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文化自信收获精神上的“获得感”

《培养文化自信收获精神上的“获得感”》,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谢青 实习记者 刘文静)“多元的人才不应该是单纯地学科培养,必须在不同的领域,如在体育、文化、科学等核心素养方面多加培训和培养。”提到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艺术发展局大会委员、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吴杰庄如此说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写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吴杰庄提到,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训培养人才才是引导方向。“培训行业的问题在于转型,转型要靠疏导”。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艺术发展局大会委员、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吴杰庄(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二胎政策实行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感。在吴杰庄看来,课外负担重的问题,意味着培训机构要转型才能适应中国未来的变化,创意创造力等课程还是有市场的。





文化自信的根本是要相信 中华文化输出要有获得感





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文化自信频频被提及。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培育来讲,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一种文化,包括对祖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知。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呢?吴杰庄认为,文化自信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自己的文化,这个是根本。“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豪感,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这也是我们在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两会期间,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映,不仅引发了部委和代表委员的热议,甚至成为两会上最热的点赞词。





提到这部记录电影,吴杰庄表示肯定要去看。同时他也认为这样的记录电影也是对青少年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的一种很好的输出方式。





吴杰庄举例美国迪士尼、日本宫崎骏等动画片都暗含文化输出,他认为,中国的影视产品制作技术越来越好,能做出更好的动画片,不但是给中国的青少年,也包括国外的一些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些国际化的产品是适合全世界地球村的人。”





同时中华文化的内涵可以埋藏在文化制品中,既有客观性,又有娱乐性。吴杰庄认为,这样看完以后就会有获得感,能得到精神的满足,这也是中华文化输出的形式。





架起香港与内地青少年交流桥梁 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平台





作为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吴杰庄今年提交了4个提案,并且非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大湾区的建设,在“两高”报告里面,也从法律的角度谈了如何建设大湾区。





对此,吴杰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为香港和内地青年人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去年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吴杰庄曾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的10位大学生,用一个礼拜的时间邀请他们在香港拍摄“我眼中的香港”,并且在全国150个大学巡演。





拍摄的同学表示看到了香港的活力和香港年轻人的拼劲,很受触动。吴杰庄认为,香港与内地的青年各有长处,希望两地的青年多互相了解。





因此,吴杰庄正在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建议一个信息平台,希望香港与内地的青年可以多加交流,更好地利用文化、体育等交流措施,打通年轻人的沟通渠道,彼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