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都要首脑会谈了,美国还会不会对朝鲜动武?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朝韩都要首脑会谈了,美国还会不会对朝鲜动武?》,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对于揪心于朝核问题的各方来说,昨天晚上应该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刚刚从朝鲜回来的韩国赴朝特使团成员、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郑义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朝韩双方将在4月底于板门店的和平之家举行第三次朝韩首脑会谈。
韩方特使团机场合影,取自CNN报导
“预防性战争”呼声渐起
表面上看,南北双方实现又一历史性会面,应是危机大有缓和之势。然而,这一外交进展已可谓半岛态势日趋严峻背景下的“不得不为”。
就在被赋予极大政治意义的“和平奥运”——平昌冬奥落幕后不久,美方便宣布要对朝鲜实施“史上最严重”制裁;之后朝鲜也不甘示弱,强势回应称“任何封锁都会被朝鲜视为战争行为”。在此之前,美国也未对“奥运外交”抱太大希望,只是为防美韩同盟分裂才卖给盟友韩国一个面子,答应延缓美韩军演。副总统彭斯与金正恩胞妹金与正在平昌的零接触也重申了美国的态度:在朝鲜弃核问题未有实质进展之前,美国并不信任朝鲜。
因此,各方评论早便担忧奥运的“和平红利”之后,如若朝美未能尽快展开和谈,半岛局势将更加紧张。
果然,在“史上最严重”制裁的背后,美国内部“鹰派”对朝动武的呼声已经到了令他们的许多同胞感到不安的地步。特朗普的国安顾问麦克法斯特(H.R. McMaster)等人就不止一次谈到美国在准备发动对朝鲜的“预防性战争”(Preventive War),表示“我们的时间快用完了”(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指责朝鲜将世界“带到战争边缘”。当然,在对朝鲜进行口头威胁这方面,特朗普更不遑多让。
《新闻周刊》报导截图
这种被战争语言笼罩的氛围让美国国内主张外交途径解决半岛问题的一派忧心忡忡。早在平昌冬奥之前,长期关注朝核问题的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欧汉龙(Michael E. O’Hanlon)就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撰文,试图通过指出军事手段的危险来说服鹰派知难而退。
欧汉龙的意思在这篇文章的标题《美国有一些对付朝鲜的军事选项——但它们都是糟糕的》中似乎已说得很明白,他对可供美国选择的几种军事行动分别做了场景模拟,结论是能靠得住的选项一个也没有,而军事冲突扩大化的风险之大,和美国能获得的潜在利益不对等。
欧汉龙在《国家利益》撰文
顶尖智库集体反对“流鼻血”政策
而今“和平奥运”一过,特朗普再度挥舞大棒,宣布对朝鲜实施“史上最严重”制裁,朝鲜半岛的未来更加诡谲。在此情境之下,美国国内强硬派声音高居不下,传统上对美国外交决策影响显著的几大智库都坐不住了,而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指责“流鼻血政策”(Bloody Nose Policy),这是近期被媒体曝出的特朗普欲对朝鲜进行有限军事打击的行动代号。
首先,分别来自布鲁金斯学会、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三位同样具有中央情报局(CIA)背景的朝鲜问题专家联合在《今日美国》(USA Today)发表评论,痛陈所谓“流鼻血政策”的利害。
三家智库联合力推这篇评论,截图为CSIS官网转载页面
事实上,“流鼻血”行动的争议始于本来已获提名的美国驻韩大使车维德(Victor D. Cha)的突然“下台”。此事让韩媒炸开了锅,质疑特朗普对朝鲜进行“流鼻血”军事打击的可能性是否进一步增加。据此前《华盛顿邮报》指出,车维德“下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反对对朝“限制性打击”的主张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观点相悖。在被撤换的消息披露后,车维德随即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题为《对朝“流鼻血”打击对美国人而言极具风险》的文章,指出对朝进行有限的预防性军事打击“非但不能说服朝鲜重新考虑核武计划,反而可能引发全面战争。”
车维德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车维德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朝鲜问题专家,与亚洲也有深厚连接,较支持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并曾参与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2016年9月为解决朝鲜问题而发布的一篇重要独立任务小组报告(ITF)。
