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巡警治堵的这些“小心思”你感受到了吗?

《重庆交巡警治堵的这些“小心思”你感受到了吗?》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为了完善和优化两路口的共享转换车道,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民警们经常“头脑风暴”。警方供图





黄花园大桥南桥头使用了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后交通有序。警方供图





华龙网1月31日6时讯(记者 阙影) 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是重庆正在组织实施的民生实事之一。





如何破解拥堵难题,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事实上,城市交通拥堵,往往就堵在几个点上,就像人中风,要害是血管被栓死。打通要害,交通就会畅通不少。





问题是,如何打通?





为此,重庆交巡警动了很多心思。他们没有采用限购或限号的方式,而是盘活路网资源,优化交通组织,规范交通行为,于是有了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公交优先道、共享转换车道……也许你对这些专用名称还很陌生,可只要开车上路,你一定能感受到重庆交巡警为治堵动的那些“小心思”。





南岸区四公里也使用了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警方供图





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





疏通“毛细血管”汇流处 避乱奇招在全国推广





四十出头的刘杰是一名“的哥”,已有15年驾龄。他每天都在路上,和滚动的车轮一起见证了重庆主城区交通的变化。





提起重庆的交通状况,刘师傅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私家车越来越多,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主城区的道路条件又特殊,桥梁多、隧道多,堵车的地方往往就是上桥和进隧道的瓶颈处。





“黄花园大桥、渝澳大桥,这些地方以前去都不敢去,七八条车道一窝蜂挤进两车道,堵上一个小时都是常事,还容易擦挂。”刘师傅说,不过现在好多了。“交巡警给每条车道都设置了一个红绿灯,轮流放行,有秩序了,也就没那么堵了。”





刘师傅口中起作用的红绿灯有个专业名称,叫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是重庆交巡警自主研发设计的避乱奇招。





“就是利用信号灯控制,实现分方向、分车道的车辆交替控制放行,精细化控制车流的进入和驶出。” 市交巡警总队秩序管理支队马靖介绍。听起来很简单,可事实上,为了解决多车道汇入导致的“血栓”,重庆交巡警琢磨了两年。





灵感最早源于一个控制车流的水马。红旗河沟立交,渝北、江北方向车流进入观音桥商圈的交通要道。两年前,为了控制车流量,执勤交巡警会用一个水马封闭上跨桥的一个车道,从嘉州往观音桥方向的车辆必须在桥上合并进一个车道,才能通行。





这虽然起到了控制流量的作用,“后遗症”却十分明显。“后方的车辆堵成了长龙,还迫使驾驶员变道加塞,容易出事。”马靖回忆,和同事们“头脑风暴”后,他们想出为两条车道分别安装红绿灯,由信号灯来控制,交替放行。





这就是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的雏形,它又被用到了洋河立交上跨桥处。这两处的试用成功,让马靖和同事们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在复杂的多车道汇入路口,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控制流量,规范交通秩序?他们选择了五里店立交进行试验。





五里店立交往黄花园大桥出口方向,有来自北滨路、五里店、黄泥磅、渝鲁大道四个方向七条车道的车流,最终汇流为三车道。最初设计的措施是利用灯控,轮流放行不同方向的来车。





但试行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了问题:不同方向的车流量不平均,且每个方向的车流量在早晚高峰和平峰时间段不一样,造成了前方道路时而饱和、时而空闲的状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巡警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引入了流量监测设备。各个方向的车辆同时放行,但根据车辆排队的情况,对不同方向放行的车道数量和放行时间进行调节。同时,完善交通违法的抓拍设备,对违法车辆进行依法严处。自此,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就成型了。





使用了该系统控制后,五里店立交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10%以上,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6.7%,擦挂、追尾等交通事故下降了8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状况。





目前,这样的控制系统在全市有32处,覆盖渝澳大桥、人和立交、袁家岗轻轨站路口等曾经的老堵点。这一技术还被公安部列为创新工作亮点,向全国推广。





位于大庆村立交的共享转换车道。警方供图





共享转换车道





和红绿灯“争分夺秒” 盘活空闲车道资源





家住南坪的程婷在重庆市急救中心上班。每次去上班,她都开车经过菜园坝大桥,再绕大半个上清寺环道到两路口。路上顺不顺畅,就看上清寺环道车多不多。然而,车多已是常态。





最近,程婷遇到了个“惊喜”:快下桥时就有指示牌提醒,走两路口方向的车辆可以左转。“左转?上清寺环道不是单行道吗?”程婷有些懵了,在现场民警的指挥下,她惴惴不安地左转,发现来车都被红绿灯挡在两路口进上清寺环道的路口,她这才大着胆子“逆行”,直奔两路口驶去。





这招得到程婷点赞,因为这样一来,她就不用再去上清寺环道扎堆了,能节约5分钟甚至20分钟的车程。





这一措施也有个专业名称,叫共享转换车道。“通过增设相应的提示标志,引导左转或直行车辆有效利用对向车道的空闲时段,进入对向空闲车道排队等候或者通行。”马靖解释称,和潮汐车道、可变车道不同,共享转换车道是在每一个红绿灯周期里改变车道的行驶方向,争分夺秒地提高道路利用率。





