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 | 清华金融评论速递

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 | 清华金融评论速递

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 | 清华金融评论速递

监管科技重构金融监管软实力

文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硕导孙国峰



随着科技化浪潮再次席卷全球,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迅猛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脱媒相互交织促进,也加大了金融行业的风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倡导引领式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然成为世界金融科技大国。但与此同时,金融监管缺失的短板,成为悬在正欲借科技之力极大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金融行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此背景下,压缩监管套利空间,补足监管空白,利用新科技整合金融监管资源成为监管补短板的突破口,监管科技(RegTech)应运而生,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金融监管模式,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合规成本。同时,辅以各类整治金融乱象的监管政策,中国金融监管正着力于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获得穿透式信息集,确保交易信息的实时性和可追溯性,快速识别潜在风险,并以“穿透式”监管方法根据业务实质落实监管责任,引导机构合规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技术在全球的金融监管中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巴塞尔协议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等法规也均要求金融机构采用新技术以满足合规要求,并通过风险数据分析和交易监控实现流程合规。21世纪以来,监管科技的业务内容拓展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宏观审慎监管、反洗钱、了解客户原则和智能投顾领域。最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技术已经从以前的人机混合协作模式,演变到了自动实时收集数据,以及高效实时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监管决定。

 

因此,无论是金融行业的经营主体,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还是金融行业的监管者,金融科技提供者,都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趋势,甚至驾驭金融科技,求得更好的经营业绩或监管质效。尤其是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行业构建监管层、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三方共赢的监管科技体系已迫在眉睫。而其共识和核心,则是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为提升监管科技应用效能,应当建立以金融管理部门为中心、以金融机构为节点、以数据为驱动、具有星型拓扑结构的技术监管框架,并建立监管科技标准体系,开展监管科技应用试点,做好监管科技政策衔接,深化监管科技协同合作,加强相关技术应用风险防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则更加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合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调整自身业务线条,改进金融科技应用的效率,积极拥抱监管,着力解决金融系统之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将迅猛发展的科技创新有效转化为监管合规的生产力。

 

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服务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初衷在于为金融效率的提升注入科技动力,助力监管科技水平提升,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实现服务的便捷化,同时帮助客户提升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而不能逾越法律边缘、寻找监管漏洞来规避金融监管,更不能逾越牌照监管的红线自办金融,因风险管理经验不足而导致金融风险的扩散。

 

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的双剑合璧,终将有力地推动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颠覆性革新。全面强化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合规能力也成了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以开放的态度拥抱科技,也将助力自身迈向“智能监管”的更高阶段。

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 | 清华金融评论速递

监管科技——护航金融新生态 | 清华金融评论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