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俄后裔的跨境春节:既过“外公年”也过“外婆年”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华俄后裔的跨境春节:既过“外公年”也过“外婆年”》。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新春见闻)华俄后裔的跨境春节:既过“外公年”也过“外婆年”





中新社额尔古纳2月25日电 题:既过“外公年”也过“外婆年”





中新社记者 张玮





“回国过春节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用我们俄罗斯族独特的方式庆祝!”25日,跟着父母从俄罗斯回到中国过春节的“80”后姑娘莫妮莎告诉记者。





资料图: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群众。张玮 摄





虽离春节已过去10天,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的俄罗斯族(华俄后裔)依然沉浸在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中,他们与来自俄罗斯的亲戚共同过了一个跨境春节。





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早在17世纪,俄罗斯人即已抵达额尔古纳河沿岸。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向中国的移民达到高潮,两国边民经过长时间交往跨河而居,“始而相交以为友,既而相爱以为婚”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华俄后裔群体,当地的恩和成为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





莫妮莎告诉记者:“我的外祖母是俄罗斯人,外祖父是中国人,姨妈常年定居在中国,我们长期生活在俄罗斯,但是每年过春节我们都要回家过年。”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提前酿好格瓦斯,列巴都要当天现烤,还要和俄罗斯回来的亲戚一起包饺子,外公曾说过‘中国文化不能丢’。”莫妮莎的表姐丽达如是说。





丽达笑言,华俄后裔过两个“年”,一个“外公年”(即“春节”),一个“外婆年”(即“巴斯克节”)。在中国农历春节,华俄后裔也会根据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守岁、吃饺子。





在聚居着7800余华俄后裔的额尔古纳,春节期间总能看到跨境过春节的俄罗斯人。“他们都是我们的远方亲戚,过春节就回来,我们一起拉起风琴,唱着歌、跳着舞、喝着蓝莓酒共迎新春。”71岁的尹忠兴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俄罗斯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人,他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中国文化。





“90”后华俄后裔杨爽在微信朋友圈时不时地晒出自己与俄罗斯堂弟伊那夫的合影,堂弟中国面孔下的金发碧眼分外惹人注目。





伊那夫说:“我喜欢回中国过年,我们三五结伴,沿着“喂得罗”(一种铁桶)冰灯点亮的街道,去每个木刻楞拜年,好不热闹。”





近些年,由于额尔古纳华俄后裔文化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中俄民众相互走动起来。数据统计,2017年1月至9月,该市接待中外游客475.2万人次,仅在黑山头和室韦两个中俄口岸接待中外游客就达200多万人次。





额尔古纳市政府官方表示,俄罗斯族(华俄后裔)是个特殊的民族,有着珍贵的中俄合璧文化。通过这样特殊的血缘关系,更有利于维护两国深厚的情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