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内容来源:

2018年1月8日,中信出版集团举办“知识X进化”新知发布会。



笔记侠侠客:行走 

 

责编 

| Even

 第 

1978 

篇深度好文:6334 字 | 8 分钟阅读



精选笔记·内容付费



本文新鲜度:★★★     口感:柿饼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出版业凭什么还卓然而立?

  • 多媒体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严肃的写作?

  • 什么样的产品,能接受时间的考验?

  •  

    出版业生存与进化的核心算法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演讲人: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 王斌



    1.出版业凭什么还卓然而立?

     

    过去两年在内容创意产业,应该以业余选手暂时战胜传统专业选手暂告一段落。当我们去观察整个市场竞争主体的市值,去看人才流动,去观察话语权,我们发现今天话语权掌握在互联网手中,而过去的话语权都是由出版业定义的。



    互联网的浪潮其实让出版业看到了时代的缩影和趋势,

    但出版业又没有像其它行业一样快速地消失。我想从两个理念和两个制度的方面做一点分享: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理念一:

    阅读价值的社会认知。



    全国人民都认为读书是有价值的,这个理念支撑了出版业整体商业结构的稳定。



    理念二:

    知识资本的测量。



    经济的发展跟一个国家的教育程度,或者说认知水平有关,而认知水平就是一个国家的知识水平。阅读依然是一个国家知识水平的衡量标准,这是根深蒂固的。



    制度一:

    版权制度。



    保护知识或者是写作者的权益,但同时又让知识通过出版最大化地去被分享。这个制度鼓励了今天很多的作者。



    制度二:

    定价制度。



    当年在德国人推动下,定价被印在了书上,又不能打折。因为这两个制度,出版业形成了非常稳健的商业结构。



    两个理念是社会性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分配机制,让作者成为最受尊重的人之一,几乎可站在社会的顶端。两个制度是经济性的,决定了出版行业有非常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商业模型。因此,出版行业依然靠着稳定的商业模式支撑到了今天。



    但是回望过去我们也不难发现今天的出版业,确实比较保守,甚至有些古板,有些力量不足。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变革、重塑,才能迎接下一个明天。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在今天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权力转移中,我们怎么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在这个时代重生,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共同话题。无论是文明社会还是民族,甚至族群,当它无法整体跨越对自然、对时代、对阶段发展的认知门槛的时候,它终将会离去。



    2.文化是人类进化的驱动力



    文明的消失和时代的变迁背后,根本原因是两个因素要同时存在:信仰和知识。



    信仰是我们相信一种信念,而获得了知识,我们才对很多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回望过去,进化是两个力量同时进行。一是人类自身基因的力量,一个是文化和技术的力量。进化的根本推动力是创造力和生命力,而不是规模和体量。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而创造力和生命力背后的文化是进化最主要的驱动力,文化给予我们对世界一种敏锐的洞察能力。因为富有文化,我们可以依靠丰富的知识,获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知识的获取和沉淀过程形成了人类的一种自我驯化的过程,文化的力量应该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进化的原动力。



    马克斯·韦伯曾说:科学和文化最终都是要求被超越、被更新的。作为文化从业者我们一直都应该坚信科学信念、文化理念。



    3.知识X进化的更多可能



    回到知识领域,近两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种新的知识观已经在形成,当算法大数据接管了整个时代,我们处理资讯与信息、处理知识,形成智慧的逻辑都发生了巨变,一个自下而上的失控时代已经到来。



    个体开始觉醒,个性化的价值导向已经替代过去所谓权威与专业客观知识变成了一种主观的感受。如果你不做主观的选择,你就无法接受一个真正的客观结果。所有这些已经对出版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国出版业的生产体系并没有把知识持续产生的能力固化在企业中,让其可变现,并不断发展。在信息和知识服务视角下,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被科学征服,我们每个人外在的生活都是被科学和技术标准化过的。



    只有在标准化前提下,才可能谈论个性化。

    所以出版业首先要解决如何突破被标准化定义的生活问题。无论多少宏大叙事,我们最终都要回到个体,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个体都是主角。我们需要回到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尊重价值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在激荡的时代,

    思想写作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演讲人:

