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终于,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以下简称新昆华医院)这个更大的平台上,还有5年到退休年龄的马克有条件完成一个愿望,建立一个用多元化治疗手段控制中晚期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场所。这种背景下,全省第一个缓和医学中心——一个大多数人甚至医生听见后都会问“是什么意思”的学科在云南新昆华医院成立了。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关怀科,收住院的大多是被传统医学“放弃”了的患者,这个科室只做一件事——如何让病人过得更舒服些



22年前,马克在云南省建立了第一个关怀科,收住院的大多是那些被传统医学“放弃”了的患者,这个科室只做一件事——如何让病人过得更舒服些。为应对病人不断增加的需求量,半年前,由他亲自筹建的缓和医学中心在新昆华医院舒展开画卷,并且迅速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称这个云南唯一、全国领先的中心为“缓和医学的昆明模式”。

马克主任的日常

2018年3月26日,在新昆华医院B栋住院楼,盘踞在最顶4层的缓和医学中心是医院里最先被笼罩进阳光里的地方。8点30分,马克在会议室一站,科室的医护人员自然地围成一圈,开始交接班。在交代了一天中主要的工作安排后,他径直走到医生电脑前,想看看最不放心的病人的检查结果。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马克正在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这是一位肺癌多处转移的患者,最严重的是左下颌部有一个巨大的转移灶,皮肤溃烂,直径有6厘米。肿瘤不仅大,还会不时出血,曾有一次出血多达3000毫升。马克解释,这颗肿瘤里布满了像树根一样的毛细血管,一面供养着肿瘤越来越大,一面不断出血制造险情。为了避免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让肿瘤萎缩,马克安排在当天下午为她做了B超引导下的消融手术,把肿瘤里的血管尽可能地烧毁。

讨论了最危险的病例后,他带着医生开始大查房。住在13楼1床的刘亚萍掐着时间,已经在病房外等着他们到来。79岁的刘亚萍集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膝关节炎、双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于一体,在这次住院之前,她本以为只会治疗她的膝关节,“没想到他们还把我的血压、血糖控制住了,风湿也好了很多,以前手肿得握不起来,现在我都可以拧毛巾了”。

“今天咯好点了?”

“好多啦!”

这是查房时马克与病人讲得最多的对话。能得到这样的回答不简单,因为缓和医学中心接待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其中以肿瘤、慢性病为主,多数是些中晚期疾病。而缓和医学中心就是无论什么疾病,都要尽力、尽快、尽善尽美地解决。在这一天时间里,马克需要在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一例淋巴结的巨大转移肿瘤;在CT引导下为一例诊断不明确的肺癌作活检穿刺;一位上肢不停震颤曾被认为是帕金森氏疾病的患者,在缓和医学中心被发现其实是由于颈部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科室为他做了射频调频;一位晚期胰腺癌的患者腹痛难忍,马克安排团队为他做了腹腔神经丛的阻滞手术,既避免了镇痛药用量的增加,又让他能更舒服些。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每天马克主任都对病人的病情讨论后,再带着医生进行查房问诊

查房现场像是一场大型串门唠嗑的邻里行动,马克带着医生们穿梭在病房之间,查问病情之余,还会和病人讨论睡不好的问题,研究一下怎么让早餐更好吃。更多地,他会听病人说感到痛的地方。只要是病人在意的事情,马克都愿意聊一聊并给出解决方案,特别是疼痛。

中午在组织所有医护一边吃饭一边学习癌痛规范化治疗的课程时,马克说,我国癌痛诊疗几十年来都不规范,缓和医学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规范化地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问题,“我要求医生必须在一天内实现将病人疼痛降到3分(轻度疼痛)以下。”

 

身体力行地推广缓和医学



查房间隙,马克还花了10分钟去接待一组临时来访的考察团。因为缓和医学太有特色,几乎每隔一天,中心就要接待一批参观考察团。马克似乎永远能够快速组织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医学、政策、国内外现状还是观念,无论是接待参观、讲课、接受采访还是患者咨询。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马克为医生护士进行培训讲课

马克的助理、缓和医学中心的主治医师赵效说,马克是真正在医疗机构做起缓和医学的第一人,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推广着缓和医学,同行都需要他为行业发声。毕竟缓和医学看上去是和传统西医学“唱反调”:在大多科室追求精细化、专科化的时候,缓和医学提倡的却是以人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疗,而不以疾病为单位。

好在缓和医学的社会接受度很快,例如从3月26日开始的这一周中,他电话会诊了一位大理的肝癌病人,指导当地医院进行微创手术。周二晚上,他到昆明另一家医院为患者做肺癌的微波消融术,周三则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一场医疗事故鉴定,周末还要应北京微创无创精准治疗协会的邀请做一次演讲。在事情的间隙中,他还要完成《中国临终关怀大辞典》的编委工作。“事情多,代表我们有很多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他有这份自负。

早年间,马克的挫败感会更多,他曾眼睁睁看着很多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却没有好办法帮助他们。例如属于难治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往只能用传统药物,药量越来越大,副作用越来越强烈,药效却越来越差。但现在,他自主升级改良了三氧疗法,引进了微创手术,运用了效果更好的新药,一步步攻克遇到的难关,这也让缓和医学中心有了综合治疗的实力。

耐心“马叔”的火爆一面



马克的助理赵效医生在工作之外的场合,会与其他同行一起管马克叫“马叔”,“他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大家都认他”。

无论环境还是人,“马叔”设计的缓和医学中心都透着一股人情味儿。这儿的病房到处都有令人莞尔的细节:一盆花草、两个玩具小人、一幅色彩柔和的画;一起住院的老两口,虽然疾病种类不同,但医生还是把二老安排在一间病房。一位老太太嫌住单间太孤单,特别喜欢隔壁房间的病友,医生也遂了她的心愿……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马克主任进行电话会诊

“我就是想做既有哲学思维,又有医疗技术的好医生。”马克曾在美国讲课时的题目就是“做一个哲学层面的医生”。不管工作量再大,马克很少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他不仅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件事,还能记得几乎所有待办事项。

不过,马克的耐心只有患者能永远享受到,赵效就评价自己的师傅“其实脾气挺爆的”。马克对医生要求严格,特别是当有的医生掌握新知识比较慢的时候,他的爆脾气就出来了。“他思维非常活跃,对这个行业有着异常敏锐的触觉,学新东西又快,而且他希望其他人能和他一样快。”虽然压力很大,但赵效和整个团队坚信缓和医学这条路是对的,“每一位得到了有效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的病人都在证明。”

在马克的理想中,缓和医学应该发展成为从疾病诊断阶段开始介入,帮助病人得到整体、多元化的治疗方案,不论病程在哪个阶段都能得到适宜的治疗,最终让病人从身心灵都得到高质量的照护,直至走完这一生。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


马克:

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

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大理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卫计委主管国家一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老年病学会委员、云南省疼痛学会癌痛组副组长、昆明市疼痛学会委员。

擅长:老年病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缓和医学中心科室咨询电话:0871-68658237  68658238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图片: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哲

云南缓和医学第一人马克:一位试图用哲学诠释医学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