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比特:把脉趋势,定见未来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奈斯比特:把脉趋势,定见未来’,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健康摘要: 这里是回看开宝马直播“闯红灯”!一!二!三!四!交警一查发现……被行政拘留了!逃婚到杭州,干了不该干的……还
正文开始:
未来新趋势的核心是什么?全球未来预测大师奈斯比特夫妇认为:“未来几十年里,单一的大趋势将转变成系统的、整体的、全球性的变革,不管是在政治意义上、经济意义上、社会意义上还是规则或程序上。而且,所有这些变革的速度也将会加快。”
作者:汤敏 国务院参事
严格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跟着奈斯比特夫妇的“趋势”作品成长起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把中国人点醒的《大趋势》,到1996年的《亚洲大趋势》,再到2010年的《中国大趋势》,及近期与这本书一同面世的《定见未来》,奈斯比特夫妇已经单独写作或合著了9部“趋势”作品。虽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至少在中国人家中的书架上可能都会有一本或数本奈斯比特夫妇的“大趋势”系列著作,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那么,未来新趋势的核心是什么?奈斯比特夫妇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未来几十年里,单一的大趋势将转变成系统的、整体的、全球性的变革,不管是在政治意义上、经济意义上、社会意义上还是规则或程序上。而且,所有这些变革的速度也将会加快。”
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面世之时,全球化趋势才刚刚开始。那时,美苏两国正忙着在全球称霸;英国还在急着与阿根廷打马岛战争;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展示了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正踌躇满志地跨出校门,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在科技领域,当时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个人电脑刚刚问世,而乔布斯还在为他的苹果Ⅲ商用计算机在市场上遭到恶评而焦头烂额。今天,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在接触的互联网在那时才刚被严格定义,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根本不知它是何物。
世界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今天,全球化的过程已经从以西方为中心跨越到多中心。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曾经被宣称是“历史的终结”,但之后的历史演变成了“全球大变局”。美国经过了90年代风光一时的独霸全球后,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元气大伤。在书中,奈斯比特夫妇不无感慨地说,美国正在从最伟大到伟大的转变中。“这不是美国人民的发展潜力出了问题,而是源于美国政治体制束缚下美国政治人物的极端、无能和固执。”而在民粹主义思潮正在泛起的欧洲大陆,奈斯比特夫妇认为:“欧洲更有可能成为吸引富有的美国人和亚洲人前来参观的历史主题公园,而不是它自己展望的美好前景——世界上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
当然,我们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想知道奈斯比特夫妇是如何用他们的“第三只眼”看中国的。在过去几十年里,奈斯比特夫妇游遍了中国大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大趋势”系列著作在中国影响很大,他们经常受到各方的盛情邀请;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想近距离观察这个对世界趋势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正在经历的改革开放。有意思的是,奈斯比特夫妇并不只是到中国来参加几次研讨会,在大学做几场讲座就回去了,他们深入很多中国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与各类的中国人交朋友,以此来把握中国社会变化的脉搏。他们那犀利的“第三只慧眼”确实看到了许多走马观花的外国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人习以为常且没有给予关注的现象。
奈斯比特夫妇眼中的中国是历史长河中的中国。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过去两千年的世界历史中,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直到19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位居世界第二。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下降。改革开放后,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又不断赶超,到2010年重回世界第二的位置。各种预测都显示,再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的GDP很可能又重回世界第一。但从另一角度看,国“大”而不“强”,还是要挨打的。1840年,当我们还是“世界第一”时就被几艘英国炮舰轰开了大门。历史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从“大国”向“强国”转变,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最重要任务。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第一次用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国赢了”(China Won)为标题。内中一文《中国经济是如何做好赢得未来的准备的》,对美国现状爱之深,痛之切,跃然纸上。这篇文章从国内安全、经济管控、就业提供、科技进步,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等5个方面进行了美中对比,认为中国都“赢”了,美国屈居第二。历史是如此相似,美国人可能又一次在吓唬自己,激励自己。当50年代末苏联卫星率先上天,80年代《日本第一》一书出版时,美国社会都响起了“我们落后了”的警报,逼着各行各业奋起直追,结果证明是虚惊一场。这次是不是“狼”又来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国际上交替出现的对中国的“骂杀”和“捧杀”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走我们自己的路。在这本书中,对美中双方都有很深了解的奈斯比特夫妇就警告说:“从以西方为中心到一个多中心世界的转变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在21世纪上半叶,我们将一直是这场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正如任何巨变一样,这次转变也将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外部条件的过程。欧洲一直以全球的道德权威而自居。美国把自己看作受到上帝眷顾的国家,而且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是绝不愿意退避一边,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自由通行的。请一定不要低估这场巨变的能量。”特别是最后的这一句话,分量很重,寓意颇深,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除了地缘政治的大变化外,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震撼世界的新科技日益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大变化。这一方面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另一方面人们对未来的变化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战战兢兢、心存疑虑。牛津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的大量工作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被机器人所替代。大量的信贷员、柜台服务员、法务助理、销售员会被机器人夺走饭碗,连电脑程序员、采访人员甚至医生这些岗位也岌岌可危。
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在临床执业医师最近的综合笔试中,科大讯飞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取得了456分的成绩,属于全国53万名考生中的中高级水平。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将致力于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无独有偶,日前IBM的机器人沃森只用了十多秒钟就给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一位胃癌晚期患者开出了诊疗方案。目前,美国的癌症5年存活率已经达到66%,而由于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我国这一比率只有31%。肿瘤领域知识更新发展极快,2015年癌症领域新发表的文献为44万篇,勤奋的医生一年或许也只能看1000篇,而沃森用几十秒就能看完,不但全记住,还能进行分析。沃森诊断的准确率已经比美国几个主流医院的顶尖医生高出很多。
目前,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对新科技带来的变化都有着强烈的焦虑感。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久会不会被淘汰?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未来会不会消失?在过去的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以及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革命中,人们对就业岗位的悲观预测一次又一次地被新的工作机会所打破,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机器。但是要注意,过去的机器代替的是人的手脚,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却直指人类的最核心竞争力——大脑。
按牛津大学尼克·波斯特洛姆教授的预测,超级智能将在包括科学创造、普通智慧和社会技能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比最有智慧的人类头脑还要聪明。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更是悲观地预测,未来30年内人工智能的智商,将达到10000,而现在人类的平均智商只有100。即使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智商也只有200。如果孙正义的预测真的实现了的话,哪怕再晚上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又如何与超级智能机器人竞争?
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未来,无怪乎奈斯比特夫妇要在书中大声疾呼:“作为一个全球性社会,我们正站在当下与未来的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准备?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对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我们这个世界而言,我们面前的最大可能性是什么?”
未来趋势到底如何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掌控与应对?还是去看他们的书吧!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购买
- 春节,拿比特币当压岁钱?
- 知名比特币策略师:7月将再创历史新高
- 摩根大通:加密货币不会消失,外媒称比特币波动小和中国春节有关
- 比特币终于迎来了资产的历史难题:继承权
- 十天涨幅超70% 大涨大跌的比特币还值得投资吗?
- 比特币没那么容易崩盘!时隔两周再站上1万美元大关
- 数字货币日评:比特币持续上行势头
- 疯狂抄底!神秘买家买入价值4亿美元的比特币
- 美国对比特币用户征税已成定局
- 重磅,期待比特币破10000美元,HT破3美元,日本首相回应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