    著名经济学者 吴晓波



    1.我的写作进化简史





    原来我的读者都是60、70后,现在很多都是80后、90后。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喧嚣,每个人依然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抱有很大的好奇,我觉得这是我们写作者的重要动力。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作为知识生产而言,其实有一些东西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至少于我个人还是处在一个紧缩的状态,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思想供给紧缺,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都一样,这是思想写作最重要的特点。我个人一直坚持认为,知识是由一部分精英分子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积累所产生的,是一个由小众化向大众化进化的过程。



    原来知识的普及方式是通过学校、书籍或者教堂,今天我们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以及朋友圈各种各样的碎片化的传播手段来完成。思想的产生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出版的价值,写作的价值,研究的价值,这个世界无论怎么碎片化,这些价值仍然有最强大的能力。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作者跟书的关系和女人生小孩有点类似,相同点是怀胎不易,作者最难的事是找到好的选题。不同点是女人生了孩子以后,要对孩子尽无限的责任。而作者跟书的关系则要简单得多。书写出来以后跟作者就没有太大关系了。它自己会往前走,书最好的读者是时间,时间会检验一切。



    2.激荡是时代进化的强音



    今年我出版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写的是刚刚过去的十年。十年前进入全球市值前十名的公司中国有三家: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网。现在是两家:阿里巴巴和腾讯。十年前我们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移动支付,没有P2P,没有O2O,连摩拜单车都没有。



    全球企业之间的陌生感,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激荡的时代。



    2016年我带了一百多位企业家去德国汉诺威参加工业博览会,德国人对我们非常客气,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从事的工作。2017年我再次带两百多位企业家去,德国人对我们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是他们非常警惕;一个是他们认为我们是最大的买主,因为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在大规模投资德国企业;一个是他们认为中国觉醒的力量非常惊人。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如今,很多陌生的、新的变化正在发生。而写作和出版依然是思想市场繁荣的重要驱动力,我希望把这些变化写到我的新书中,能够记住这一段正在变化和发展的历史。



    做出好口碑的产品,

    我不感谢而是恭喜用户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演讲人:

    北大经济学家 薛兆丰



    我去年做了一个语音专栏,系统讲解经济学。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感谢过我的用户,而是恭喜他们。

    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因为订一个专栏的钱而活不下去,但如果

    损失了一个有用的体系

    震撼的经济学思维,那

    是终生遗憾。

    所以

    所有订我专栏的用户,我都说恭喜他们。



    我的专栏

    每天增长的用户量非常稳定,这个过程中推广活动作用非常有限

    ,而

    口碑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用户会有好口碑呢?



    第一,专栏注重场景和应用。



    经济学

    给大众的印象,

    大多是

    课堂上的经济学中的曲线、公式、方程、模型、数学求解,是基尼系数、效用函数这样抽象的概念,是统计数据、思想历史等等事实的堆砌。



    说起经济学,大家想到的是这样子

    沉闷

    的东西。

    专栏的用户知道,我们不讲事情的堆砌,甚至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不重要。我们讲因果关系

    不讲

    概念,讲的是使用的场景,

    在场景中

    大家

    学会

    如何去应用知识

    ,只有学会用你才会理解,只有理解你才会进步,我们当中有很多安排是让用户觉得能够用的。



    第二,融入大量真实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宣传

    中会讲,

    专栏的内容是对经济学做的简化

    ,但

    其实

    是个谦虚的说法。传统的经济学

    有的内容在我们的

    专栏

    找不到,

    取而代之的是

    大量的真实案例

    ——

    流行的教科书

    是没有这些内容的,这也是

    我们的专栏得以

    口耳相传的重要原因。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1.用户的习惯正在重塑作者和出版业



    中国人特别爱学习,

    会抓住

    任何时

    间、任何

    机会

    学习。以前我们有夜大

    电视大学

    函授大学,那今天

    碎片化的时间

    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两者的不同在于以前的学习是学术导向的,老师给到学生的是

    工具,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工具给到你你得自己磨。



    所以我会觉得

    高年级的课,研究生的课越

    容易上,因为越高年级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

    ;现在的学习

    应用导向的,目的是教给大家好的

    思维方式

    现在知识传递者的姿态也都比较随和,不光双手把知识捧上门,还手把手的带领大家探索真相。

    要告诉

    大家

    今天要讲什么,

    帮大家看清

    真实世界是怎么样,而不是象牙塔里面的工具怎么样。



    我们

    研究了同类型的学习产品

    得出一个结论

    现有付费平台做的好的

    学习型产品

    都是教人一门学问

    一门工具,能够让他在一定的时间里掌握一件事情

    而不是365天365个话题。

    不同的话题,大家

    开始

    的时候觉得挺有趣,但是最后不会

    有“

    得到

    的感觉。这个专栏能够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我想是有大家爱学习的原因在里面。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2.出版和付费专栏不是同一个赛道

