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38种喵他一个人就吸了25种,这到底是什么工作?
《全世界的38种喵他一个人就吸了25种,这到底是什么工作?》系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种猫你肯定没吸过:黑足猫。这种看上去小巧玲珑的大眼猫,却被封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猫科动物”,它的捕猎成功率高达60%。
夜晚出来捕食的黑足猫。图片来源:BBC《大猫》预告片
这个黑足猫的片段来源于BBC Earth最新的旗舰纪录片《大猫》。这个拍摄了《地球脉动》《蔚蓝星球》等史诗级纪录片的单位,卖起萌来也是毫不含糊。实际上,能够拍到小黑足猫,也拜拍摄的新技术所赐:自动快门探测到了它们的动静,难得地记录下了它们捕猎的英姿。这样动人心弦的瞬间是如何捕捉并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呢?我和这部片子的导演保罗聊了聊。
加拉帕戈斯鬣蜥的生死时速
每一只加拉帕戈斯鬣蜥的生命,都是从一段生死时速的逃亡开始的
。
沙滩里刚孵出来的鬣蜥,正探头探脑地朝海边挪去。而只要它一动弹,旁边的岩缝里早已埋伏等候多时的蛇,就会从各个角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这只可怜的猎物追去。鬣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拼命地跑,躲过蛇从世面八方而来的攻击,挣脱本已缠绕在身的蛇,奋不顾身地攀上岩壁。在它跃上岩壁的时候,蛇的信子只距离它不到一厘米。幸运的鬣蜥最后挣脱——观众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这段视频来自 BBC《地球脉动 II》,用网友的话来说,BBC 把这段自然界捕食与被捕食的景象,“拍出了史诗大片的感觉”。2017 年 5 月 15 日,英国学院奖将“最佳瞬间”奖,颁给了这惊心动魄的 2 分钟。
《地球脉动 II》中鬣蜥与毒蛇片段。图片来源:BBC
自然故事年年都在上演,然而只是通过BBC的镜头,这个瞬间才走向了全世界。BBC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一个英雄(刚出生的鬣蜥),面对恶人的挑战(毒蛇),经过艰险的旅程(奔跑),达到了目的(进入了海里)——这段视频浓缩了好莱坞大片的所有要素。” BBC 自然历史组的纪录片导演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这样告诉我。“如果那只鬣蜥最后没有挣脱而是被吃掉,那片子就失了掉一半的精彩。
5周的拍摄浓缩为2-3分钟的镜头
在保罗看来,像《地球脉动》这样的自然纪录片,虽然表现的是自然的千姿百态,然而却有最简单的人性之核心:爱与亲情,英雄主义,生离死别。在他看来,
“故事”是一切的关键,人们借由这些故事与自然相遇、相识,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
保罗出身古生物学专业,在博物馆捣鼓了几年藻类化石之后,保罗在 BBC 自然历史组《生命之旅》剧组找到了一份实习。从那时起,他的职业生涯就和自然纪录片绑定在了一起。他参与拍摄过《生命》、《季风奇观》、《蔚蓝星球》,曾和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在《冷血生物面面观》中合作。此时的他,正在 BBC 布里斯托分部(也是自然历史组的大本营,被称为“自然纪录片界的好莱坞”),为BBC 的自然纪录大片《大猫》做剪辑。
保罗·威廉姆斯。图片来源:http://www.open.edu
我们一起观看了刚出炉的一小截渔猫的片段。屏幕里出现了小渔猫学抓鱼的憨态,保罗紧紧地盯着屏幕,嘴角露出笑意——尽管他自己亲自撰写了剧本、进行了剪辑和初期配音,观看纪录片时的欣喜和惊讶,依旧毫无保留地浮现出来。
“这可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啊。”保罗说。
地球上现存的一共 38 种猫科动物中,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其中 25 种,并将经过最后的剪辑,压缩进 3 集、不到 200 分钟的节目中
。
剧组一共 15 人,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工作,门口挂着预告海报,墙角一隅贴满了剧组拍摄过的猫们。不过据保罗说,一部纪录片需要与包括科学家、摄影师和音效等上百人合作。图片由作者拍摄。
BBC 将这类纪录片称为“蓝筹”,是最“纯”的自然纪录片,也是纪录片中的旗舰。
每 2-3 分钟的镜头,背后可能是长达 5 周的拍摄,浓缩了自然界中最精彩的镜头、最动人心弦的故事
。从 1979 年《生命的进化》,再到国内观众所熟知的《冰冻星球》、《地球脉动》系列,每一部都是叫好又叫座,豆瓣评分甚至接近满分。去年底,《地球脉动 II》上线,英国国内同时观看数峰值 1200 万(英国人口 6600 万),出自其中的那段群蛇追捕鬣蜥的视频更是火遍全球。
《冰冻星球》中一只海狮正在追逐巴布亚企鹅。
图片来源:BBC
而真正拍摄起这些动物、和它们亲眼目睹甚至亲密接触,又是什么感觉?
