日,考察队从南极半岛北端拉森冰架的海豹岩出发。迎接他们的是一望无际的雪原、一路相伴的暴风雪、难以察觉的冰裂隙等等。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路线图

 

暴风雪是南极最可怕的敌人,当风速为10米/秒时,积雪被吹起,眼前一片白茫茫,能见度很低。横穿南极途中,遇到的暴风雪多为25~40米/秒。遇着暴风雪,大家只能戴着面罩风镜,把整个面部包起来,只有秦大河例外,因为他丢不掉近视眼镜,风雪从眼镜框边上使劲抽打他的眼部周围,呼出的热气在眉毛和睫毛上转眼间就冻结成了小冰珠,并越结越大。眼皮和脸部冻伤越来越严重,晚上痛得难以入睡。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暴风雪后秦大河的眼镜和胡子都结了冰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暴风雪中安置帐篷

冰裂隙是南极考察队员的凶恶敌人。它是冰体流动时因冰下地形突变、冰体断裂而形成的,一般深30米左右,有的深不可测。吹雪形成“雪桥”掩盖了冰裂隙,因此,即使在晴天,冰裂隙也很难被发现。秦大河等担负着探路任务,好像探地雷一样,滑一步,用冰镐探一下,再滑一步,再探一下。后面的队员严格按照前面队员的足迹前进,一有险情,全体人员立刻绕道而行。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抢救掉入冰裂隙中的狗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穿越危险的冰裂隙区

秦大河是以冰川学家的身份参加这次横穿南极科学探险活动的,从出发时就开始了科学考察工作。南极洲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地区,冰川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极冰雪中有过去和现代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精确记录。在这次探险中,秦大河每55公里采集一次雪样,并观察雪层剖面变化等。

采集雪样时,先在雪地里挖一个宽约1.2米、长2.5米、深2.2米的雪坑,然后用专门仪器,每2厘米采一个雪样,装入事先净化了的塑料小瓶中。采样时要求每采一个样换一双手套,每采10个样换一次口罩,还要穿上防护衣,否则雪样极易被污染而失去研究意义。

采样时,不仅气温低,而且常常刮风。挖雪坑要费很大力气,有的地方雪层坚硬,挖一个雪坑要花几个小时,在这横穿南极的艰难征途上,获得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样品、每一个记录,都是极其不易的。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秦大河挖雪坑采样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秦大河穿洁净服采雪样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秦大河在“不可接近地区”雪坑中采集样品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2m雪坑采样并观测记录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秦大河整理雪样

靠着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秦大河圆满完成了横贯西、东南极的科学考察工作,共采集到800多个雪样,首次获得了这一地区的连续观测资料和雪冰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空白。

 

秦大河等6名科考队员仅凭借狗拉雪橇和滑雪板,克服巨大的身体不适和难以想象的低温、暴风雪的恶劣气候条件,经过220天的艰难跋涉,徒步5986公里,途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于1990年3月3日胜利抵达本次考察终点——原苏联和平站,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国际合作徒步横穿南极洲的壮举。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1989年12月12日考察队抵达南极点后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站在南极点的秦大河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

抵达终点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那年,他徒步横穿了南极丨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