    罗振宇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他

    认识的

    一个家长

    ,家里的

    小孩画画很厉害,音乐也很有天赋

    。想请罗振宇帮他

    做一个决策

    ,孩子

    长大到底是学画画还是学音乐。最后

    罗振宇给的建议

    画画,为什么?

     



    我们

    在任何一个场合都

    看到画,

    博物馆里,办公空间、家里。

    音乐呢?音乐的生存空间存在于你的大脑,你

    的空闲时间。

    你一天有多少时间听音乐?当你一天只有10分钟听音乐的时候

    会把

    什么东西放进

    你的大脑?

    世界上最好的

    音乐。

    你听谁唱的歌剧?你只

    听一个人唱的歌剧



    因为你只有那么短的时间,所以音乐是赢者通吃的市场,它的管道非常狭窄,像我们的APP一样

    ,大家不会翻过三页。

    而画画呢?它有很多不同的场合



    音频专栏和图书出版也是这样。

    音频的节目做得再好

    它都

    需要

    听,现在据说

    可以

    1.5倍速

    2倍速

    3倍速

    播放

    那是少数的人

    做法

    大部分人还是得认真花时间

    听才行。

    任何场合都行,任何一年看都可以,各有各的特点

    为了人性的存在与传承,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依然需要严肃的写作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演讲人:

    著名青年作家 郝景芳



    我今天在这里,想表达我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即在多媒体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严肃的写作?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面对一个听和说的娱乐时代,移动互联网又让我们迅速跌入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甚至已经很少有人再会去阅读长篇大论的作品。一图顶千文,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图片社交、视频社交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多看视频,而不再看文字。一些观点认为,可能以后看杂志、书籍的人会越来越少。



    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趋势?写作者以后是否就没有空间,需要转向视频创作、影视创作转型,以跟随时代的潮流呢?



    实际上,文字和影像分属不同的传播方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形式。

    2016年获

    雨果)

    奖之后,很多人建议我去做电影、写剧本。但我在这方面非常地保守。哪怕我们周围都环绕着VR和AR,影响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依然相信文字有文字不可替代的力量。



    文字和其它传播方式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

    文字可以表达抽象的内容。我们周遭的三维世界,就是一个影像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实体,都是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事件的发生。



    但是,只有当我们进入一个符号世界,不管是用文字书写的文学世界,还是用数据编撰的逻辑世界,我们才真正进入抽象世界,我们才能考虑一些抽象的问题。



    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讨论思想的争论,讨论流派和主义,在数字的世界里面我们去讨论一个概念,讨论概念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我今年的新书《人之彼岸》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主题,我反复强调人工智能和人很大的一个差别,在于人工智能始终活在这样一个数码世界、一个符号世界里。它不了解我们这个真实的物理世界、图像世界、有血有肉的三维世界。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然而,我们“人”的问题恰恰是反过来的。我们太过于沉迷有血有肉的“真实”图像世界,而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以符号所编制的符号世界。不管是书籍的文字世界,还是数字世界都是这样,要用符号语言理解文字世界,肯定比直接看影像要辛苦,因为我们人的本能就是看图像。但只有我们进入思想世界和符号世界,才真的有可能去讨论一些更加高维度的事情。



    当我们阅读时,能读到我们平时看不见的、图像无法表述的,包括尊严、同情、信念、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共鸣。虽然这些东西看不见,但只要你曾经感受过,你就知道他们是存在的。对它们的表达只能用文字,而文字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表达这些看不见的思想、看不见的事物的。



    我一直认为,文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不管以后出现了多么新的新媒体,文字依然有它贯穿的力量,因为它表达了看不见的世界。这种思想文明的传承和演变,大大超越了我们肉体的演变。我们谈到“进化”,其实人类从物种层面来说,几万年间没什么太大的“进化”。人类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思想的进化,而思想的载体很大程度上是文字。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曾经说过:相信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才使得我们人从动物中脱颖而出,从而成为人。

