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归。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
馆长微评
前几天看到《红星新闻》的一篇报道,一位北大毕业、留学美国的男孩,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
表面上,情理不容。但这位男孩却还偏偏不依不挠,写下了万字长文,回顾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对其的“极度控制”“过度关爱”,隔空讨伐爸爸妈妈。
看完,百感交集。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万字。但也有很多人心中,会对此嗤之以鼻!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猛(化名),从小成绩数一数二,是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而最近,王猛却写下
一封万字书信
,里面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种种经历。0
1
儿子的万字长信
1月23日,记者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栋图书大厦前见到了王猛。
他双肩包里的电脑,装着一封15000余字的长信,记录他从小到大与父母间的种种经历。
行文间,言辞激烈。
相对于直面交谈,他更善于文字表达。
他不避讳自己性格的“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他认为,这正与父母有关。
他的文字里,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这封长信,他于近日完成,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
他希望给这些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同学一些参考:
▲万字长信的开头部分文字
0
2
被控制的爱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他穿长裤。
从小到大穿衣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办。
高中毕业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
高中时,王猛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尽管后来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碍很难与人交往。
原本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没有。“就在离开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
在王猛看来,
这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控制。
0
2
剥鸡蛋的嘲笑
在王猛看来,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小学时,
因为不会剥鸡蛋,他遭到同学的取笑
,后来传到家里亲戚耳里,又一次遭到了亲戚多次的取笑。2005年春节,成了王猛在家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当时,小时候取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来到家里,“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讪笑道‘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
因为剥鸡蛋的事,多年来频繁遭到嘲笑,这次便没有忍住,猛地站起来怒视相对。“这次,父母依然没保护我,也没对亲戚说不”。
自那以后,王猛便没在家过春节。
毕业后,在经历了几年不太顺利的工作后,王猛借着英语优势决定出国读研。
然而
父母的“关爱”如影随行,随后就给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顾他。
在与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讲述了与这位“老朋友”并无共同话题,但父亲却依然要求他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
“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他们都错过了。”
最近10年,王猛仅回过一次家,还是“例行公事”——更换过期身份证。
那是2015年春天,整个行程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个小时,只因为需要向父母拿户口本,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钟。0
4
工作不顺转读研究生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对口专业机构上班,但因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离开,
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事实上,王猛已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
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问题,与过去抗争,“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在美国,王猛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的会想起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他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
“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研究生毕业后,王猛回了国,最终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最多的信息莫过于“在北京”。
2017年国庆,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
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王猛没有多说,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0
5
父母搞不懂
看到儿子发来的决裂信,一开始父亲老王(化名)没觉得有啥特别,因为儿子类似的“抱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儿子把这封信称为对家人的“最后通牒”,老王没想到,这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儿子与家最后的告别。
老俩口搞不懂儿子为何老是揪着过去不放。
这些年来,母亲都会在春节前给儿子发去短信,询问其是否回家过春节。
仅有的两次回复还是在几年前,而回复也极为简洁,
“有事,不回”和“不”。
近几年,老俩口似乎已慢慢习惯了。儿子电话拉黑了,短信不回,也没有什么微信。“每年春节都有人问,你们儿子咋又没回来,我都说他在美国,忙。”
老俩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
但王猛眼里,已经没法信任他们了。
“可父母就你一个孩子,把你抚养大,送进了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就这样决裂,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记者反问。
“那是他们自作自受。”
王猛回答得很干脆。
0
6
反思
搞不懂的或许不止老俩口。
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最近,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
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又遭遇不顺,再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到美国学业出现困难,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学,在小白看来,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了。
小白介绍,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他。而对王猛如今的表现,小白表示:“他是当年的理科状元,上了当年北大最好的生物专业,他一直孤僻,不善言语,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在王猛的中学老师张老师看来,王猛内向,但有上进心,喜欢跟自己较劲,在班级里孤立少言,
“交际能力要差一些。”
老王认为,在美国做了心理咨询后,加上和“老朋友”的相处不愉快,他就开始不和家里联系了。“这是一个转折事件,总认为我们给他推荐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
“国内就不说了,国外是完全陌生的环境,
我们介绍一个朋友,在必要时候也好有个照管,我们错了吗?”
母亲老刘说。记者将王猛的万字长信转给了老王一份,希望他能清楚儿子对过往真实的思考和想法。
老王觉得自己曾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母亲老刘说。
武志红说,父母是我们最大的、终身难以摆脱的命运。
曾经有朋友我分享过一句戏谑——
中国式亲子关系:你不听话,就是问题。
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养仇人。
中国式独立:没和爹妈翻脸,就不算长大。
有的父母也许一辈子都在等一句“谢谢你”,而也有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一句“对不起”。
真希望故事的双方,先肆无忌惮宣泄自己的恨,然后在支离破碎后,还可以重新找机会,看到不完美中的爱。
但更希望,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
尊重与理解多么稀缺,而控制与驯服多么常见。
从我们开始,学着真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吧,任重道远。不然,我们就会倾尽所有,最后却培养一个了仇人。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红星新闻,原文有删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好文回顾
1.
2.
3.
4.
5.
距离国际领袖双语集训营开课
仅剩最后3天
长按二维码,立刻报名
新东方绘本馆名师精讲精练
语数外全科免费伴读课程
每天10分钟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最终爱上学习
在宝贝坚持的路上
我们还为宝贝准备了小惊喜
坚持30天即送
电子学习资料
以及
价值49元精美英文原版绘本
连续坚持6个月送价值299元
《哈利波特》豪华绘本
(或等值精美绘本,视库存而定)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在公众号底部菜单切换后
回复 “打卡”
猛戳『阅读原文』, 立即学习绘本馆1200节伴读课程
- 东北大姑娘唠过年嗑!听着真得劲!
- 今年情人节,北大女博士告诉你,娶妻当娶……
- 北大毕业的第二号女汉奸, 受审时辩称: 我在曲线救国
- 北大给您拜年了! | 请签收一封来自100871的明信片
- 请回答2017 | 几位北大学子的年度关键词
- 考上北大的黑马自述高三逆袭的秘诀:浓缩为这7个字……
- 被称为“北大梁朝伟”,却选择当农民。88年的他放弃北京铁饭碗,
- 被称为“北大梁朝伟”,却选择当农民。88年的他放弃北京铁饭碗,
- 北大医疗携手以色列顶级企业 迈出全球化战略重要一步
- 高考, 没有那么多“如果当初”!北大学长寒假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