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经济”逐渐兴起?
《“孤独经济”逐渐兴起?》,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苏啊青
“下班后,我在商场的自动售卖机上买了一杯橙汁,这是一个跟自助取款机差不多大小的自助橙汁售卖设备,省去了沟通成本。谁说一个人不能唱歌、看电影了?我用手机软件购买好了电影票,趁着电影开场之前,我还在迷你KTV里唱了15分钟……”今年29岁的Andrea在南京新街口地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目前仍然是单身状态的她很喜欢这种一个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Andrea代表新型的中国消费者: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年轻、愿意花钱,并且热衷于独自花钱。
“佛系青年”催生“孤独经济”?
今年1月,一家职场社交平台联合一家短租平台发布了《孤独经济》白皮书,据调查结果显示:61.47%的人,平时会感觉孤独;不会感觉孤独的占比为38.53%。在孤独感出现的频率上,偶尔孤独的人占51.77%;经常孤独的占27.22%;每天都会孤独的占21.01%。
孤独如此普遍,那靠什么来排解孤独?答案就是花钱,孤独的人更愿意消费。
据德国《商报》网站2月22日报道,中国“佛系青年”现在已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大群体,甚至创造出一个自己的经济分支:孤独经济。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年轻而且喜欢买买买——不过请让他们独来独往。
报道称,一款日本最新手游中的旅行青蛙是这些“独行侠”们最亲密的朋友。有将近1000万中国玩家在短短两周时间内下载了这款游戏。微博上“旅行青蛙”话题点击率达到3亿次。独行者们喜欢这款游戏,也因为它反映了慢条斯理的“佛系”生活方式。
面向这一人群的经济市场将不断扩大,一种“新孤独主义”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深入人心,服务行业招徕单身人群也逐渐在做出改变:如今遍布各大商场的迷你KTV;新催生的共享健身房;一个人想吃火锅?有“一人一锅”小火锅;还有迷你家居……
“我们愿意为孤独埋单”
近日,脉脉数据研究院联合小猪短租,共同发布的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显示,在为孤独埋单的人群里,称自己每月大概花费1000至3000元的占比最多,达到41.57%;花费3000至5000元的以34.17%的占比位居第二;花费在500至1000元的占到13.17%;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10.65%;为孤独花费超过5000元的占0.45%。
葛女士
职业:出版社
年龄:26岁
个人状态:恋爱中
孤独账单:养了一只宠物猫,每月支出1000多元
今年26岁的葛女士是南方人,毕业后留在大学所在的北方城市生活,有稳定对象,有时候也会觉得孤独。
“我觉得孤独和是否单身没有太大关系。就拿我来说,自己距离家乡太远,一年到头甚至听不到家乡话,觉得很孤单。”毕业第二年,葛女士就选择养了一只猫,虽然每个月多了1000多元的支出,但是葛女士觉得非常开心。“有时候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我都会悄悄跟猫咪说。”
李女士
职业:新媒体编辑
年龄:28岁
个人状态:单身
孤独账单:为了追星每月花费1000—1700多元
今年已经28岁的新媒体编辑李女士是个典型的“孤独星人”,“高中、大学、毕业后,都没谈过恋爱。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偶像不够帅?”相比于别人分分合合的状态,她却对独处乐在其中。“我追日本明星,毕竟是跨国追星,演唱会不能每年都去,去的话每年花费差不多三四千,没去只是买专辑的话,一年大概是1000元到1700元的开销,我算是比较理性的。”
周先生
职业:广告创意总监
年龄:28岁
个人状态:已婚
孤独账单:偶尔独自喝酒、看演出,消费占收入八成
今年28岁的周先生,在厦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周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已经结婚,但目前孤独消费仍然是很大一部分支出,甚至占全部收入的80%。
“尽管已婚但偶尔也会享受独处的时光。比如独自去喝酒、看演唱会,老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我们鼓励对方享受自我的生活。”
丁先生
职业:南京国企员工
年龄:25岁
个人状态:单身
孤独账单:最大支出是健身
今年25岁的丁先生是南京国企的一名员工,刚毕业不久。“我谈不谈对象都是‘月光族’,区别在于钱花哪里了。有女朋友就会花一部分在女朋友身上,现在没女朋友,养了两条狗、天天健身,假期还会自驾游,把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了。”当然,选择上会有优先顺序,丁先生最喜欢健身,在他看来,健身既孤独又迷人。“在买车和健身这两个选择上,我选择健身,会持续投入金钱,比如购买蛋白粉,各种装备。”
专家
“孤独经济”兴起代表人的个性得到尊重
《孤独经济》白皮书中,共采访了1万多名47岁以下的人中,其中,约有67%的人说他们通过看电视或电影排遣孤独;超过49%的人玩智能手机游戏;46%的人泡吧;39%的人去健身房,近25%的人听音乐或唱卡拉OK。
“消费在社会学上定义是一个连接经济和文化的意义。孤独经济应该属于消费文化,我觉得后现代主义比较能解释孤独经济,就是消费不是工具性的行为,而且符号性的行为。”在南京农业大学就读社会学的季同学认为,孤独经济的消费不是一种为了完成什么工具性的目的,而是一种寻求意义、仪式感等符号性东西的行为。
“现代人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了,选择的权利更多了。在我的理解里,孤独经济只是万千生活方式中的一种罢了。”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认为,孤独经济并不能代表人的状态“孤独”了,而只是很平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也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每个人在特定的时候都会觉得孤独,但人天生就是社群动物,也还是喜欢交往的。偶尔,年轻人也希望屏蔽朋友圈,扔下智能手机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待一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从经济角度来说,孤独经济会持续增长,这代表着人的个性得到尊重,但是这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方式。”
- 地球正在逐渐逃离太阳:难道有大事要发生?
- 农村攀比风、浪费风兴起,一年辛苦钱一天吃精光
- 10 现在日本教育界又兴起了拼刺刀,危险吗
- 军工板块迎来大爆发!两大投资逻辑逐渐清晰 这几只股被机构看好
- 新疆棉花订单式生产逐渐推广
- 北京上周楼市成交逐渐回升 半数位于五六环之间
- 毛坯房逐渐被取消 陶卫行业需改革_陶卫行业
- 单人KTV和养蛙火了,中国“佛系”青年催生孤独经济
- 湖南到广西正规划一条新高铁,促进2个城市兴起
- 空巢青年催生出的“孤独经济”到底有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