那篇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为催促中国加入对朝鲜施压的外交阵营以推动半岛无核化进展,而除了车维德之外,那批小组成员还包括曾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海军上将麦克·马伦(Mike Mullen)、担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长达12年的山姆·纳恩(Sam Nunn)等美国军、政、智库界涉及朝鲜问题的资深人士。而报告的基调也确实在美国相当一段时间的对朝政策中得到呈现,美方一度谈朝鲜必提拉拢中国、中国的帮助。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第74号ITF报告成员截图
然而,金正恩和特朗普你来我往的挑衅以及半岛僵局长期的悬而未决让和谈派的处境越发尴尬,与主战派之间的分歧也日趋台面化——以蒂勒森和特朗普的博弈为集中体现。由于朝方不断展示其核武进展,鹰派有理由认为美方不能坐等平壤一步步达成能够威胁美国本土的核打击能力,这就使得“先下手为强”变成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项。于是,留给外交方面的时间越来越紧迫。(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771)
前CIA官员、智库学者对“预防性战争”细思极恐
这种情况下,和谈派们没有,也不敢放弃努力。在他们看来,军事攻击朝鲜的后果不堪设想。因而,鹰派声势越大的时候,他们越不能在舆论上处于下风。前述三位前CIA官员在其文章中就把车维德的撤职视为美国对朝采取军事行动可能性升高的重要标志。在他们看来,目前美国和韩国媒体上充斥着讨论对朝动武的相关新闻,而美国决策层内一些高官在过去几个月以来也一直传达这类讯号。这使三位前CIA分析师认为:“在奥运会的表象之外,我们现已处于自1994年克林顿政府考虑摧毁朝鲜延边核设施以来,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战争的地步。”
布鲁金斯学会对三位CIA出身智库学者的介绍
这三位作者加起来共有45年研究朝鲜的经验,而他们基此经验坚信,任何针对朝鲜的军事打击都可能引发一系列事件,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同时让华盛顿此前坚持的“极限施压再接触”(Maximum Pressure and Engagement)战略前功尽弃。
所谓“Maximum Pressure and Engagement”即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手段让朝鲜停止导弹和核活动,并不寻求“政权更迭”。而如果朝鲜在压力下改变其行为,美国将与朝方“接触”。这一策略在去年4月被确定为特朗普对朝战略的主线,但朝方持续的核试验使该战略备受质疑,特朗普也表现得日渐失去耐心。
但“预防性战争”可能对美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和谈派们“细思极恐”。三位CIA出身的智库学者在文章中写到:“我们现在在三家不同的智库工作,并非对所有事情看法相同,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达成了完全的一致。”的确,如果说布鲁金斯学会和CSIS的立场还相对接近,被视为保守派大本营的传统基金会就完全站在光谱的另一边了,特朗普上台以来就更为倚重意识形态相近的后者。所以这一次,这种跨越意识形态的智库学者联合力谏,更从侧面突显局势的紧张。
三位学者的核心观点是,美国的“预防性攻击”,也就是说先于朝鲜采取的任何军事打击,既不能消除朝鲜对美国本土的核威胁,也无法保证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他们认为,像“流鼻血”这样的预防性有限打击,只会增强平壤拥核的决心,进一步巩固金家政权的统治并让朝鲜对美国敌意的论述得以证实。而一旦美国率先动手,金正恩几乎不得不发起反击,冲突的规模绝非轻易可控,美国自己恐怕也会“流鼻血”。
布鲁金斯学会的欧汉龙和同事James Kirchick在2月26日跟进的评论中更具体地分析了对朝动武的巨大风险。他们警告:“一旦金正恩决定报复,一个作用—反作用旋涡将会紧随其后,甚至可能导致针对韩国或日本的核打击,不论这是否是金正恩最初的意图。”毕竟,战火一旦燃烧,总是倾向于扩散。
上述所有学者对于潜在战争风险可能对美国及日韩等盟友带来的伤亡都持悲观态度。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报告,考虑到朝鲜半岛的人口密度,军事冲突会对边境两侧超过2500万人造成影响,其中包括10万美国公民。该报告预估,即使不使用核武器,美朝开战也将在几天内造成3万-30万各方人员死亡。而如果中国,乃至日本、俄罗斯的军队介入,伤亡人数将进一步升高,甚至导致超出半岛范围的军事冲突。
