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本文来源:七禾网



叶鸿英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民国时期知名的实业家、藏书家,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顾问。自幼经商水产业,开展对外进出口业务,在日本、朝鲜设立分号。后开办面粉厂、机器厂、银行等。



自幼经商水产业



叶鸿英,1860年5月出生于福建同安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叶丽水在沪经商,1867年随父母迁居上海,后成为沪城著名巨商。14岁在其父经营的大昌杂货店当学徒。满师后,随张尚德赴日本北海道经商,往来于北海道与长崎之间,采购海味杂货运往上海销售。叶鸿英初到日本,不通日语,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北海道补习日语,与日商洽谈业务时不靠译员,借以练习日语,学用结合。进步很快,不久,既熟悉了商情,又学会了日语。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民国时期上海滩



1877年,张尚德等集资在长崎开设丰记号,经营海味业,叶鸿英在丰记号任职员,因其经营有方,深得张尚德器重。越年,叶协助丰记号在朝鲜的釜山、仁川、元山各埠扩大贸易,进展顺利。这也为他以后的经商生涯积累了经验。同年六月,叶鸿英丁父忧,回沪奔丧,丧葬既毕,不愿留沪继承祖业,牢记“勿守一隅”的庭训,仍然回到长崎,协助丰记号在朝鲜的釜山、仁川、元山各埠,扩大贸易,进展顺利,张尚德倚为左右手。



1881年,叶鸿英离开丰记号,返回上海开设源润昌行。生意有了进展之后,又赴长崎、海参崴组织货源,扩充外贸业务。



1889年,叶鸿英筹集巨资,开设源来号,经营进出口贸易,直接从日本进口海参、鲍鱼、鱼翅、干贝、虾米、海带等商品批发给“行家”(小型批发商),并经营出口木材、棉花、海蜇、金针、木耳等商品。叶从日本大批进货时,由上海的日本银行开出信用证,对方凭信用证办理货物出口并结算货款,有时是对方开来押汇,货到付款。当时进口商品的利润高达100%,出口商品的利润也有50%左右,源来号生意越做越大,资财越积越多。



北洋政府农商部名誉顾问

1895年,叶鸿英周游日本四岛,调查市场情况,研究拓展之道,于是源来号又在长崎、神户、横滨三地设立联号,进一步开展业务。叶鸿英发现生粉在长崎销路不畅,但生粉是上海适销的热门货,就通过联号包销长崎一部分的生粉。长崎、神户、横滨的华侨甚多,叶鸿英发觉日本人和华侨爱吃四川榨菜,他又通过源来号的联号,顺利地打开了四川榨菜在日本的销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源来号从日本源源进货,由于日元价格不断下跌,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北洋政府



叶鸿英很有经营头脑,目光远大,誉满当时。他投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贸结合、二是海内外结合。1923年,叶鸿英前往辽东半岛,调查那里的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的实际情况;中国东三省盛产大豆。东三省著名的大豆、豆油、豆饼皆由营口、大连运输出口。叶鸿英决定在大连开办升源机器油坊,在东三省采购原料,在大连进厂加工,优点是当地货源充沛,进货价格低,运输费用省,生产成本少,工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大连港港阔水深,入冬海面不封港,海运费用低,商人多从大连转运货物出口,在商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豆油、豆饼在上海属于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叶鸿英既在上海开设贸易商行,又在大连开办机器油坊,工贸结合,产销挂钩,密切联系,大连油坊为上海商行充分提供货源,上海商行为大连油坊的产品打开销路,相互配合,多产多销,两翼齐飞。1924年,因经营有方,被聘为北洋政府农商部名誉顾问。