保罗曾经在斯里兰卡和一只花豹隔着五米四目相对,也曾经在加拿大从一只饥饿的灰熊面前逃生。学过动物行为学的他深谙与动物接触之道,那就是懂科学。在苏拉威西岛拍摄黑冠猴时,一只大个儿雄性向他走来,怎么才能让它不惹麻烦?保罗知道,这种动物有着严格的社会层级,在一只有攻击性的动物面前,一定得低调、臣服,让它觉得有掌控、无威胁,才会行为正常。于是保罗低下身子低下头匍匐在那里,避开眼神接触。那只猴果然放松了下来,甚至还跳到了他背上。
自然纪录片脱胎于真实的自然,也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纪录片究竟是怎么拍的、到底有多“真”?
纪录片《大猫》片段。图片来源:BBC
1
《大猫》是如何诞生的
果壳网:你们是怎么决定一部自然纪录片的故事的?
保罗·威廉姆斯
:比如《大猫》吧,BBC 决定要拍一个这样的片子,雇我们制作组来做,而我们就开始广撒网。我们的研究人员会比我们更早开始工作,过遍世界上现存 38 种猫科动物的每一种,联系尽可能多的科学家,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做一个候选列表,包括物种、我们可以拍摄的地点、能否进入、有没有科学家已经在那里研究,等等。然后会考虑是否有有趣的角度或者行为。在野外,我们有 90% 的时间都和真正研究该物种的科学家或者专家共事,在这之前我们会征得他们的同意进行合作。然后我们再把候选范围缩小。
纪录片《大猫》片段。图片来源:BBC
一旦我们知道要拍的地点、具体的物种和合作的科学家,我们便开始着眼于单个个体可能发生的故事,它们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可预测性、拍到这些行为需要多少时间。这之后,我们会继续考虑怎么样更经济地使用经费,拍什么能够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或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内容。
有的时候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拍同样的行为,但我们总是尝试用新的方法拍新的行为。或者用更大的摄影机、更好的镜头、新的风格、新的科技等等,让这些自然的瞬间变得更加令人沉浸、令人兴奋。
BBC纪录片拍摄现场。图片来源:Paul Williams
果壳网:入行已经 15 年以来,有没有亲眼见证到什么新科技改变了你们的拍摄?
保罗·威廉姆斯
:15 年前我入行的时候,我们还在用胶片。胶片很贵,所以严重限制了我们能拍到的东西,也很难拍到偶发的、出人意料的画面。但是现在我们都用的是数码拍摄,拍到那些镜头就非常容易了,也拍得起了。高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器材,也能让我们拍出更高质量的画面,而且可以放大。
BBC自然历史摄制组的拍摄设备。图片来源:BBC
曾经在夜里拍摄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现在的摄影机都很厉害,你只需要一点点月光,就可以拍出夜间的场景。现在,拍夜景成为了野外纪录片的一个新领域,许多动物都是夜幕降临之后才出没的,在夜里拍摄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洞见。
夜间拍摄到的老虎。图片来源:BBC
2
真实是一切的基础
果壳网:你曾经提到,纪录片都有一些大主题,例如爱、分离、死亡,等等。这些元素是本来就在自然里、我们只是简单的展示,还是更多地通过人为加工、剪辑而体现?
