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来源是静者为王的江湖。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


(一)春联起源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

春节写春联,可谓历史悠久,据说在周朝时期便有了雏形,那时是写在两块桃木板上,然后悬挂在大门两边?而之所以选桃木板,是因为自古桃木便被人们定义为,有驱灾辟邪功能 。故而,演化成了道士们手中那柄桃木剑。

那么何时出现的最早的春联呢?这个可真不好说,有人一竿子追到了《诗经》里,称里面的对仗诗句便是,而有人则指出是在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要求群臣在 “桃符板”写对仗句子。可群臣们写一个,孟昶便大摇其头,纷纷给予差评,最后亲笔写了两句: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由此,这个对仗句子,就变成了“春联的鼻祖”!但反对者却称,这是门联……所以这里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实在是属于打不清的嘴炮——春联、门联等其实都属于对联!只不过后人细分了下罢了。

无论怎样,春节写春联,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风俗。而围绕着写春联,也是经常发生一些趣事,甚至是奇缘。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二)春联奇缘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

北宋的王安石,在20岁年后的春节后,赶考路过马家镇,在赏灯会时看到一盏花灯里,有一个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但却没有下联,王安石瞅了半天,也对不出,但去记住这个对联了。很快来到考场上,王安石才高八斗,很快便写完了试卷。主考官一看,行啊这小伙子!便想试试他才气,于是主考官指着门庭边的一面飞虎旗,出了一个对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乐了。这不正是跟自己在马家镇看到的那个对联,如今句这样浑然成一对了,自己得来好不费工夫。于是张口对出: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主考官顿时喜出望外,自然高看王安石一头。可好事还在后面,王安石考试完毕后,返回马家镇,特意寻到那个对联,原来是当地一富豪家出的对联。没想到至今还在。

于是王安石便一笔写下: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富豪听闻有人对出后,大喜过望,来后一看是一位青年才俊,立时乐了。原来这个对联,相当于“绣球”,谁能对出,富豪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谁。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王安石撞大运了,这个对联,里外里他一个字没对,结果不但娶了媳妇,还考上了功名。真可谓是春联奇缘一段。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故事。但从这则故事中却能看出,起码在北宋时期,春联早已被赋予了其他功能,不再仅仅限于,寻常的祈福或驱灾辟邪等了。

(三)纪晓岚差点死于春联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

当时间来到清朝的乾隆时期后,对联早已成为才子们斗才气的工具。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更是此道高手。但哪料纪晓岚却差点死于春联上。那是一年的春节,纪晓岚跑回了老家过春节。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纪晓岚属于“公众人物”,自然轰动十里八乡。其中有三位好友最有面子,竟然请动了纪晓岚,给自己写春联。但见纪晓岚提笔,龙飞凤舞的写毕后,一副对联出现在人们眼前,上联是:惊天动地门户 。下联是:数一数二人家。还有一个横批:先斩后奏!

哪料这个春联很快便被乾隆知道了,立时大怒!啥意思你纪晓岚?这不明摆着是埋汰我吗?试问天下,还有谁家敢称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也就只有我帝王之家。最可恨的是这横批,先斩后奏?你个纪晓岚想造反是不是?

纪晓岚|金榜题名|娇妻---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王安石写春联,金榜题名娶娇妻,纪晓岚写春联,却差点被杀头

于是,一道圣旨就把纪晓岚给提溜回来了,让纪晓岚当面说清,否则“咔嚓”了你!面对大怒的乾隆,纪晓岚依然不慌不忙,道:“万岁,我没有对您老不敬。因为这惊天动地门户,是在说我老家的一位朋友,他家是做爆竹生意的,自然爆竹一响惊天动地。那个数一数二人家,是说另一位做烧饼的朋友,必然要数着个,给人家烧饼。至于横批先斩后奏,是说我第三位朋友,他是杀鸡的……”

乾隆听毕是无可奈何。其实这个春联故事,是在讽刺清朝的文字狱,故而才说: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可见,春联由此又成为了“利器”,如鲁迅先生所言的“匕首和投枪”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