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悖论、边界与东西合璧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格上财富:10年深度研究铸造专业品牌,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是您投资理财的明智之选。 ,风险管理的悖论、边界与东西合璧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格上财富:10年深度研究铸造专业品牌,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是您投资理财的明智之选。
正文开始:
作者:张力军
来源:公众号“节点金融”
一、从风险管理到金融危机
相信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所有从事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都无法回避一个质疑:风险管理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用?即使我们终其一生从事、珍爱风险管理职业的人,也需要直面内心的困惑与疑惑,我们该如何一边要面对愈来愈复杂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体系,一边要面对愈来愈频发的大小危机?
关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文章早已浩如烟海,在有限的阅读范围内看到的、值得推荐的有两篇。一个是多伦多大学John Hull教授的“The Credit Crunch of 2007”,另外一篇是前中国证监会研究部主任祁斌在中国证券报上的一个专访“华尔街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什么”。这两篇文章代表了中西不同的视角,前者侧重技术层面的分析,后者着力于宏观的整体把握,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对危机的理解必将全面而深刻。
既然有众多专家学者发表了无数关于危机的高论或谬论,我们在此还能说些什么呢?答案是—— 悖论
由于笔者曾在美加从事内审和风险管理的缘故,和业内人士曾探讨过一个有趣的悖论,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发生在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很先进的美国?
我们所知道的风险管理的主要基石——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均发源于美国,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更是建立了领先世界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惜重金雇佣大批高端人才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业内常被成为“火箭科学家(RocketScientists)”的大量数学、物理、计算机、统计、工程类博士、博士后在华尔街的起薪都远远高于其他岗位。面对这样一个绕不过去的悖论,我们不妨从逻辑推论入手大胆做出如下猜想:
危机与风险管理的技术先进性无关,换言之,是否再好的风险管理也无法避免这场危机?或者,风险管理的目标不包括避免危机——风险管理是针对企业个体,而非宏观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再或者,风险管理本身有致命缺陷,对危机无所预警和防范。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关乎我们正确理解西方特别是美国金融体系的能力和心态。因为此次危机使美帝国主义顿失光环,我们曾经的谦卑快速消失,救世主心态却悄然而起。但不要忘了,相对美国的强盛与没落,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还只是崛起的开始。
分析论述此一悖论,足可以展开洋洋大观的讨论。至少可在以下四个方面蓬勃展开:
宏观层面,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自我调整,与风险管理无关。
微观层面,个体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低系统性危机的广度和深度。
从风控系统的技术层面而言,风控技术有赖于许多前提假设,任何先进的风控系统也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近似,风险决策需要充分理解系统的局限和误区,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风控技术的另一个致命缺陷是对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无能为力。这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进行资本流动性套利和期限套利的罪恶企图,而流动性危机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初始爆发点。了解私募基金,请关注私募工场:Funds-Works,咨询微信:15034081448。
还有一点可大肆议论的是风险文化,
上述四个方面的思考,可以让我们从多个层面理解我们所提出的悖论。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至少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风险管理,需要更加深入理解风险管理的局限性,以及危机中的人的作用。人既是制造危机的祸根,也是管理风险的主体,同时也是危机的承受者。
最后,如果我们把危机看作一个风险事件,那么涉及其中的所有角色,至少包括制造者、受益者、与风险承受者三个群体,他们之间收益与风险的错配,或许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风险管理与危机机制的一个好视角。
二、风险管理的边界
前面关于风险管理悖论的讨论已经涉及到宏观、微观、风险管理的局限、风险文化等方面。本节让我们假设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的,我们讨论一下它能够发挥作用的边界问题。
控制一个机构可能发生的风险,显然不仅局限于机构的内部组织,外部组织也应该并且能够发挥作用,比如监管机关。那么,作为风险主体的机构,其内外风险管理的边界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影响一个机构风险管理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自相应的地位、层级是怎样的呢?我们依次罗列如下:
1)法律制度
2)政策法规
3)监管机构
4)自律组织
5)内部控制
6)风险管理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风险管理边界问题,我们是想尝试着回答类似这样的提问: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外的假证团伙为何长久存在?齐鲁银行、北京农行等银行的票据案为什么会发生?