保罗·威廉姆斯
:我们的职责,是通过展示一个动物个体的故事,去代表整个动物物种。
一切的基础,是讲一个动物的真实故事,展现它在野外的真实行为
。而我们使用的语言,则是更能被人所理解的。我们向科学家们咨询,一起合作写出旁白等语句,但若都是科学术语、干货,那么观众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做的是将这些干货“撕碎”,变成更诗意、更人性化的表达。它让观众们可以透过一个更为人性的镜头,去看这些真实的发生在野外的故事和自然场景。
我们当然想要把故事做得更吸引人、更有创意,但它一定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
。
纪录片《大猫》片段。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这些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保罗·威廉姆斯
:故事都是以单独的片段来进行的。举个例子,我们猫的故事里面有一段,一只大猫(美洲豹)和一只小猫(豹猫)。小猫很害怕很紧张,因为它是大猫的猎物。这里三个重要元素都齐了:角色,角色要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式。我们有了一个英雄——小猫,一个坏人——大猫。小猫必须要生存,这是一个挑战。解决方式就是小猫最后爬上了一棵大树,克服了困难、也学到了东西。这是个简单又精彩的故事。虽然在野外捕猎关系非常普遍,但我们通过音乐、剪辑等方式,把这一段做得带有点奇异、魔幻的味道,像好莱坞大片一般。而且,它又是真实的。
《大猫》纪录片中出现的锈斑豹猫。
图片来源:BBC《大猫》预告片
但是呢,我们也可以通过大猫——美洲豹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这只美洲豹有两个小孩,面临的挑战是要找到食物喂养它们,所以要抓小猫。在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会用建立在真实之上的不同的视角,让观众感觉更丰富、更有趣,也希望能告诉观众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
果壳网:当你通过纪录片的镜头讲一个动物的故事的时候,你觉得这到底是一个人的故事,还是动物的故事呢?
保罗·威廉姆斯
:我们不知道动物怎么想的,也不可能知道。但是我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从一篇文献开始的,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与我们“对话”。如果科学是错的,那我们的故事也不可能真。所以和高水平的科学家合作也很重要。每次我们写下一条关于动物的知识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都会再三确认它是准确的、被证实过的。
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总还是要通过人类的视角看动物的。否则,我们不会与这些动物产生情感上的联系、也很难被它们所吸引。当我们说一只猫带着两个小孩,“小孩”就是很人类化的表述;但若说一只猫和它的两只幼体在一起,那就感觉有点遥远了。纪录片的语言给故事赋予了感情。
果壳网:你是否拍过让你无法理解、也无法预测的动物行为?
保罗·威廉姆斯
:这很有趣的。当我们拍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某一整个物种,而是单个的动物“角色”。就像人一样,动物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科学会概括某一种动物,而纪录片则会将它们个体化。动物个体之间细微的差异总是很有趣、又很让人兴奋的,而从中我们也能带来许多新的内容和视角。
3
“真相”的界限在哪里?
