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说粤语易导致鼻咽癌?吓坏不少四会街坊,小编找来找去终
2018狗年贺岁纪念币终于来啦
2018狗年贺岁纪念币终于来啦
近日,四会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
近日,四会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
近日,四会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
最近,有一篇文章火了,如下
这是一张《广州日报》的截图,文章大标题为《粤语易致鼻咽癌?》,引发很多肇庆人关注。
乍一看此标题确实很骇人听闻,作为肇庆人肯定脱不了干系了。
大家都知道广东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区,
甚至有人称鼻咽癌为“广东癌”、“广东瘤”。
当“广东癌”与粤语扯上“因果”关系,确实很难让人不去关注这件事,也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转发,或者仅凭一张图就大做文章!
但我们也看到,更多肇庆网友是非常理性,瞬间就驳斥了这张图的不合理之处,甚至开启了“调侃模式”。
网友1:普通话成日要卷舌,系咪容易有舌癌?
网友2:不是吧,这么污蔑方言,那我精通吴语,粤语,可怎么好?能说很标准的普通话,可就是不喜欢说呢。你吹呀。
网友3:咁唱粤语歌嘅人点算?憨居
网友4:阿婆讲着成世白话,九十几岁命,八十五岁时仲去爬长城,而且佢三姐妹都是咁长寿,点解释?(外婆说了一辈子白话即粤语,活了九十多岁,八十五岁那年还旅游登长城,她们姐妹三人都一样长寿,咋解释?)
事实上,小编可以认真负责地说,这张图纯粹是断章取义、哗众取宠!
热心网友深入调查,找到了这张图
广州日报的原文是这样的——
网上截图仅仅截取了前半部分,瞬间令人误会标题的意思,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其次,文章主要是反驳2004年于
《海南医学》
杂志刊登的《鼻咽癌语音易患因素与难患因素分析》
一文并且提出以下观点:
1.为什么移居国外的广州人鼻咽癌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呢?因为这一群人到国外后仍广泛使用广府语言。
2.粤语前身为古中原语,但现代广州人患鼻咽癌比例远比中原人高,论点不支持鼻咽癌的遗传基因理论。
3.作者推测:广府发音是诱发鼻咽癌的原因之一,因为粤语有其独特的鼻音韵母,使鼻咽反复受到振动波刺激,令黏膜肥厚、增生,久而久之,会形成皮性肿瘤。
4. 引用中山大学数据,患鼻咽癌的14岁以下病人仅占0.11%,该数据支持了日积月累的鼻咽部共振诱发鼻咽癌,也就是说使用粤语愈久愈容易得病。
《广州日报》记者就此以上推论,采访了肿瘤学和语言学的专家意见后写成了《粤语易致鼻咽癌?瞎掰!》一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鼻咽癌专家钱朝南的意见:
“‘说粤语容易引发鼻咽癌’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个研究很不严谨,
犯了常识性错误,把相关性现象当成了因果联系。”
“如果要证明说粤语可致癌,需要在同一地域的人群中随机选择新生儿分为两组,一组从小讲粤语,一组从小讲其他语言,在基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别监测其鼻咽癌发病情况,五十年后再做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对象是‘平等的’。”
广东汉语方言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余伟文的意见:
“粤语的确有比较多鼻音,但其他发言也有很多鼻音,比如潮州话。”
“一般而言,疾病的发生是跟基因、气候、土壤、习俗等有关,跟说话有关,真没听说过。毕竟,我们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发鼻音。”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于锋教授(原文作者之一)的意见:
“这个研究并不成熟,纯粹是学术上的讨论,探讨粤语和鼻咽癌发病是否有关,现在只能说可能,要成为结论,为时还早着呢。”
这么多医学界的大佬发话
四会小伙伴们可以放心了
粤语易致鼻咽癌?
谣言止于智者,而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很多时候往往在于你是否肯
“停一停,谂一谂”。
我们的母语如此好听,如此美妙,我们都不希望看它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以讹传讹的谣言诋毁。
所以保护、传承粤语,从不造谣、不传谣开始。
信息来源:
羊城网、广州日报
(
四会吃喝玩乐编辑整理)
商务合作
QQ :1052366131
微信:18126592272
(添加时请注明商务合作)
- 关注世界#MeToo:就是他(#It's him)
- 大年初一回村里拜年,太热闹了
- 春节广东各地年味浓 旅游业迎“开门红”
- 国内客户最关注的香港保险理赔,这几条您必须知道!
- 情人节,秦凯何姿就要任性撒狗粮!
- 关注 | 原来狗是这样进入生肖队列的!
- 春节回家前VS回家后,所有人看完都笑翻了,是我是我……
- 内马尔风骚表现
- 远策投资张益驰:龙头集中、传统行业崛起 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
- 南方人过年vs北方人过年 看完后发现太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