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本文《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地方也跟上了“流行”趋势,纷纷推出手机政务软件,提出“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原本是树立政府形象的好事,但一些政务软件却问题百出,备受诟病。指尖上的便民工程,变成了形象工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闪退、数据异常 政务软件问题不少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里,输入“政务服务”进行搜索,立刻出现了上百个政府部门的手机软件。从省级政府到各区县政府,很多都有自己手机软件。但是这些软件普遍评分偏低,下载用户很少,评论也耐人寻味:“有本事不要通过单位必须下载”;“用政令要求强制下载隶属私人公司的APP”。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央视记者尝试用不同的手机,下载了近40款政务软件,进行体验。其中,山东政务服务软件在安装完成之后,一点开就出现了闪退的情况,记者尝试了在多款手机上安装,都不同程度发生了闪退问题,完全无法正常使用。

而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的政务软件,发现其浏览量并不多,大约每条资讯的浏览量都在100次上下,然而当记者再次点开后,发现这条资讯的浏览量增加了10多次。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央视记者 朱慧容:

我们再尝试点开一次这条资讯:浏览量又增加了10多次。点击其它资讯,也出现了一样的情况:每点击一次,浏览量就会增加10多次。

这款政务软件,首页中,就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上线不到一年,访问量2.6亿,下载量超过千万。看起来,各种服务都挺齐全。

记者随机点击首页“预约诊疗”,结果出现的却是一篇文章,让用户下载当地卫计委开发的另一款软件;再来试试“生活缴费”,记者尝试点开“缴电费”,却出现了这样的提示:“软件想要打开支付宝”,点击同意后,直接跳转到支付宝的缴费页面。

这款软件的满分5分的评分系统里,只得了2.4分。用户点评是这样的:“各种加载、各种跳转、没做好为什么要放上去”。

大部分政务软件用户评分不足3分



这些并不是偶然情况,记者一共下载40多款政务软件,其中近二分之一都无法正常使用,可以使用的APP当中,大部分用户评分都不足3分。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在前不久,针对

70

多家国家部委和

32

家省级政府、网站政务软件的建设情况进行测试。测评报告显示:在建设移动手机软件的省部级单位中,

39%

的单位,仅提供基于安卓版的应用,与公众移动终端应用现状不匹配。

对政务软件缺乏定向管理,山寨版本比比皆是,有损政府形象。更让人惊讶的一个数据是:超过

40%

的省部级机构单位的政务软件存在各种链接失败、兼容性差等不可用的问题。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逾四成省部级单位政务软件使用难

尽管出钱又出力,但一些政府机构如此“服务”,老百姓很难买账。这些难用的政务软件究竟是谁在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又作何解释?

上述这款频繁闪退的山东政务服务软件两年前就上线了,版权属于山东省人民政府,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办公厅承办。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联系到主管部门。对于闪退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这个情况,需要下载,了解一下。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政府工作人员:

我去应用软件那儿下一个,还找不到。

记者:

你们管理这个APP,你们自己都不会用?

政府工作人员:

我们不用,我们平时只是管理。你这么喜欢用这个APP?

记者:

你也觉得这款软件没什么人会用?

政府工作人员:

我看你打几次电话了,像你这么执着用的很少。

记者:

我得办事啊。

政府工作人员:

这款软件办不了事,办理不行、申报都不行。谁告诉你这款软件能办事的?

政务软件的初衷就是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政府服务。但是在这位工作人员的描述中,这款软件什么事都办不了,只相当于一个手机上的“公告栏”。遇到记者咨询这款软件的用法,他甚至觉得有些惊讶。最后这位工作人员给了记者这款软件开发公司的电话,让记者咨询软件公司。

开发政务软件的价格不便宜

调查中,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政务软件的开发方并不是政府部门,而是软件公司。尝试联系了多家政务软件开发的公司后,记者发现做一款政务软件的价格并不便宜。

某政务软件APP开发公司:

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比较强大的APP可能真要上百万这种。

几十万,上百万的花费建设一个软件,加上后期高额的运营费用,不算一笔小开支。但调查中,当记者提到软件不好用的时候,很多政府部门的回答却是“还没有弄好,还在建设当中。”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尽管上线已经超过一年,政府部门依旧回答还在建设,无法使用是正常的。而当记者联系这些软件开发公司时,却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某政务软件APP开发公司:

我们这边市政府办公厅在负责,他们说有要求,上面要求必须要做,我们这边领导说是首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民营企业的软件,遇到这样的评分、这样的反馈,可能团队早就急坏了,因为没有用户,就没有收入,公司一定难以为继。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政务软件上,工作人员却显得习以为常。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

专家:政务软件不能流于形式

记者查找到各地政府工作文件,不少政府都制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施方案,一些政府将“电子政务”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当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

确实有一个原因就是跟风,别人都搞我们也要搞,而且可能上面对这个考核还有一些要求。好多地方政府乐此不疲在搞政务APP,慢慢就变成一种形式了。

政务软件变形象工程,工作人员:这款软件办不了事

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政府部门对于宣传自己电子政务方面的工作,乐意之至。某直辖市有一篇报道,题目就是该市政务软件已达21个,市民觉得网上办事更方便了。而在专家看来,这样的宣传并不科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孟庆国:

我们强调APP一定是整合式的,不是每个部门建一个APP,到时候我们会眼花缭乱,我不知道干什么事,要到哪个地方去下载什么样的APP,反而会引起混乱,让老百姓感觉不便利。

不仅仅热衷于政务软件的数量,浏览量、下载量也是被看重的数据,很多政府部门,都把这些写进了工作文件。但是对这些软件稍加调查,就会发现,与漂亮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评论中大多数用户只给出一分的评分。

央视记者 朱慧容:

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发展电子政务,本质上,是要求政府改变工作方式,简政放权,变管理为服务;不愿意彻底改变原本的方式,但是却想要跟时髦的互联网扯上关系,为政绩添点色彩,这样的手机软件只能是个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