叶鸿英与不少上海闽商一样,在经商方面不保守,善于出其不意。1931年,叶鸿英在十六铺开设元兴行,由其长孙叶元和任经理,向南洋群岛开展贸易。元兴行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海味是高档货,进价高,利润厚,但由于货品辗转运抵上海,往往在途中耽误时间过久,影响资金周转,垫款甚巨。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元兴行又在香港设分号,凡印度尼西亚来货,先到香港,由香港分号及时办理转运手续,同时香港分号根据港、沪两地商品行情,或由香港分号迅速办理手续,转运上海,或由香港分号就地脱销,灵活掌握,从而使货物脱销快,资金回笼快,减少垫款,加速了资金周转。后来,元兴行扩大进出口业务,从南洋群岛进口的土特产有:栲皮、石花菜、胡椒、生粉、大米、食糖、檀香木等,向南洋群岛出口的商品有布匹、绢丝等。此外,还兼营南洋华侨代销业务,元兴行得到南洋华侨的信赖,代销业务不断发展。



投资企业:面粉厂、织布厂、保险、银行等

叶鸿英靠经商起家,拥有巨资,在上海先后投资的工商企业有:申大面粉厂、立大面粉厂、永豫纺织厂、荣大织布厂、永茂轧花厂、华商电气公司、华兴保险公司、华安保险公司、华成保险公司、源裕花行、源丰花行、源盛花行等;投资的金融企业有:通和银行、正利银行、正大银行、正华银行、正义银行、国安信托公司、元大钱庄、福泰钱庄、信康钱庄、泰康钱庄、源安钱庄、明德钱庄、怡丰钱庄、晋德钱庄、瑞元钱庄等多家。



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叶鸿英此前先后参与创办了华大商业储蓄银行和正利商业储蓄银行,还在几家钱庄拥有股份。1927年,地处上海市华界的南市繁华地带,有一家新银行挂牌开业,名称叫做正义商业储蓄银行,规模不大,仅有股本25万元,以叶鸿英为董事长,朱嘉瑞为经理。



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开业后的几年中,经营颇为不顺,业务进展迟缓。至30年代以后,在全国各地资金开始急剧汇集上海、多数银行的存款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却仍不见有起色。1930年度的存款总额勉强只达到50余万元,仅为资本额的两倍;其它各项贷放、投资业务更是不尽如人意,银行已经开始出现亏损,股东的红利分配恐怕也会落空。眼见着多数经营银行的同行们生意兴隆,赚足了钞票,叶鸿英实在不甘心,苦苦思索扭转企业经营窘迫境况的良策。



他看到当时有不少银行通过投资证券业、进行政府公债买卖而获取了大量利润,非常羡慕,也想跻身于公债市场去搏一番。尽管他一向经营作风稳健,即使过去在北京政府大肆发行公债时期也未参与其中,然而这次为了改变银行的经营现状却不惜去赌它一把。于是,他不顾经理朱嘉瑞和其他股东的劝阻与反对,以较高的利率向同业拆进1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进了证券交易所进行投机。初战告捷,第一笔交易赚了,随后的第二笔、第三笔又连连得手,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很快有所转机。



此刻的叶鸿英好不得意,把别人的劝告更加不当回事,以更大的规模继续进行公债投机,并开始把投机的重点转向期货交易市场。当时,在投机成风的上海,期货交易是赚头最大、也是风险性最高的一项投机事业。



半年后他终于失手了,在一次棉纱交易中惨败下来,造成巨额亏蚀,累及正义商业储蓄银行,不得不于1931年11月宣告停业,进行破产清理。



散财以济公益,捐款兴办教育

1937年2月,叶鸿英病逝于上海,终年78岁。生前谆谆教导其子孙:“尔辈既受荫惠,当知血汗金钱得来不易,务必谨守俭朴家风,勿为习俗所移”殷切激励子孙,努力振兴祖业。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

鸿英图书馆



叶鸿英对民众有益的民族工商业,均酌予扶持,而不计较个人投资的报酬。在其投资的工商企业中,他或任董事,或任监理,多数系名誉职务。叶鸿英为了实业救国,大力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共同发展。经商多年,勤勤恳恳,白手成巨业。30年代初期,估计他私人拥有财产1000余万元,成为上海著名的富翁。晚年,散财以济公益,捐款兴办教育,愿以经商得来的财富用于福国利民的事业,受到社会的好评。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

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

,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民国投资家叶鸿英:投机期货,半年赔光40年攒下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