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当一天网格员|走街串巷细抠民生“一丝一毫”

《新春走基层·当一天网格员|走街串巷细抠民生“一丝一毫”》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当一天网格员②走街串巷细抠民生“一丝一毫”





春节前,我们跟随徐汇区网格监督员的脚步,体悟他们的日常工作。作为街镇层面的“一线”力量,每日走街串巷、定点巡查,做好发现问题的“放大镜”和市容监督的“啄木鸟”。





准点出门从不松懈





“挎包+步行”便是网格监督员的日常。“每天至少‘兜’15公里,每月上报的案件少则近百、多则上千,就看你眼睛尖不尖。”吴新平是康健街道的网格监督员班长,一早8:30便开启了一天的巡查工作,监督员工作干了整整12年,风里来雨里去,每日巡视4个定点网格,约覆盖4平方公里。巡查地域范围较大的监督员,可用“电瓶车+步行”的方法,骑至一个点位后再步行查看问题,日巡查距离一般超过30公里。





戴上防风帽,裹着厚围巾,开着电瓶车在冰点天慢速骑行,寒风依然“刮脸”。不远处路边围栏上一宣传板一角弯曲变形,吴班长利索地将电瓶车安放至点位,上前查看才发现是螺丝生锈导致的脱落情况,不紧不慢从小挎包里掏出螺丝刀,将生锈螺丝拧出,并用尼龙绳穿进洞中与栏杆绑定,“像这种围栏宣传板、垃圾桶、路灯等硬件设施常有人为破坏,为了不影响市容环境,一般情况下,我们就直接用身边带的工具做一些初步处理,尽量能帮多少帮多少。”吴班长憨厚地笑笑。凑近一看,随身携带的挎包虽小却五脏俱全,内里装着剪钳、螺丝刀、尼龙绳等各种维修小工具,细心的准备走到哪儿都不怕。





一路开开停停,吴班长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市容的“一丝一毫”,能处理的做完即走,如共享单车乱停放、宣传板脱落、垃圾桶位移等问题;需要发动相关部门配合的,如马路中央隔离栏损坏、架空电线断落、阴井盖缺失等诸多问题,及时上报,动作干净利落。在徐汇区,共有196网格监督员,负责全区约54平方公里、13个街道的日常巡查,任何细节与市容顽疾都难逃他们的“法眼”,每日“重复”工与“琐碎”事让监督员们练就了一副“好脾气”。





案件上报很有讲究





午休不久,吴班长又开启了“下半场”工作。位于三江路附近一小区门口大量堆积快递箱并占用绿化带,吴班长见状立马脱下手套,打开手机上的“城管通”熟练操作起来,“事件”→“环卫市容”→“毁绿占绿”→ GPS定位地点→上传1张案件近照、1张远照、1张门牌号、再加语音和文字描述“三江路360号向南20米处”→提交案件,完成上报。一连串精准信息上报之后,由所属漕河泾街道对应的城管部门受理,并就处理结果通过“城管通”再反馈至监督员进行核查。





据统计,2017年徐汇区共整治城市管理问题20余万件,疑难顽疾2000余件,处置率达100%,完成了一张“满分成绩单”。上报案件通常有“城管通”APP和“微信上报”两种途径,案件类型一般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即硬件设施和突发事件。“从生成工单至处理结果这一系列过程中,徐汇网格化中心大屏几乎同步进行程序操作,更新受理、处置、分流、派单、督办等案件进展。”吴班长将流程说得头头是道。自下而上逐级报送和处置与自上而下逐级派单和督办,凸显了过程当中每一步的“精细化”与分派部门的“精准性”。





工作暂停片刻休憩





由于16:00还要参加会议,吴班长只能返回网格中心,平时这个点,他还会继续巡查直至黑夜,拧开水杯急忙喝了几大口,将电瓶车调了个头,走前不忘说了句:“我们专门有个微信群,有情况就群里讲,时时刻刻把百姓事当作自己事、重要事、紧急事,这样才能做好监督员的工作。”如此日复一日、每日巡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的就是将更多矛盾化解在群众投诉之前,将职能“重心下沉”,让管理队伍发挥“多功能”作用,实现了区域监督“无盲区”,处理“无空档”,解决“无难事”。寒风中吴班长远去的背影,留下的却是辛劳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