    我们相信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的高级存在:责任、尊严、义务、信仰……让我们为之奋斗的很多东西。《简·爱》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它讨论的是“人”如何存在,这些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传递给我们。



    我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准备笨拙地坚持写作。我也许会涉及一点点多媒体,但这不会是我的主要方向。我觉得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就是阅读和写作,在自己的房间里,读大量的知识类好书,然后去写头脑中想象的世界。



    我未来仍然会写小说,用文字构造故事,也会尽量多写一些文章去传达我的一些思考。还有,我最近也打算做一些知识传递、知识付费的内容,去传递我曾经学到的知识。

    每部分都做到最好的儿童付费产品,



    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演讲人: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 王凯



    今天主要

    聊聊儿童

    知识

    生产者的进化

    。在

    2017

    年火热的

    内容付费

    领域,

    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内容付费,如果知识和内容不能进化,用户是不会付费的。



    1.儿童与成年人内容付费领域的差异



    内容付费的

    浪潮是从成

    内容开始

    引爆的。而

    从付费的角度讲

    成人内容和儿童内容会有不

    同:



    成人

    付费内容交付给

    用户的是

    干货

    要么

    能够

    提升

    用户

    的某种能力,要么缓解

    用户

    的某种焦虑,只要达到这两个功能

    ,用户

    都愿意付费。

    至于

    表达方式

    说话的感觉,

    用户

    会去考虑



    因为

    付费

    目的直接,作为成年人可以忍受其他的一些不舒爽,这是成人内容的优势。成人内容

    劣势是很难穿越时间

    。做

    知识

    分享

    直接把

    内容

    往深扎到

    原理

    二字

    产品是非常少的



    儿童内容

    成人内容的优劣正相反

    比如孩子说凯叔讲故事很好听,是人的声音好听,是

    语言

    表达的分寸感恰切

    ,是

    讲故事的人的声音

    ,还是背后的音乐

    ?如果

    把音乐拆解

    到底是旋律

    音效

    ,还

    是文本?每

    个方面

    都必须做到极致,这个产品才有

    可能做到

    极致

    。儿童内容产品

    应该是一个相互加

    过程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2.打造儿童内容产品,唯一不可跨越的东西是时间

    做线上的儿童内容

    不能和课堂里的老师去比

    一进入课堂

    老师

    家长

    孩子

    三方会

    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孩子

    是来学习的

    。而

    某种程度上我们做的是儿童非课堂教育,离开课堂后

    孩子学不学

    完全看孩子的兴趣。



    如果成人

    付费

    内容做

    的是

    商业,那儿童内容必须是公益

    的,唯有如此我们

    才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有把

    个方面做到

    极致,综合起来

    是一个好产品

    我们

    才能

    穿越时间



    打造一款儿童产品,不可跨越的可能就是

    时间

    两个字,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特别坚持的一点

    ——

    打造极致的产品

    其实做任何产品都是一样的

    就是把一堆最专业的人聚在一起,然后点灯熬油

    凯叔

    讲故事做“

    西游记

    ”项目

    团队人非常少,我一个人写了整整三年

    七十万字,最终删改

    四十万字

    跟中信合作的

    凯叔讲历史

    ,专门

    有一个

    研究历史的团队和一个编剧团队一起来做,实习生都是历史

    系的

    博士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其实做一款儿童内容产品和做手机没有任何区别

    。手机可能配件都来自同样的供应商,但品牌

    控制供应链以及组合供应链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产品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所以

    产品

    就完全不一样。



    儿童

    付费

    内容拆解开来

    比拼的依然是

    供应链

    能力

    ,就如

    马斯

    的:

    你把一个硬件拆解开来,最后发现拆解到不能拆解

    你再重新组合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产品。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笔记侠爆款好文推荐:

    阿里“揪头发”详解: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好的教练

    过度自信,会阻碍思考

    王小川 | 公司要活得长,也要靠“生孩子”?



    笔记侠实力好课程:



    ↓↓

    一堂用得上的商业课,没有一滴鸡汤 ↓↓↓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


    中信出版大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