在当下风险案件时有发生的中国金融业,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是击穿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线的重要原因。且不论我们尚不完善的制度,即使再完善、严密的防范措施也需要执行制度的人,如果没有外部相应的监管和法律,内部人员如何能仅凭自身的职业操守抵挡巨大的利益诱惑。北京农行39亿元票据案中,两个人合伙与三人合伙作案、分赃,有何分别?增加内部制衡、设置岗位职责分离只能增加联合作案的难度,但只要利益足够大,内部风控机制是无法绝对抑制犯罪动机的。此时,外部的制约力量,尤其是监管与司法体系的力量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之所以当下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中,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在反欺诈、财务作假等方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风险管理边界之外的低效与不作为。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监管机构重审批轻监管、司法体系权钱交易等不利于阻遏、控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外部环境,使得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不得不承担了一部分他们专业领域之外的功能。我们认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着眼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主要任务应该是风险定价,而不是反欺诈、反舞弊、反洗钱等监管或司法体系的职责范围。
笔者曾有幸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调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有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负责人就坦言,客户数据造假现象普遍存在,验证、还原财务数据是风控从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试想,如果数据不真实、财务造假是全国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这难道还需要由每一个金融机构独自面对,难道不应该是企业边界之外的事情吗?
三、风险管理的东西合璧
考过银行业风险管理资格证书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使用的参考教材的基本内容皆来自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实践。正如本章第一节所言,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积累,风险管理的框架方法也是西方科学理性的体现。
就像所有我们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无论是基础的COSO框架还是看似越来越完善的巴塞尔协议,也无论是基于精确数学计算的投资组合方差还是混杂着统计回归与专家判断的信用评级,我们必须承认,是西方的科学与思维方式支撑着风险管理体系的大厦。
然而,这种外科手术式的解构风险的方式并非完美,由微观整合成宏观整体时可能存在重叠和遗漏。尤其是因为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已经逐步模糊、甚至突破了传统金融风险的界限,让自下而上的风险整合变得越来越困难,精确度越来越令人怀疑。上个世纪发明的信用衍生品、资产证券化都是很好的例子。
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监管机构及国际组织都展开深刻反思,并制定了不少新的监管条例。巴塞尔资本协议II还未完全实施就升级迭代为巴塞尔资本协议III。但依然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式的猫鼠游戏无法改变危机的成因与传导机制,至多是增加危机的缓冲厚度。如对所谓系统性重要银行增加额外的资本要求等。
那么,我们东方思维中的未雨绸缪、道法自然等有关风险的哲学思想有什么借鉴的价值吗?这个话题显然超越了本书的范围与作者的能力,然而工作经历与现实观察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方向——
我们东方思维中有天生的风险意识,虽然缺乏西方的科学理性与定量分析,不太注重微观的结构与解构,但是我们却能经由经验积累辅以相对感性的分析与判断,大致准确的把握宏观整体,做到未雨绸缪。那么,理想的风险管理,是否可以融合东方的宏观视野与西方的微观技术,既不失宏观整体观,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工具,变中西之分、体用之争为思想、体系、工具的融合?
新技术的出现让此设想成为了一种可能。阿尔法狗完胜围棋高手是个让人类跳出固有思维框架的惊险时刻,原来以为的模糊思维其实是技术手段制约之下难以穷尽的可能性。当技术进步突破了人类记忆与计算的极限,当全体数据替代了样本数据,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因为决策信息的不完整,也不再是因为客观世界变化速度超越了人类的反应速度,或许人类选择的非理性和随意性就是仅存的不确定性来源。
已经隐约看到人类不可预知的未来,互联网金融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开始。当被动守成的风险已是生死存亡,我们还有什么创新的风险不能面对。这当然包括风险管理的创新。
注:本文是《互联网金融导论》一书初稿节选,预计2018年上半年出版。
版 权声明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 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65983413。
- 又有军事新动作?!印媒:印将在中印边界附近新建三所军事医
- 二季度,对银行人意味着什么?
- 心理科普:什么是心理边界?
- 识别借款人隐性负债的7大方法?(超值干货)
- 独家|国资委权责清单要来了!出资人的监管边界在哪儿?
- 【资讯】英国与欧盟同意爱尔兰无硬边界 但需要做的仍很多
- 爱心无边界 爱回收携中国旧货业协会成立公益联盟
- 风险管理的套路都不会,怎么能做好安全呢?【玺猫PPT】
- 风险管理的一切都在于数据,安全也应如此
- 10个让你烧脑让你晕的数学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