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养结合 可改造闲置医疗场所

《推进医养结合 可改造闲置医疗场所》,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两位老人在一家医院的康复托老中心阅览室看书 新华社发





以后养老怎么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大城市有不少二级医院,可以把闲置的医疗资源和场所,改造成带有养老功能的场所,医养结合,其实最重要在于医。”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对于普通市民关注的养老问题,马旭曾做过专题调研,并给出了他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养老还可进医院





红星新闻:根据今年老龄办公布的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41亿。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您的调研,您觉得要如何解决当下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的问题?





马旭:养老和医养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事情,现在的养老规划划了一个比例:90%居家,6%社区,4%机构。居家的比例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在家里养的。养老院床位不够,大家排队是自然的。为什么会出现排队的情况?一个是居家养老解决不了老年人日间照护问题,我们的社区养老还不发达,所以才需要机构。另一个方面,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他们本身就患有疾病。显然居家养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寻求到机构去。中国现在差不多有46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带有医学性的照料在中国现在还不是太发达,存在服务供给问题。





红星新闻:不发达是因为专业的问题,还是因为专业的看护人员数量不够?





马旭:一方面数量不够。目前的社区医疗机构,按道理应该承担社区基本医疗的保障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养老,是跟医养结合相关的。但是很多社区医院现在有一个问题,虽然国家现在在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但社区医院的医生有流失情况。发展家庭医生,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一个老人属于失能、半失能状态,他已经不能靠居家养老了,而社区医疗机构还不够发达,这就成为一个问题。





红星新闻:那么医养结合之后,怎么破解养老面临的这个困局?





马旭:从医养结合角度来讲,我觉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一些医疗机构闲置资源和场所利用起来,赋予其养老功能,或者在养老机构里面设置医疗场所,赋予它医疗职能,要放开。现在养老机构里面举办医疗场所,实施的是备案制。第二件事情,要把中国大城市中的一些二级医院改造成具有养老性质的机构。医养结合的关键是医的问题,不是养的问题。





培育跟医有关的养老机构





红星新闻:如果老人住进医院养老,会不会挤占那些急症病人的医疗资源?





马旭:确实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一些慢性病的老人经常到医院,一住两三个月,然后医生也留。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住,这就是“压床”。我个人认为,要培育跟医有关的养老机构,这样的话,可能这个市场才能培育起来。一些钱应该补给社区,或者补给医养结合的医院。其实现在大城市里不少二级医院有一些效益不够好,有闲置的情况。





红星新闻:那您觉得如果要培育医养结合的市场,培育消费习惯,需要朝哪些方向努力?





马旭:现在大量的钱都是给社区医疗机构的,给人、给物。但是我觉得可以补助一部分钱给老人,让老人拿这一笔钱去购买他所需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够自由选择。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国家保险,都要设立长期照料险。这样可以实行带有医疗性质的养老。这件事光靠公办医院是不行的。





培育消费习惯和市场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成都等城市去年已经推出了长期照护险的服务。那么民间资本要进入这个市场目前需要做些什么?





马旭:我觉得民间资本需要介入。如果普及长期照护险,又给予一定保障的话,老人就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这样的话市场就成熟起来了。





红星新闻:是不是意味着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消费以及支付能力?





马旭:医养结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支付。消费就是要支付,消费就是要有经济活动,要么国家支付,要么个人支付。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失能老人在家享受专业医疗看护的需求。所以才说,最好可以把一部分养老的费用补给老人,把医疗的钱补在里面,然后再拉动一定的商业保险,就是长期照料险。逐渐拉动,才能慢慢把消费习惯培育起来。





红星新闻:如果医生定期上门照料,这样是否能解决一部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医学看护问题?





马旭:目前国家在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但是我觉得,如果要享受更好的家庭医生服务,肯定还需要自己掏钱购买。当然,这也是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





红星新闻:护工、康复师、养老医生、护士,目前的数量和专业程度是否足够跟得上需求呢?





马旭:这个市场还需要继续培育。现在社区医院也存在医生流失的情况,很多专业的人不愿意来,因此你会发现找专业护工会很难。但是,养老行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如果有更多人愿意购买、消费,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入进来。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