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来源是驿使梅花。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为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决策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自1979年2月17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不过这场战争中牺牲2.7万余名解放军战士。

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虽然我军很快就撤出了越南,宣布胜利,但是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比如,网上人门议论纷纷的是,烈士家属的抚恤金有多少?幸存下来的老兵如今生活的怎么样?等等一些问题,更让人难受的是,有五位烈士,为何29年后才下葬?

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我军当时的战场纪律,明确规定不允许丢失一具烈士遗体,不允许丢失一个伤员。并且在作战过程中,每日都要逐级上报人员、装备实力和减员、损耗等情况。

战争结束,解放军撤回国内时,又再次复核人员,装备实力,并且绝对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有人质疑那么多人,战场情况又很复杂,怎么能做到绝对落实到每一个人?

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其实很简单,战士上了战场就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每位战士在入伍前都持有相关的证件,为了在不幸牺牲后能够被战友确认身份,这些证件每位士兵必须随身携带,最后通过清点人数,就能得知减员情况,核对证件,就能得知死者身份。

对越反击战结束,各部队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烈士遗体、遗物的搜寻、登记、处理,丢失烈士的遗体是重大的问题,必须追究责任。

当然,战场上形势危急,可能采取先临时掩埋、再取回安葬的做法,重点是临时性掩埋的定位,标记和寻找必须明确,这样做既是为了减少无辜伤亡,也是为了不丢失一个烈士。 最后,所有的烈士遗体运回国内,逐个登记、洗浴、单独墓葬。

这些烈士的骨灰被统一安排,最终被安葬在全国范围内的20多个烈士陵园中。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烈士家属都已经找到亲人的墓碑,这些烈士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的关怀,每逢清明节气,每位烈士墓碑前都摆满了菊花。

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这些年,爱国观念渐入人心,人们逢节假日很少去国外购物,而更多的是来到红色旅游胜地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各种祭祀活动也越来越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2013年的清明节,战友之间发动并组织前往广西烈士陵园,慰藉光荣牺牲的战友,他们满怀思念找遍了广西境内烈士陵园却不见烈士战友们的墓碑,他们心急如焚,不停哭喊着说:“战友们在哪里啊?知不知道我们到处寻找您?”

这几位老战友,看着战友的照片,战友当年生龙活虎的身影便浮现脑海,难以忘记,他们不停的念着五位战友的名字,几位老战友坚持一定要找到为祖国牺牲的战友。

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经过多方打听后,从广西西综左市民政局得知,牺牲的5位战友的骨灰盒仍旧在殡仪馆里,却出现了无人去认领局面。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979年3月,20岁的杜富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此时他入伍才两个月,后来被追记三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可是杜富强牺牲后,他的母亲不知道他牺牲在哪,埋在哪,几乎哭瞎了眼睛。

当时为了纪念儿子,老母亲在家人的祖坟变修了一座衣冠冢来祭奠,他直到2008年家人才获知杜富强在防城港城北烈士陵园,遗憾的是,杜富强的母亲已经去世五年了。

牺牲|下葬|对越反击战|杜富强|战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对越反击战, 牺牲的5位烈士, 为何29年后才下葬?

至于这5位烈士没有下葬,没有入土为安,也可能跟烈士家人记忆有误有关。老战友们为了牺牲的战友一直努力,终于2015年12月4日,这五位战友的骨灰,在广西龙州龙口镇烈士陵园举行下葬仪式,这五位烈士得以安息,老战友泪流满面。

烈士永垂不朽,忠魂长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