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来源是图说三国。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之人,他一生中,曾三次发布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并曾吟咏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而且他说到做到,行为上有污点的许攸来投之时,他跣足出迎;两度戏耍他的李孚投诚之后,他依旧委以重用;当他击破徐州,擒住吕布及其部众之时,面对四个原本该被斩杀的人,也流露出了不舍之情。只可惜,这四个人中,一人一心求死,两人不得不死,他最终只留住了一个人,此事让他伤怀不已。那么这四个让曹操不舍的人,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第四名:最终投诚的张辽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张辽,字文远,他早年便因骁勇善战,而闻名并州,成为了丁原的属下,后来丁原被诛,他投在了董卓麾下,之后又加入了吕布阵营。如此看来,他的经历与吕布有些相似。不过他在吕布阵营的时候,非常不得志,毕竟他与吕布关系并不亲密,也不像高顺那样,能够凭实力得到吕布的倚重。不过曹操比吕布有知人之明,能够知人善任,因此他看出了张辽的才干,并将其收归了帐下。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没有错,因为原本籍籍无名的张辽,加入曹魏阵营之后,屡建战功,后来更是创下了以八百破十万的神话。

第三名:不得不死的吕布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吕布,字奉先,是并州人氏,年少时“以骁勇给并州”,得到了丁原的赏识;后来他先是受到利诱,成为了董卓的麾下,又有王允的劝说之下,诛杀了董卓,自此他成了反覆小人的代名词,再也没有人,敢将他收归麾下。不过他的勇武,却是天下皆知的,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到,“吕布有虓虎之勇”。因此,在将他擒获之后,提倡唯才是举的曹操,是起了爱才之心的,据记载,曹操听完吕布请降的话之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只不过当时在曹操身边的刘备,故意提到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打消了曹操招降吕布的念头。

第二名:不得不杀的高顺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比起反覆无常的吕布,高顺的名声要好的多,《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而且闲时被吕布夺兵权,战时要率军出征,他也毫无怨言。这样的属下,是每一个主公,都梦寐以求的,曹操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他手下还有一支胜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陷阵营呢?然而高顺是死忠于吕布的,曹操空有收服他的心,却没有招降他的能力。再说了,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就算他真的收降了高顺,也不一定敢重用,毕竟高顺在吕布军,极有号召力,如果他还活着,吕布的部众,便有主心骨,很难完全为曹操所用。所以既然曹操决定杀掉吕布,那么高顺自然不能留下。

第一名:一心求死的陈宫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曹操曾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有些时候,他的确非常的小心眼,然而大多数时候,他还是非常大度的,他对待陈宫的态度,便是最好的例子。当初徐州牧还是陶谦的时候,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率军讨伐徐州,为他留守兖州的陈宫,就悄悄的把城池献给了吕布,让曹操丢了根据地。但是陈宫的为人和智计,都非常得曹操赏识,所以在将其擒获之后,曹操根本舍不得杀他。可是陈宫面对曹操的劝降,无动于衷,只一心求死。《三国志》注引《典略》曰:“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意思是说,陈宫求死的时候,身帝的士兵,都拦不住。曹操无奈之下,只能目送他下楼,并泪湿虎目。

求死|谋臣|抉择|曹操|高顺|白楼|吕布---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曹操最纠结的抉择:白楼门上,一个顶级谋臣不想杀,却偏偏求死

通篇分篇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面对这四个人才,曹操都舍不得杀害,只可惜吕布反覆无常,高顺不能为自己所用,这两人不得不杀,他极力挽留的陈宫又一心求死,最终他只留住了愿意归降的张辽,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