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论道 曲雅客勤
你要看的是不是《抚琴论道 曲雅客勤》?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台北琴会”表演现场。 孙立极摄
3月31日晚,皓月当空,台北“中正纪念堂”演艺厅,10余位琴人优雅演奏,《梅花三弄》《归去来辞》《鹤鸣九皋》《南风畅》《長亭怨慢》等古琴经典名曲,令现场300余位观众宛若回到宋唐。
一年一度的“台北琴会”由台湾“中华古琴学会”主办,今年是第三届。从最初在台北琴道馆举办小型琴会,到如今移师演艺厅举办音乐会,会长袁中平自承需要勇气。没想到,最后门票销售一空,看到现场有年轻人也有老先生,既有来自高雄、来自大陆的爱好者,还有高眉深目的外国观众。
袁中平坦承,我们生长的这个时代,古琴的确式微。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处处可见古琴身影,从帝王、文人、雅士到一般庶民,都有与琴的故事、对琴的尊重。比如宋徽宗搜集天下名琴,造“万琴堂”;文学家苏东坡、理学家朱熹弹琴,隐士陶渊明也是左琴右书、“乐琴书以消忧”;孔子周游列国,自卫返鲁,看到幽兰也要停下车来对兰抚琴;蔡文姬流落异乡,同样以琴抚慰乡愁……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关于琴的故事太多太多。
袁中平年轻时是颇有名气的流行歌手,曾与著名歌手童安格等人一起组“旅行者三重唱”合唱团。1983年他赴美留学,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录音带,瞬间“被震撼、被感动”,从此与古琴结缘。他说,自己生长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年代,“到了西方,才发现中华文化是与我的血液和思想契合的,是这么地自在。”从此,他到台湾、大陆拜师学琴。因为有这样的个人经历,袁中平成立琴舍、创办“中华古琴学会”,举办“台北琴会”,就是“希望影响再大一点、交流人数再多一点、面向再广一点”,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古琴,“可能就会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古琴家出现”。
2018“台北琴会”包括音乐会、琴学论坛及雅集三部分。音乐会次日下午,位于台北市齐东街的琴道馆内,数十位古琴爱好者席地而坐,聆听前辈先进分享研究心得。讲座既有对于《渔樵答问》古谱的深入考究,也有对如何翻译古谱的理论介绍,更有关于抚琴的先验、中验及后验的实务分享。已出版过多个专辑的琴家王梦兰则介绍了为何要以古汉语唱琴歌,她认为古汉语一字多音多意,连读还要变音转调,弹琴歌用古汉语会更美。而闽南语是保留古汉语最多的方言,王梦兰现场用闽南语朗诵了《诗经》中的《蒹葭》,抑扬顿挫,果然古意浓郁。当晚,同样在琴道馆,数位琴人琴家演奏了包括《醉渔唱晚》《石上流泉》《渔歌》等曲目的古琴雅集。明月如镜,树影婆娑,幽幽古韵,清清如泉,沁人心脾,与“中正纪念堂”演艺厅的音乐会相比,又是另一番境界。
袁中平说,之所以找到琴道馆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一定要有个所在累积、集合,让大家有个地方,把文化积淀下来。”古琴要推广、交流、传承,就“台北琴会”来说,论坛属于研究、演奏会属于推广,日常开办课程则属于传承。在这样的理想下,他的全部家当就在这里了,尽管不易,幸有大家支持,得以一路走到今天。
同样是中华文化传承者,古琴在大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今年“台北琴会”也邀请了几位大陆年轻的琴人。不过,受入台签证所阻,常州市古琴研究会会长杨晖等大陆琴家没能赶来参会。袁中平说,两岸在古琴交流上是很热络的。过几天,他在江苏就有一场演出。
(本报台北4月2日电)
- 华阳论道柯洁再战李世石 7日13点30分李翔宇讲解
- 【论道】郝铁川:呼吁设立“发展法学”新学科 | 法制日报
- “跟风阅读”不可取(金台论道)
- 易学堪舆麦玲玲 人文论道翡翠滨江
- 辟谣限流因梅西 航空公司为此前言论道歉
- 5G拒绝坐而论道!爱立信起而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