果壳网:你怎么看迪士尼的片子《我们来自中国》?这部片子因为把几个雪豹拼在一起讲了一个故事而产生了很大争议。导演坚称自己拍的是自然“电影”,但镜头语言确实总是让人觉得这是纪录片。
保罗·威廉姆斯
:我们不那么做。一定要说的话,《隐秘王国》是一个例外——它非常不同,是一个幻想剧,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然,但并不是纪录片。
《隐秘王国》海报。图片来源:BBC
在戏剧和纪录片之间存在着一条需要仔细拿捏的界线。但是对我们而言必须要清楚的是,故事必须是真的
。如果我们讲某一只豹的故事,那么所有的主镜头和主场景都必须是这同一只豹。如果我们在旁白里讲,“这只豹带了两个小孩、正在进行一场旅途”,那么关于她和这个家庭的故事就只能是这一只。不然的话我们只能泛化地讲这个物种,加入多个动物的镜头,但那肯定是没有一个单独的动物故事那么吸引人。主镜头必须是一样的,比如拍一只豹捕猎,那么这个豹跑来跑去、捕猎、进食都必须是它;有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一条尾巴、一点皮毛的特写,这可能来自别的镜头,但也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
《隐秘王国》里的象鼩。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但是声音就难以保证了吧,毕竟拍摄用这么多长焦镜头,很难收音。
保罗·威廉姆斯
:是,有很多声音来自动物声音资料库,都是同一个物种,但可能是几年前录下的。但我们尽可能多地使用自然收音,如果我们知道动物会在哪里出没,那么我们就放一个收音器过去。
纪录片《大猫》片段。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你用过动物园或者其他并非真正“自然”的镜头吗?冰冻星球里北极熊幼崽出生的场景是在动物园拍摄的,当时辩护说不这样就拍不到。
保罗·威廉姆斯
:是的……很多节目都必须要那么做,有时候自然规律不允许我们在野外拍摄,比如一些小昆虫,或者鱼类繁殖的镜头等等。我们并不想欺骗,然而也不想打破观众对此的想象,不想隔三差五地就说“这个镜头是摆拍的”、“这个昆虫是实验室场景”。BBC 做了大量的用户调查,会问观众“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你感受如何”这样的问题,其中也包括了《冰冻星球》里北极熊的例子。总的来说观众们的态度是,对我们在“可控环境下拍摄一些镜头”并不反感;但若我们是在动物园里拍摄大型哺乳动物时,他们就会有意见,除非我们在旁白里指出来。北极熊那次我们没有讲,所以后来也为此道歉,说我们做错了。
我拍的上一部片子是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动物,其中有一条响尾蛇产卵的场景,前后都是森林的画面,但中间产卵的过程是在动物园里搭的一个石洞里拍的。这是唯一可以拍到此类场景的办法,但我们在旁白里告诉了观众。
《冰冻星球》里的北极熊。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讲出“真相”,会不会降低纪录片的情感冲击力?
保罗·威廉姆斯
:这要看情况。现在我们对拍摄手法和地点都比较坦诚。毕竟几十年以前根本就没有条件在外拍摄,所有的镜头都是动物园里拍出来的,我们今天根本不用做这些事儿。我们也并不想在动物园里拍动物,都想在野外记录,但即使今天也会受到技术和手段方面的影响,必须要做出妥协。我们的旁白里面会告诉观众,片子是在人为环境下拍摄的,但是我们拍得非常自然,如果你不那么在意的话你是不会注意的——这其实也没什么。
4
科学家也未曾见过的景象
果壳网:自然纪录片是不是也促进了科学研究?
保罗·威廉姆斯
:很少有科学家能花如此大把的时间和钱在户外进行实地观察,但我们确实是有大量的时间观察动物,能看到科学家们或许看不到的东西。科学家也爱看我们的片子,能看出他们自己的门道。比如,我们用的高速摄影机就能揭示许多东西。我曾经拍了一段苍鹰的片子,寄给了牛津大学的鸟类学家们,他们都非常着迷,超高速镜头(用超慢动作)记录下了苍鹰如何使用翅膀的细节。还有一次是在加里曼丹岛的基纳巴卢山,我们在那里呆了 5 周,拍了一种红色的巨大的水蛭。从来没有人拍摄过这种虫,甚至当时都没有科学命名过。我们拍了之后,美国有一个研究水蛭的科学家还用这段视频写了论文。
高速摄影机下的苍鹰。图片来源:Paul Williams
果壳网:拍摄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把科学传递给观众吗?
