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纵横】网络舆情传播要素及运行机理
在最新一期《政务舆情大数据报告(83期)》的舆情纵横栏目中,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要素及运行机理研究》,作者为黄微、李瑞、孟佳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语义识别与危机响应研究”(项目编号:71473101)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以大数据为研究,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要素及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
文章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信息多样性特征通过多媒体模态呈现、信息高增长性通过多媒体传播得以增速、信息低价值密度性通过多媒体传播后效应增强。
文章从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要素——舆情主体、舆情客体、舆情本体、舆情媒体、舆情空间五方面进行了分析。网络舆情主体是在网络空间表达认知、情绪、态度、意见等言论的主体。大数据因其自身的海量性特征,最大程度上反映了群体的行为动态。网络舆情客体是引发网络舆情的刺激物、网络舆情的指向物,直接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和传播,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大量的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对现实产生影响,持续一定时间。网络舆情本体根据信息的载体,网络舆情可分为新闻网站、新闻跟帖、论坛、博客、问答社区、搜索引擎、视频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媒介承载的舆情,并根据主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是舆情主体对舆情客体进行感知并加工的产物。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主,服务为王,要求对信息用户进行精准传递。多媒体传播的事实交互性更是以信息用户的方便快捷使用为主要目标。网络舆情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离不开环境的支持,这个供网络舆情进行活动及演化的场所即为网络舆情的空间,网络舆情也正是在这些空间要素的制约和交互刺激下不断发展演变的。
文章从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解析、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关系分析深度解读了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
据了解,《政务舆情大数据报告》由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办、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是落实国务院(2016)61号文件、新时代提高舆情素养的必读读物。该内参依托国家级大数据机构、权威媒体和专家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旨在帮助领导干部透过纷繁复杂的大数据“读民心、听民意”,梳理和客观呈现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及时了解群众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各方人士对各级行政机构的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多路专家对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见解。报告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以及其中的舆情规律,为领导干部尽早预知、及时感知、妥善应对、科学把控提供参考。
作者介绍:黄微,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博士研究生;孟佳林,助教,硕士研究生。
政务舆情大数据报告征订
政务舆情理论 全球案例分析
垂询电话:010-65936652
政府管理案例库:www.gjalk.com
决策工具 行政指南
联系电话:010-65936650
联系邮箱:yu-qing-2008@163.com
版面设计:棋子
新闻来源: 王灿
- 微软前高管统领美DHS网络与基础设施部门
- 《秦时明月》,唯我纵横,是舍我其谁,济世安民的强者姿态
- 人民日报评网络直播乱象:资本狂欢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 班主任提醒:今年寒假,这10件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做!
- 《网络奇兵重制版》又出问题:方向跑偏了
- 托福写作备考时遇到这些问题怎么破
- 【网络媒体走转改】维西各族群众:唱响美好新生活
- 【网络媒体走转改】探访大年初一的重庆北火车站
- 【网络媒体走转改】“军营庙会”年味足 官兵军嫂齐上阵
- 打击网络假新闻 Twitter将植入电视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