彭博社对国会研究处报告的报导
除了人员伤亡之外,三位CIA出身学者还从三方面指出美国“先下手”的严重后果。其一,东北亚的战火将牵扯中日韩三个世界重要经济体,把全球经济置于混乱。其二,一场由美国先挑起的战争会导致美韩联盟的崩溃,美国也将在东北亚失去立场和信誉。如果美国在不知会盟友或不顾反对的情况下发动袭击,恰恰正中金正恩的下怀——分裂美日韩同盟。更严重的是,所谓“预防性战争”无异于向外界传达这样的讯号:华盛顿,而非平壤,才是地区紧张的根源。这也会让美国寻求未来与中俄合作对朝鲜施压变得难上加难。
因此,三位学者呼吁美国应该保留军事选项,除非有清楚的证据表明朝鲜即将发动攻击或有将核武器扩散到恐怖组织等跨过明显红线的情况,否则不应该率先出手。他们认为,美国还有时间去改变平壤的行为和避免战争,正如特朗普政府采用“极限施压”策略已来已取得一定制裁效果。而一场预防性攻击将冒着浪费这些外交成果的风险,更可能因引发战争而偏离“半岛无核化”的终极目标。
对此,持类似观点的欧汉龙和James Kirchick对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更严重的警告。他们认为,此前反对美国率先对朝动武的意见都尚未讨论到至关重要的一点:一旦美国不顾盟友的安危率先对朝鲜发动预防性攻击并引发战争,特朗普将因其“美国优先”而从根本上否定美国几十年来的外交政策。
简言之,比起与朝鲜相邻的盟友日韩,美国本土不仅远离战场,且具有更成熟、完备的防御体系。因而,诸如“流鼻血”一类美国认为“有限的”军事打击对美国的安全威胁较小,却无疑置日韩两国军民于险境。
在欧汉龙和James Kirchick看来,为了美国的安全而牺牲盟友安全的做法,将使美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即对盟友国土视同美国本土的安全保证,遭到颠覆。美国以保护盟友的安全为由所坚持的“延伸威慑”(extended deterrence,即在海外盟国驻军、装备核武器)的逻辑以及整个同盟的团结都将受到严重质疑。“其他国家可能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看待美国了。联盟体系的逻辑,尽管有其缺陷,至少仍然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GDP和军事支出团结在美国宽松领导下的共同事业上,而在此之后,这一逻辑可能将被永远粉碎。”二人用几乎有点危言耸听的语气疾呼,就算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有再高的利益,采取预防性攻击所需承受的风险都远高于此。
和谈派能否扳回一城?
在谏言反战的同时,和谈派们也必须提出维系外交手段的办法。与布鲁金斯学会、CSIS关系密切的外交关系协会(CFR)近期就接连针对南韩方面如何延续“奥运外交”、巩固对朝外交成果,提出相应建议。其中CFR对朝政策项目主任施耐德(Scott A. Synder)在3月2日的文章自平昌冬奥结束以来一直被置于首页显眼位置。
CFR对朝政策项目主任施耐德文章截图
施耐德的文章观点简单明了:首先,缺乏朝美双方的对话,和平的无核化道路并不存在。其次,目前的情势让文在寅成为朝美之间最可能的协调者。因此,首尔当下的目标利用平昌冬奥带来的局势缓和以及当时建立的南北对话机制,争取时间并为华盛顿和平壤之间的谈判创造必要的条件。在他看来,韩国只有一边把朝鲜拉回无核化谈判,一边维持与美国的团结,才能避免军事冲突带来的灾难。
由此观之,文在寅派向平壤特使团正符合此种逻辑。根据3月6日《联合早报》的报导,韩国前统一部长郑世铉表示,特使团访朝第一天就见到金正恩,看得出朝鲜态度相当积极,韩方团长郑义溶也向金正恩转交总统文在寅的亲笔信。
郑世铉指出,对朝鲜而言,朝美对话非常重要,也迫切需要朝美对话。“我认为,特使团访朝应该取得积极成果。”而舆论也期待,金正恩既然接受韩国特使团访朝,肯定会送一份“礼物”,不会让特使团“空手而归”。
据报导,特使团返回韩国之后将随即启程赴美向美方介绍访朝结果,而韩方还将同中国和日本进行密切协商。
那么下一步,美国内部的和与战之辩如何发展,朝鲜半岛的未来何去何从,又将打上一个问号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能不能两个都要?女友犹豫不决,浙江男子挥刀捅向情敌致其死亡!
- 中国最缺德的人!都要看看!!
- 月薪3500男子吐槽女友:每次约会都要喝奶茶,太败家了!要分手吗
- 一位房产中介自曝内幕:这些钱你不该花!买不买房都要知道!
- 风靡Ins的雪崩蛋糕,居然会流动!oh my god,少女心都要化了……
- 如果孩子问我人早晚都要死去,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所有进城的人都要买房吗? 我发现了城市化与购房需求的几个例外
- 国务院出手:不止取消流量漫游费 这些费用都要降
- 明明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生殖器官却是女的, 原来妈妈每天都要做
- 青海人省钱啦!不只取消流量漫游费,这些费用都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