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孩追忆曾给霍金寄科幻小说:他启迪了我的创作

你要看的是不是《成都女孩追忆曾给霍金寄科幻小说:他启迪了我的创作》?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刘溪韵





3月14日中午,从英国回蓉一年多的刘溪韵,在公交车上看到微信群里转发霍金去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怀疑是假新闻,毕竟每隔几年就会“流传”一次。但很快,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刷屏,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早在2010年,只有16岁的刘溪韵曾将自己创作的长达23万字的科幻小说原始稿寄给霍金,以期望得到鼓励和支持,并在数月后收到了霍金助手的邮件回复。





今年24岁的成都女孩刘溪韵,是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届本科生,2015年提前毕业,2017年1月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语文学(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从小学开始,思维天马行空的刘溪韵开始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因受到霍金作品的直接影响,创作并出版了《我们宇宙之外的天国之门》,并于2015年后相继出版了《虚空》、《终极之问》、《学步儿之死》3部英文小说。





刘溪韵说,正是霍金及其科学理论,为她提供了创作灵感与启迪。“他启迪了我的科幻小说之路。”





得知霍金去世





成都女孩追忆曾给霍金寄科幻长篇处女作





“全人类的损失”,在确定霍金去世的消息并非谣言后,这5个字浮现在24岁的刘溪韵心头,更让她回忆起,自己曾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给霍金邮寄过自己的科幻小说处女作——23万字英文小说《我们宇宙之外的天国之门》(当年题为《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





刘溪韵说,之前自己也创作过一些关于科学设想的短篇文字,通过电子邮件寄送给了许多著名教授,也曾收到言辞诚恳的回复。“(给霍金寄信)最坏的结果就是霍金收不到这封信。”刘溪韵说。





2009年,刘溪韵将完稿的小说电子版发送至霍金的邮箱。后来,刘溪韵从爸爸那儿征得“邮递资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官网上查询到了霍金的收信地址,将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的《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原稿,和一封手写书信一并寄出。





作品寄出后,刘溪韵也陷入了望眼欲穿的紧张期待中,“真的会寄到吗?”“会有回复吗?”就在刘溪韵以为原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的数月后,她收到了霍金助手回复的一封邮件,表示来信已经收到,尽管霍金先生因身体原因不能阅览,但也对刘溪韵表示了鼓励。“后来我是通过新闻报道才认识到,原来霍金阅读论文时,不得不依赖于助手将每一页纸不重叠地摊开放在桌上,然后移动着轮椅,从桌子的一头到另一头缓慢地浏览全文。”虽然不能得到霍金的指点,但信件成功寄到,也让刘溪韵开心了许久。





如今回想起来,刘溪韵觉得自己6年前的行为确实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她认真想了想,即使时光倒流,再有一次机会,她仍然会选择寄出原稿,“但我肯定会保证作品一定是篇精品,会更加完善之后再寄出。”





初中女生“穿越”2968年





“霍金作品启迪了我的创作”





初三时,一贯不喜欢“身陷题海”的刘溪韵没有老老实实地备战中考,而是痴迷自然科学,广泛地涉猎各个时代的科学专著和科普书籍,霍金的《时间简史》自然不容错过。一周时间阅读完《时间简史》中文版,刘溪韵又意犹未尽地读了《果壳中的宇宙》和英文版的《大设计》、《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





“最喜欢《大设计》吧,因为哲学性很强,获得的启发很多。”刘溪韵说,《大设计》中的“万有理论”,启发了刘溪韵在自己的科幻小说中的猜测。而霍金《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则直接影响了刘溪韵的作品创作形式。





“《时间简史》里关于‘光锥’辐射速度更快的比喻,我用来延伸构建成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发生的一切和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都是完全等同的,但唯独在时间流逝上,比现实世界快了很多。”刘溪韵说,相当于平行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先行版”。





这些来自霍金作品的启迪,在刘溪韵《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的小说中融汇变化,小说讲述了一行5人,在一次看电影中意外通过电影幕布“穿越”到2968年,惊奇地发现,在那个平行宇宙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现实世界的“提前版”,经历了一切匪夷所思又基于合理科学的的所见所闻。刘溪韵认为,如果没有霍金作品和精神的滋养,这本小说就不可能问世。





偏爱理科的她出版科幻先锋小说





打算攻读博士并继续创作





6年前,因为媒体报道,创作全英文科幻哲学小说的刘溪韵成为关注焦点,甚至包括她曾经因为沉迷哲学书籍而“偏科”,都让她饱受争议。





但刘溪韵似乎并没有受到更多的影响,提前一年本科毕业后,刘溪韵考入谢菲尔德大学英语文学(创意写作)专业,2017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





《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完成后,刘溪韵又相继创作了《虚空》、《终极之问》2本英文小说,并在大二时到英国交换学习时,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取得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回国后,刘溪韵一边接手翻译哲学相关的著作,一边积极地申读博士学位。





刘溪韵说,“大师已去,而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将来的作品不辜负大师的启迪”。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