保罗·威廉姆斯
:有两个层级:故事,以及科学事实。我们用故事吸引观众,然后在整个片子合适的地方见缝插针地放入信息和事实。所以观众可以一边享受、欣赏,一边知道动物到底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等等。一部好的自然纪录片,即使没有旁白,也应该是要让人看懂的。而旁白也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提高观影体验和信息的传递。
果壳网:你觉得一部片子讲多少科学才算足够?
保罗·威廉姆斯
:这取决于具体的片子。但我们常说,如果一个片段能让观众知道哪怕一个有趣而神奇的事实,那就够了。
纪录片《大猫》片段。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那么关于自然保护的信息呢?
保罗·威廉姆斯
:这也取决于某个具体的节目要做什么。比如《地球脉动》,里面有大量的自然保护的信息,虽然展现的方式都非常地细微,但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目叫《春日观察》,内容就是在人们的后院、公园等地方放上摄像头,实时观察鸟巢。在这个节目里环保的信息就非常多,我们一直会讲,需要保护鸟类和它们的环境等等,也鼓励观众们多注意自家的后院里的生命。我们有各种类型的节目,有的更强调环保,有的不那么强调。但一以贯之的是,我们旨在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的爱。
纪录片《春日观察》片段。图片来源:BBC
果壳网:你有拍过对自然保护带来实质影响的片子吗?
保罗·威廉姆斯
:之前说的巴拿马金蛙的例子就是。有许多媒体都在报道,也让摧毁这个物种的蛙壶菌得到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保护两栖动物的慈善机构也用这部片子作为例子,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行动。
你并不需要很多与环保直接相关的镜头。你需要一个小时美丽、纯净的自然和野生动物,然后外加几分钟强有力的、让人揪心的环保信息,这比从头到尾讲环保要有效多了。
自然纪录片自己并不改变世界,但会激励人们,让关键的人去改变世界。许多和我们共事的科学家都对我们说,他们之所以从事当下的研究,是因为小时候看了爱登堡的片子。它让人们想要去了解自然的神奇,亲眼见证那些瞬间,然后学习、探索,为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国圣路易斯公园的巴拿马金蛙(Atelopus zeteki)。
图片来源:TimVickers
果壳网:那么,拍了这么多纪录片,你个人和动物印象最深的一次相遇是什么?
保罗·威廉姆斯
:还是那头和我只隔了 5 米的花豹。当时,我埋伏在黑暗中用夜视镜头拍摄花豹,然而监视屏的那一点点亮光让花豹注意到了我,然后朝我走过来……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怎样。即使人类对花豹了解再多,当你面对这一只活生生的捕猎者时,你会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懂得自然。
靠近自然的瞬间,你必须对自然保持敬畏。
文中提到的纪录片中英文对照:
《大猫》 Big Cats
《生命的进化》 Life on Earth
《冰冻星球》 Frozen Planet
《地球脉动》 Planet Earth
《生命之旅》 Journey of Life
《生命》 Life
《季风奇观》 Wonder of the Monsoon
《蔚蓝星球》 Blue Planet
《冷血生物面面观》 Life in Cold Blood
《我们来自中国》 Born in China
《隐秘王国》 Hidden Kingdom
《春日观察》 Spring Watch
来源:果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为坚持看到最后的自己点个赞!
- 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电影百度云连接
- [流言板]马布里:未来会定居北京,盼在全世界建造平价房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百度云资源
- 全世界叫欧阳鑫城的有多少人
- 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百度云资源
- 八分钟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用来“惊艳全世界”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百度云下载
- 中国的春运一年一次,可是为什么今年却让全世界都“失望”了?
- 【高管头条】中国第二家“华为”诞生,正悄悄征服全世界!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百度云网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