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疗公司上市失败,尴尬了谁?

你要看的是不是《这个医疗公司上市失败,尴尬了谁?》?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健康摘要: "医学界",600万中国医者的精神家园


正文开始:

这个医疗公司上市失败,尴尬了谁?

康宁医院IPO的痛苦和社会办医PPP模式的尴尬。

作者 | 王建秀

来源 | "王建秀"微信号

这个医疗公司上市失败,尴尬了谁?

温州康宁医院

2015年的时候,我在康宁医院里面走访了几天。

那时,医院的新院区还没有盖好,和管伟立董事长聊了两个小时,也采访了他的夫人王莲月和两位主力医生。之后,我参观了他们的病房,并听了医生们对病例的讨论。

整个走访过程中,我的情绪是翻上翻下的。

差异化竞争:康宁在细分领域做到了极致

第一天采访完,我们碰到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年轻人,他在公立精神医疗机构工作。也许,大家觉得精神科患者和普通患者治疗起来也没啥区别,公立精神医疗机构和普通公立医疗机构没啥不同,但其实都想错了。

这个小伙子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他每个月从自己不到3000块钱的工资里拿出150块钱给病人改善伙食,买水果。他们的病人一周四天吃白菜豆腐。那天,小伙子喝得酩酊大醉,还哭了好久。他说,给好多基金会写信求帮助,但是没有人理他。

精神病人也得不到啥尊重,

在乡下,精神病人被锁在笼子里,等待被解救。

一位朋友说,康宁的核心价值在于精神护理细分领域做到了高端差异化。

确实是这样的。采访的时候,王莲月告诉我,建院时候是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公立精神病院条件没法说,就像监狱一样,而且也是一床难求。康宁医院告别了关锁病人的模式。

精神科医生,这是一个极耗人力的高危职业。走访的时候,我经历了一场虚惊。

采访的第三天,医生们讨论一个病例,是一位精神分裂的病人。

一位护士在讨论期间离席,去了病房想和病人聊聊。她回来的时候,脸上红红地肿了一块。原来,她进去的时候,病人猛地就给她来了一拳。

精神科面对的病人太特殊了,需要住院的都是重症病例。重症的精神病人几乎不会正常和人交流。而且,精神科医院面对的病人暴力高于其他医院。

精神科最消耗人力,需要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自然,药品、耗材无法成为主营收入来源,只能依靠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

看到有投资人把康宁医院和爱尔眼科、康华医院比较投资价值。我很想说的是,这样比较真的错了,因为他们的起点是完全不同的。

发审委的问题,只有卫计委能回答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康宁冲刺IPO失败主要的问题包括5点:

众所周知,康宁医院除了自建医院外,主要是通过托管收取管理费。

证监会发审委问的问题真够狠,直接指出关键的几点:

(1)

托管医院的管理费性质是什么?

(2)

是否涉及承包科室和租赁的问题?

细究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等于说:托管医院究竟合不合法呢?这可是给社会办医啪啪打了耳光了。

首先,营利性医疗机构能不能托管公立医疗机构?

这个问题连卫生界都不能达成一致。无论是市场派,还是政府派,都很鄙视所谓的公私合营模式。前者认为,这不符合产权理论,公私合营模式走不长远,不屑于和公立机构合作。后者认为,公私合营简直大逆不道,违反伦理和公立机构的“公益性”。

现实中,有很多半死不活的公立医院(很多为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郊区医院),为了生存,只好找民营机构托管,或者找公立机构托管。托管只在部分卫计委过了行政的关。这么干到底行不行?从国家层面并没明确的说法。

能不能办,就看地方卫计委的收放程度了。有的欢迎有能力的民营机构托管公立机构,例如郑州社区卫生中心就可以托管;有的则明令禁止。

这种不确定性对投资者和办医者来说就是极大的风险。

托管性质不确定,那么托管之后的收益分配、和公立医院无形资产也就成了问题。

哪部分收入算合理收入?国有资产怎么能不流失? 现实当中,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应该不能算作资产范围。上次采访一家医疗集团,他们只是在特需病房盈利。

顺着这个路线,这会延伸出一个投资界非常尴尬的问题。社会资本要投资一个非营利性医院,怎么获取收益呢(因为非营利性医院更加容易获得医保等资源)?非营利性的收入只能用于医院生产,不能用于分红,投资人怎么办?转移收入?

第二,就是托管和承包科室的区别。

但很多地方很多企业都在托管医院,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托管和承包科室的区别,还真没有行政机构能说明白。

原卫生部早就禁止了承包科室,如何界定托管行为,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承包不就是租了人家的一块地方,借用招牌,自己的收入归自己吗?托管不仅要用人家的地方,还要承诺建设人家的地方、投资人家的地方,管理费自然是从结余中抽出来,看上去这很像承包医院。

说起来也是挺尴尬的。中国的办医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办医,一种是资本办医。政府办医实为政府举办,实际上医院要自己经营、自己吃饱肚子。资本办医的意思是,涵盖了企业办医、风险资本办医、个人办医。资本办医由于投入量巨大,只能一次一次融资,考虑风险资本,而这种资本大部分赚的是快钱。一旦退出,医院该怎么办呢?只能寻找新的资金源。

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慈善办医,而在其他地区和国家,这股力量是中坚力量。

社会办医医院要想作为一个长久的事业,甚至像康宁那样,要办学校,假如没有慈善的支持,那么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上市,就是向公众募集资金。

最后只是想说,社会办医政策在中国一直没有清清楚楚。加上各种限制,办医只能走不寻常之路。投资者谁不想好好利用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呢?

然而,PPP公私合营的政策风险越来越大,且社会办医的玻璃门越来越“高级”。根据《健康报》报道,正在研究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里面明确:“禁止政府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机构”。这里面问题就来了:公立医院能不能托管民营医院?不涉及产权,管理层面合作管医院行不行?

如果社会办医政策一直糊里糊涂,喊得声音再大恐怕大家只能先围观看看:谁没事愿意当敢死队呢?

版权申明 |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这个医疗公司上市失败,尴尬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