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贴士】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又是一年清明时。除了祭奠先人,迎春踏青,清明节也是加强孩子生命教育的良好时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对待生命?怎样度过一生?每位家长都应该给孩子补上这一课,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积极生活。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提到“死亡”这个话题。孩子可能会问,“人为什么会死亡?”“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此时,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回答呢?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死亡这个话题,是否会引来悲观或绝望?死亡教育对还是孩子的Ta们来讲,有意义吗?
其实,清明节正是针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甚至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引导Ta们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人,应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这一生?
01
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先生,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她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因此她认为,幼儿死亡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带孩子扫墓就是直面死亡的一种做法。在给先祖扫墓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适宜地向孩子解释死亡,让孩子学会接受死亡,不惧怕死亡,这其实也是乐观面对生命的一种态度。
反之,如果孩子没有正确理解死亡,可能出现死亡恐惧,从而令他们做出很多反常的行为,如,不停追问父母关于死亡的问题;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自己会死;担心妈妈等重要亲人会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是父母需要面对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02
生命教育方法因人而异
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大人们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其实,少年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根据年龄,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婴幼儿期间(0-4岁),用比喻法解释
对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刚把吃喝拉撒和说话学会的他们,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从爸爸妈妈嘴里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不开心的事。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期间(4-7岁),死亡教育能提高危险认知的能力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思考,一味用比喻举例子的做法,孩子反而要被弄混了,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Ta,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人有本能对危险认知的能力,国外也曾做过实验,如把婴儿举到悬崖边时,婴儿的心跳明显加速,但这些生理上的反应不足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们对许多潜在的危险是没有认知的,比如孩子们走到河边,知道河水很凉快,就会慢慢往河中间走,但Ta并不知道河中间很深,很危险,然后就溺死了。把危险教育做好,让孩子看到河水就会恐惧,就不敢往河中间走。
所以这个阶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小学的孩子(7-13岁),教育Ta们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上了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Ta们会思考,会判断,什么是死亡?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时,家长就不要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还可以带Ta们去博物馆,科技馆或看科教视频,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Ta们,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在这个过程汇总,千万不要用言语去吓孩子,不要让Ta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03
国外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很早就会涉及死亡教育相关的课程。在“死亡课”上,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等。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也会直截了当地回答。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
美国有一本书发行量很大的书,叫《一片叶子落下来》,非常适合3岁至9岁的孩子们阅读。这本书从一片叶子由春天的绿,夏天的生机盎然,秋天的红橙,到最后枯萎,离开树枝,归于大地的过程。为此告诉孩子,死亡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与平静,我们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我们应该像那片叶子一样,因为自己曾经是树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在英国,皇家学院于1976年就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为年龄低至11岁的儿童开设内容与死亡有关的课程。英国的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此外,德国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法国成立总统委员会也专门处理有关生与死的社会控制问题。
生命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最宝贵的。生命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意义。只有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为社会造福。
来源:学前教育
编辑:蔡宇冠 陈笛
- 【庆安县华夏童年雅典贝贝早教幼儿园】 幼儿园孩子回家告状,说
- 孩子哭闹不停,手都发黑了……爸妈魂都差点吓飞!就为了这件事
- 【学习成长突破】如何帮助孩子提升社会能力?
- 在职考研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
- 日常生活必备:如何用英语口语讨论穿衣。
- 三维可视化系统如何辅助决策?
- 告诉那个沉迷手机的孩子:手机陪你一时,却能毁你一生!
- “抖音”们,请放过我们的孩子!
- 店铺合辑视频如何用淘拍一键上传?
- 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能抛弃你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