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小佳河

回望小佳河


回望小佳河



小佳河,饶河县的一个镇,地处挠力河和小佳气河交汇处。黑土地上普普通通的乡村,曾经是我外业工作的一个驿站,尽管在这里驻留仅仅一个多月的时光,但在我的心底却视其为第二故乡,也寄托着一份乡愁。



1977年上半年,在三江平原完成为航空摄影铺设地面标志任务后,中队转移测区到了当时的小佳河公社集结,休整、培训,为接下来的1:1万影像图外业调绘和控制测量任务做技术、物资等准备,一个多月给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也收获了难得的轻松惬意。那时我们几个作业小组住在生产大队的一处空房子中,自带行军床、被褥和蚊帐。年轻人聚在一起,朝气腾腾,热热闹闹,又没有任务压力,每个月42.40元的工资,加上每天8角钱的外业补助,心里已是十分满足,因此那段时间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优哉游哉。流水浣女,绿草庄稼,游蛇飞禽,鸡犬鹅鸭,柴门炊烟,院落农家……无不给人一种自然恬静的清美之感,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景象如同田园诗画般。



2011年初冬时节,时隔34年,我有了一个再次前往小佳河的机会。单位承担黑龙江省1:1万基础测绘任务的外业三中队驻地设在了小佳河,任务需要,要到元旦过后才能收测。因年度考核工作之需,我和洪海、大廖一行3人驱车前往小佳河。一路之上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故地重游,既兴奋,又忐忑,还有些急切,脑海中设想着小佳河现在的样子,从记忆中搜寻着当年的一个个场景以及熟悉的人和事,还把这次小佳河之行当成了自己的一次圆梦之旅,一次乡愁的重温。在村口见到了迎接我们的中队长国礼和几个同事,寒暄过后来到中队驻地——当地人开的一家小旅馆。稍事休息,趁着午后时分,迫不及待地带上相机邀上几个人奔向村外的小河。当年的河流还在,只是堤岸高了,河水浅了,尚未封冻,依然清澈地流着。



30多年过去了,村子有了很大变化,铺了水泥路面,多了几栋五六层高的楼房,旅店餐馆,买卖铺户,比起过去确实是繁华热闹了许多。当年我们的驻地不见了踪影,记忆中的许多影子已经难以找到了。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主街和背街对比鲜明,主要街道两旁房屋大多砖瓦结构,粉刷新鲜,临街一侧的栅栏都漆成了红色,统一式样和规格,看起来很是整洁。而几处背街却显得与主街很不协调,一些茅草房年久失修,很是破旧,有的窗子还用塑料布遮盖挡风,街道是土路还不规整,当年村里的供销社和旅馆只剩下断壁残垣,但尚未拆除,只有“佳河旅社”和“小佳河供销社门市部 1977”几行水泥字在门面墙上还完整存在,记录着风雨沧桑,见证着时代变迁。还有几处草房,窗破院荒,显然很久没有人居住,尽显窳败,估计是房主举家搬迁,留下旧房和宅基地没有处理。看到这些与现实极不对称的景致不免唏嘘,我有些神情黯然地回到中队驻地。



乘兴重游企盼多,景失人去今非昨。当谢村边不息水,岁月未改往日河。重返故地,旧貌难寻,颇多感慨,只有怀想中的小佳气河还在那里悠悠地流淌着,似乎在向我们述说着过往。落叶流水情犹在,月光入梦难成真。夜,深了,躺在旅店略显潮湿的床榻上,久久难以入眠,期望中的梦境终究没有如约到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外业人走过路过的太多太多,很多东西都成了过眼云烟,能在记忆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的,肯定是有其能够打动人心之所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乡村,又未见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对于我,正应了苏轼的一句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在想来,之所以留恋,是因为在那里收获了一份“心安”。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叩问流年,回首曾经,这一转眼40年过去了,“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我出生在辽宁的一个小村庄,童年、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非常怀念浓浓的乡土气息,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和情结,才让我对乡愁有一种别样的渴求。真希望小佳河能够清新优美,保持本色,成为一缕乡愁的寄托。

更多信息请浏览中国测绘新闻网http://www.zgchb.com.cn/



敬请关注中国测绘报官方微博“中国测绘”

中国测绘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测绘”

回望小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