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胡人识宝传说探秘:卖家不识佛骨,买家却出价一千万说买就买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西域胡人识宝传说探秘:卖家不识佛骨,买家却出价一千万说买就买》。来源是谈古论金。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探秘:卖家不识佛骨,买家却出价一千万说买就买。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
唐代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被后世美称为世界的首都,这座由鲜卑天才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规划,后来经过心态开放的唐朝人不断修建扩充的城市,典型地表现出了中华帝都的宏大气派和显赫威严。
当时全城的总面积达到84万平方公里,是现存西安老城的9倍,所以虽然规模宏大建筑众多,但并不让人觉得拥挤。它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和宗教中心。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长安平康坊菩提寺,就是当时长安一座重要的寺院。平康坊位于长安左街,东市西北一带,因名家宅邸和著名佛刹汇聚于此而闻名遐迩,同时也是当时长安名妓的聚集地。
我们说了名家宅邸和著名佛刹汇聚于此,这使得菩提寺的建筑布局与其他寺院不同——一般寺院的制度,钟楼在寺院的东部,这里却因为唐朝权相李林甫的宅院在寺院的东面,所以就把钟楼设在了寺院的西部,这算是寺院对世俗权力的一种妥协,但李林甫还是很给寺院面子的。
话说李林甫过生日的时候,常在自家宅邸设斋请菩提寺的和尚念经做法事。有一回李林甫生日,一位僧人去念经,事后作为报酬,李林甫施舍他一具马鞍,这位僧人拿出去卖,买得了七万铜钱。
几年之后,又逢李林甫过生日,另有一个著名的和尚,被邀请前去念经,这个和尚凡心未灭,极力称颂李林甫的功德,希望得到优厚的施舍。念经结束,李家果然给了他一件包着绸缎巾帕的物件,他充满希望地打开一看,不曾想却是一个长数寸、貌如朽钉的东西,一时间不免大失所望,沮丧了好几天。
过了几天,这位和尚又想:李林甫这样的大官不至于欺哄自己这么一个出家人,还是得去咨询一下这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就带着收到的那东西到长安的西市上去给一个胡商鉴定一下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
胡商见了这个长数寸、貌如朽钉的东西,惊讶地说:
上人,您是怎么得到此物的?咱们好好谈谈价格,我一定不会让您吃亏。
这位僧人被胡商这么一说,就弱弱地试着索价十万钱,胡人大笑道:
差得远,您尽量按照自己的心意大胆开价。
于是这位僧人咬了咬牙,把价格要到五十万钱。
胡商不想和他磨叽,直接说:
这个宝物价值一千万!
说完就爽快地把钱付给了僧人。
僧人惊喜之余,不免好奇,便询问宝物的名称,胡人回答说:
这是宝骨。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法门寺佛指舍利)
所谓宝骨,比较大的可能指的是佛骨,如果是佛骨,考虑到在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都什袭而藏供奉佛骨舍利,论世俗的价格,千万也自不在话下,问题在于
胡商的整个反映和对谈过程,在商言商,完全不符合常理——岂有卖家抖抖索索开价,而买家直接一步到位,多付出二十倍价格购买的道理?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胡商陶俑,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到达长安,在西市从事商业经营)
从丝绸之路远道来到长安的胡商,一般都会把西市作为终点,而再从长安出发时,又会将西市作为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唐长安城的西市是丝绸之路贸易国际货源的最大集散地。
文献记载,西市当时是唐代长安胡人和胡商聚集的地方。胡人当时在西市的经营范围比较广,珠宝、绢帛、茶叶、药材等诸多领域都有涉及,行业细分的话,他们更偏重于珠宝、邸店、举质及餐饮业等几个方面。
和尚本身不识宝而要找胡商鉴定,本身是很符合唐朝社会的普遍规律的,上述的疑问,其解答或许也有几方面的可能:
首先,胡商本身就是相关宗教的信徒,愿意以合理的对价请得宗教上的宝物,并不想对身为出家僧侣的交易对家耍心眼。其次,相对于生意的差价获利,胡商更在意本人在识宝鉴宝方面的专业声誉和专业形象,因此不愿意压价。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明清玉器中还有胡人骑骆驼的形象)
当然,另一种可能是,所谓胡人识宝已经是一个故事母题,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是唐代流传的一种民间传说,属于识宝传说的一种类型。所谓“西域胡人”,本是唐代中原汉人对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以西、天山(天山山系)南北,包括中亚、西亚地区及至更远国度的人们(特别是其中的僧人)的习惯叫法。而相关故事中的识宝人主要指当时与唐朝之间贸易交通最为频繁的波斯人和大食人。
西域胡人识宝传说的基本情节是:
某人因缘际会获得一物,本人并不知道其价值,甚至连是什么也不知道,后偶然被西域胡人所见,认为是价值连城至宝,爽快地以高价收买,并告之以这个宝物的真实名称和特殊用途。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这样的铜钱一千万个,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非常惊人)
这类传说有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和特征:
那就是识宝者为西域胡人(在传说中被称为“胡商”、“胡僧”、“波斯胡”、“西国人”等),他们有非凡的识宝眼光,有时候甚至能够凭借超自然能力发现和识别宝物,而宝物的用途又往往是超现实的、带有神话和幻想色彩的。
这类故事在唐以前也有类似的原型,但识宝人的身份被锁定为胡人,是在唐代才发生的——这是唐朝对外贸易和中西交通空前大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深刻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生态和普遍心理。
除了本文上面提到的菩提寺僧人卖出宝骨的故事之外,这类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杜陵韦弇将仙女授予的宝物卖给胡人而致富的故事、临川岑氏卖给胡人白石而致富的故事、盐船守者得宝珠而卖给胡人的故事、乐安任顼救助老龙得珠卖给胡人而获得重金的故事、长安西明寺僧卖给胡人珍宝“青泥珠”的故事、扶风旅舍的主人卖给胡人门外方石的故事、长安大安国寺僧卖给胡人“水珠”而得重金的故事、魏生卖给胡人“宝母”而致富的故事,等等。
据日本汉学家石田干之助(1891-1974)初步统计,见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此类故事一共有19个,大致都是某人因为行善获得谢礼或者偶然机缘得到自己并不知道其价值来历的宝物,这有中国古代原有的隋侯之珠、黄雀玉环的故事特征(被报恩获得宝物);而比较特别的地方则都是
胡商不但不还价,一般还是拼命开高价购买——也就是上述故事中我们提到的疑惑。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可能之外,还有一个相对关键性的原因
故事中的宝物往往都具有或宗教或政治上的特殊用途,要么是圣物,要么是外国君主悬赏征求的宝物,这或许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身在大唐的胡商,实际上其身份地位和汉地商人不同,往往具有商人之外的重要身份和尊贵地位。
西域|传说|卖家|胡人|李林甫|胡商---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胡商遇盗图》,取材于《观音经变》)
- 汉唐以后,西域为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很简单,无非就两点!
- 杀胡令之后,胡人北逃,谁带兵灭的揭族
- 我来告诉你,生于西域碎叶的李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 五胡乱华时代胡人都是什么结局,其实只有两条出路
- 改朝换代时西域军队知道吗?唐将竟不知已经是宋朝了
- 这位将军灭了帝国后,立马俘虏数百名西域妖姬,并说:人人都有份
- 最残暴的胡人,主导江南大屠杀,逼死圣人皇帝,最后被百姓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