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

《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

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熊园,首发于《正和岛》。

文中观点仅反映其研究和学术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随着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城市群(上海为中心,杭州次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广州为主)的新一轮重塑,城市群和湾区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再出发的新动力。

所以,未来5至10年,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内就看雄安新区,对外就看一带一路。

据报道:1月12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领导齐聚苏州,以“创新引领 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主题举行座谈会。按照“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总要求,就建设长三角城市群、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指出,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一体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提升南京、杭州、合肥

副中心

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城市首位度。

会议期间,有关方面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民航协同发展 努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合作协议》。会议确定,下一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于今年在上海市召开。

看到这个新闻,直观感受是:

国家近几年来精心布局的一盘超级大棋,终于要大踏步上演了——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城市群和湾区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再出发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

为什么这么说?先简单解读下这个会议。

显然,这次会议是在落实十九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是十九大报告的原话,“进一步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提升南京、杭州、合肥

副中心

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城市首位度”是在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而“努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则是在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细心的可能发现了,“副中心”这个提法标红了两次,说明这很关键。

沪苏浙皖的老大们决定把南京、杭州、合肥作为上海的副中心,让上海能更好地发挥全球城市功能。这其实和雄安新区的思路一样,和北京的通州副中心也是一样,只不过

雄安新区和通州疏解的是北京非首都功能,南京、杭州、合肥疏解的则是上海的经济功能。

记得2017年4月有媒体采访对“雄安新区”的看法,我当时的观点是:

雄安新区,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历史的、长远的眼光看待。

千年雄安,短期目标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长期看志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未来发展的范本(尤其是解决大城市病),成为承载与传递中华民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窗口(深圳和浦东主要依靠还是外力,雄安则是纯粹的内功)。

预计未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也会类似北京,设立城市副中心。

弱弱地表示,去年的判断现在来看得到了初步应验。

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如火如荼之际,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一刻也没闲着。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始于广东,广东也堪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过近40年发展,珠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现在往后看,

珠三角有望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继续腾飞,继续充当排头兵,只不过这次变成了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所谓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早在10多年前就已开始筹划酝酿(2005年广东提出了“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并把“湾区”作为重要行动计划),此后陆续写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改委,2008)、《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0)等,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是在近两三年:2015年3月一带一路正式规划中提出“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略感意外”的是十九大报告并未提及。

应该说,粤港澳大湾区并非新概念,更大程度上只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升级再造。从地理位置看,“粤港澳大湾区”一角是广州,一边链接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一边连接深圳、东莞、惠州;另外两个角是香港和澳门,三个角合起来就是所谓的“9+2”。这个组合,事实上已具备了湾区经济最重要的地理特点。

PS:感兴趣的可参照研究国际一流的三个湾区:美国纽约湾区(华尔街)、美国旧金山湾区(硅谷)和日本东京湾区(产业集群)。

值得指出的是,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项重大工程,有分析认为就是个“面子工程”,理由之一是内地车牌和港澳并不通行。

确实,根据最新官方说法,港珠澳大桥将实行“三地三检”模式,车辆到达港、澳后要改换公共交通。短期来看,这显然会带来不便利;但中长期看,港珠澳大桥不单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将来还会成为人心和制度上的互联互通(此处省略一万字)。

不难看出,

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城市群(上海为中心,杭州次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广州为主)将构成未来中国的三大经济圈。

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由于本身经济底子厚,后续发展势头差不了。相比之下,京津冀的难度无疑更大些。

因此,未来5至10年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内就看雄安新区,对外就看一带一路。

这两个搞好了,中国一定会牛逼的无以复加。

基于这个经济版图,

大级别的投资机会(比如产业级别)将在这三大经济圈孕育,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基建交运和地产行业等。

比如说,珠三角已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上市公司众多),重组整合、提高集中度是必然,这也十九大提出的发展高端制造业相契合。

城市群自然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京津冀(雄安新区白纸一张)、长三角(前面提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粤港澳(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在建的虎门二桥、计划的深中通道等)都是如此。

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雄安新区的七大任务之首就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预计智能交通、物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将在雄安得以具体实践,应也会带动其他城市跟进。

当然,

“房子是用来住的”是房子的初心不假,但有活力、有潜力的地方是投资的初心同样不假,可以预期三大经济圈的房地产仍将是未来的核心资产。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放在当下,就是要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再次变迁,顺势而为。

相关阅读:

中国将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深度长文)

你怎么看?

中国经济大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塑

新媒体总监 位宇祥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欢此文,欢迎

转发

点赞

支持见闻君