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2年2月至2016年8月间就诊26例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比较两组间平均值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双尾t检验。结果 26例双眼无虹膜患者中,男、女各13例,平均初诊年龄(8.72±8.06)岁,30.8%(8/26)例有家族遗传史,88.5%(23/26)伴有双眼白内障,11.5%(3/26)伴有单眼白内障,累计收集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49只眼进行分析。患眼白内障形态分类以绕核型24.5%(12/49),后囊下型22.4%(11/49),全白内障18.4%(9/49)为主。合并眼球震颤36.7%(18/49),玻璃体混浊28.6%(14/49),黄斑发育不良(10/49),屈光不正、外斜视各12.2%(6/49),先天性青光眼8.2%(4/49),内斜视、先天上睑下垂、晶状体异位各4.1%(2/49),巩膜葡萄肿2.0%(1/49),视网膜色素变性2.0%(1/49)。30.6%(15/49)眼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有93.3%(14/15);≥0.3有20.0%(3/15);术后高眼压发生率33.3%(5/15),重度后发性白内障13.3%(2/15),脉络膜出血合并脱离6.7%(1/15)。其中80.0%(12/1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白内障注吸联合人晶状体植入术,20.0%(3/12)的术眼因眼部合并症未予植入人工晶体,配戴框架眼镜较正屈光不正。患者首诊时平均角膜曲率为(40.40±2.11)D;平均散光度数为(2.61±2.29)D;CCT为(652.18±106.16)μm;ACD为(3.06±0.98)mm。术前与术后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双眼发病及家族遗传倾向,病程多呈进展性,且常因其他合并症影响治疗方式选择及手术预后。抗青光眼药物选择的考量因素
【作者
】
吴晓航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曹乾忠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胡艺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林锦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林浩添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陈伟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刘奕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60);
【刊名】
中华眼科杂志 2017年53卷11期 821-827页
【版权声明】本文献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分发这些文献或者以其它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
【更多万方文献和PUBMED 文献请关注参天服务号】: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