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来源是趣收藏。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


梅瓶也称"经瓶",梅瓶是传统名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瓷器鉴定出手156378-47680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主要用途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

储酒器

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件宋代磁州窑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开光书写“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

陈设观赏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历代梅瓶精品展示: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南宋 吉州窑鹧鸪釉梅瓶

此梅瓶器形端秀,釉色斑驳,堪称江西吉州窑传世精品。乳白及赤褐色在棕黑釉上蜿蜒流动,是为吉州窑特色,但只有少数釉色斑纹如此流丽精巧,妙趣天成。且梅瓶大器甚少,此瓶比例精妙,器形流畅,属罕见珍品。此釉色又称鹧鸪斑,若琥珀色斑纹较多,则称玳瑁斑,乃吉州窑匠精心创制,工艺复杂。瓷匠须于器表均匀施釉,并随意掺洒含高釉灰量之斑点,上品色斑浑然天成,有如鹧鸪翎羽或玳瑁龟壳。此类纹饰意仿自然,切合南宋文人意趣。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卉纹梅瓶

瓶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修 长。胎体致密,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下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 一,线条流畅,突显定窑娴熟刻花技术。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明永乐 青花瑞果纹梅瓶

小口卷边,短颈,丰肩,敛腹,浅圈足。通体青花纹饰,肩上绘莲瓣一周,腹饰上下两层折枝花果纹饰,上层为桃、石榴、海棠,下层为樱桃、枇杷、荔枝。近足处饰蕉叶纹,花纹间加青线。青花呈色浓艳,有深蓝色结晶斑,线条略为晕散。盖子为明末制品。

此件梅瓶为明初青花瓷中的名品。近似例见诸于国内外公私收藏,尺寸由28.5公分至41公分不等。尺寸与此器相近的有三,一曾于1949年费城博物馆《Ming Blue-and-White》展出,见图录图版89号,现藏日本松冈美术馆;二为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艺廊之藏品,曾于1977年《New South Wales Exhibi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展出,见图录图版52号;三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品,编号TKS15/3822。托普卡比宫尚藏五件此式样的梅瓶,两件29公分高的曾著录于康蕊君著《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Museum: A Complete Catalogue》第二册,伦敦,1986年,图版624号,其一肩部为蓝地。阿德比尔寺亦有六件,其一著录于《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华盛顿,1956年,图51号。台北故宫藏有二例,著录于《明瓷名品图录: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东京,1977年,图版12(图一)及39号,后者带盖,器形稍有不同,构图较紧凑,被定为宣德。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二例,一载于《中国陶瓷全集》第十二册,上海,2000年,图版12,另一载于耿宝昌著《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北京,2002,图版76号,定年宣德。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明14/15世纪 龙泉青釉带盖梅瓶

瓶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

文献记载明代龙泉窑曾与景德镇并列,同时为朝廷烧造瓷器。《大明会典.陶器》:「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即饶州景德镇,「处」即处州龙泉窑。

此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无论形制大小或釉色均相若的例子,载于2009年台北出版《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图版64号,书中论述同样的三阶式盖面亦见于景泰七年(1456)金英墓出土的白瓷盖罐上。另一近似的带盖梅瓶藏于日本五岛美术馆,见2012年日本出版《龙泉窑青磁展》,图版91号。该书引例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永乐地层出土的带盖梅瓶残片,其体形较小,见119页,149号。龙泉大窑相信为明初烧造官器的窑址之一。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清康熙 郎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梅瓶

瓶罩红釉发色浓艳,流敞自然,轻挂垂肩,亮丽雍雅,妙仿宣窑,诚康熙郎窑典范。朝纲替更,不减其美,先帝御制佳器如此,传至乾隆一朝,高宗同羡之,赏其霁红娇妍,乾隆四十年(1775年),赋诗颂扬,命刻于底。同诗又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瓶,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香港,1999年,图版14;故宫图录中指乾隆帝于诗中提及宣德,或以为该器瓶乃出宣窑,未料乃先帝一朝仿摹,详见页16。另有一郎窑瓶,底同镌此诗,原属 M.F. Arbouin 收藏,收录于《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53-6年,编号2312,两度售于香港苏富比,分别为2005年5月2日,编号525及2014年10月8日,编号3653。另见于一铜红僧帽壶例,收录在《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29。

梅瓶|赏瓶|图版|釉色|吉州窑|托普---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每日一赏瓶中最美是梅瓶!

清乾隆 黄地青花折枝花卉梅瓶

本品端庄典雅,挺拔饱满,外表装饰宣窑黄地青花之釉彩,以撷其苍妍璀璨之华贵。腹部主题纹饰为上下交错的三组折枝花果纹,花卉者芬芳盈枝,风姿绰约,果实者,饱满丰硕,寓意吉祥。运笔苍健,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肩部和胫部绘就细密的莲瓣蕉叶辅助纹饰铺陈出宣窑青料苍雅浑厚的观感,又与主题纹饰疏朗清雅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纹饰之外皆敷设黄彩,色泽匀净明亮,极见精准细致,犹如青花纹饰镶嵌其中。底部圈足修整细腻,白釉莹美似玉,抚之极其温润,中心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笔道清晰规整,“乾”字写法为典型唐英榷陶时期之风格,由此可断本品为唐窑之物。

本品是在仿宣窑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基础上添饰黄彩二次低温烧成。仿宣窑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为雍正朝御瓷肇创的摹古佳作,从折枝花果纹饰的布局程度可分繁密型与清疏型二者,前者可看见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见HE LI 著《中国瓷器》页290,图593;後者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82,图30。乾隆一朝沿之烧造,据《乾隆三年造办处活计档 ? 江西》记载,该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传旨御窑厂仿造一批前朝器皿,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三果梅瓶一件”之记载。只是两者在肩部纹饰稍有不同,但乾隆者仍然明显保留了疏密两种风格,而本品就是选用清疏型器皿加敷黄彩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