“如果没把握好时间点,从菜园坝大桥下来的车可能就会和从两路口进环道的车迎面撞上。”正如程婷所说,如果开放“逆行”的时间点和路口的红绿灯周期哪怕有一秒钟的误差,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为了万无一失,该路段的分流措施还在试运行阶段,民警还在进行反复的现场勘测和优化调整。





另一头的大庆村立交桥下,共享转换车道正式运行了一个多月,让曾有“重庆第一堵”称号的大庆村立交拥堵指数下降了14%。





“这里的居住人口大约有10万人,导致红石路大庆村路段早晚高峰期间常态拥堵,拥堵最严重的时候,车尾甚至延伸到沙坪坝三角碑,拥堵最长可达五六公里。”江北交巡警支队民警介绍,大庆村立交早高峰时期,车流量集中在前往柏树堡立交和松树桥立交方向,左转和直行车辆平均要等4-5个红绿灯周期(每个周期90s)才能通过,极大影响群众出行。为此,交巡警曾采取调整红绿灯时间、部分方向禁行等措施来缓堵,但效果并不理想。





怎么办?共享转换车道派上用场:在大庆村往大石坝方向的最左车道,近100米的长度,为两个方向行驶的车辆共同使用。





当鸿恩寺隧道方向来车左转进入红石路时,大庆村往大石坝方向是红灯,这时,从大庆村立交左转往柏树堡立交的车辆就可以“逆行”进入共享转换车道排队,等左转绿灯亮起后即可通行。这样一来,红石路早高峰期间每个红绿灯周期可多通过10—15辆小汽车,让车辆通过时间缩短了3-5分钟。





据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这一措施还将出现在重庆更多的路段,提高通行效率。





位于红旗河沟立交的公交专用待行区。记者 阙影 摄





公交优先道





给公交车更多优先权 助力绿色出行





市民熊小姐家住石桥铺,在红旗河沟上班,平时乘坐118路公交车上下班。以往经过鹅岭至两路口路段时,早晚高峰时堵车是常事,有时甚至要花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同行,而现在只需10分钟左右,因为这一段有了公交优先道。





市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民警甘永银介绍,去年年底,大黄路立交至两路口、杨家坪至大坪两条公交优先道先后启用,并形成了无缝对接,单向长度达8.3公里。





数据显示,公交优先道启用后,该路段的公交车日均运输量从26.4万人次提升至28.2万人次,升幅达7%,班次间隔时间由平均62秒减少至平均35秒。





除了公交优先道这样的“大动作”外,交巡警还动了些“小心思”,在一些路口设置了公交专用待行区,保障公交先行。





在红旗河沟立交的建玛特入口方向,交巡警就在红绿灯下的停车线处“瘦身增道”——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数量,多划出了一块公交车专用待行区,能容纳最多两辆公交车在此等候红绿灯。专用待行区前的信号灯也是公交专用,可以优先放行。





马靖解释说,很多公交车站离红绿灯路口很近,公交车离站后就不得不短距离跨越一两条车道,“加塞”进入排队的车流中。由于公交车体积庞大,“加塞”对道路通行秩序影响很大。在路口处设置了公交专用待行区后,不仅避免了公交车“加塞”,还保障了公交车的优先通行。





目前,重庆交巡警正在对主城区的红绿灯路口进行调研,有条件的地方都将施划建设公交专用待行区。





通过增设信号灯、隔离桩,道路渠化,上清寺转盘的交通秩序改善。警方供图





最严交通整治





主城82处堵乱点各有“处方” 60处“药到病除”





余女士家住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附近,每天下班回家的时间正好撞上谢家湾小学放学。“很宽的四车道,平时非常畅通,可一到放学时间,这条路就堵得水泄不通。”余女士说,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都将车停放在路边,经常是停了两三排,将马路占据了一大半。“如果能规范停车,这条路可能不会堵。”





正如余女士所说,重庆交巡警对主城区82个堵乱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很多道路拥堵其实是机动车乱停、乱变道、乱占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引起的。





去年11月20日以来,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就在主城区开展了道路交通违法严管整治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管十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使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下降60%,路面守法率明显提升。





除此之外,交巡警总队还针对82个堵乱点各自的交通情况,逐一开出治理方案。以渝中区中山二路为例,现有儿科医院(青少年宫)、飞来寺2个拥堵节点,儿科医院车辆乱停和排队现象突出,部分车辆在儿科医院路口、中山医院路口违法调头。





为此,交巡警总队重点开展违法停车、违法调头两类专项整治,针对违法停车现象突出的路段采取施划“黄实线”“黄虚线”、加装违停抓拍等措施。同时,建议加快青少年宫停车楼建设,改造中山二路进出口,减少合流交织;打开文化宫、儿科医院、少年宫等事业单位围墙,发挥内部路网的交通功能。





在收到类似“处方”后,如今,主城区82处交通堵乱点中已有60处运行好转,平均通行时间缩短3至5分钟。其中渝州路(科园六路-大坪正街)、机场路(东环立交-人和立交)、龙华大道(大石坝立交-电子校立交)等8处已连续三周运行好转。





城市发展至今,交通拥堵已经不是一两副“灵丹妙药”就能立竿见影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重庆的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三,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庆的道路资源极其有限,交通拥堵治理更是任重道远。接下来,重庆交巡警还将继续向科技要效能,充分挖掘道路潜能,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形势,力争实现治堵措施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